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以下简称《进言》),这则“杨柳青”言论刊于1995年8月6日《河北日报》一版,先后获得省级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我们办报的人,天天编新闻,自己有没有新闻呢?说真的,我们衢州日报就冒出过一桩大新闻:青年记者严红枫参加“中国青年记者访日代表团”出访日本了。全国300多家地市报,这次只有他一人参加。这新闻一传开,大家都感到严红枫太幸运了。自1987年以来,严红枫的新闻作品年年获奖。其中《两位承包者失败的启示》获第三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通衢道上的丑闻》获第四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王普党”》获第五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郑重“声明”的背后》获1987年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平平淡淡最是真》获1991年浙江省教育好新闻奖……面对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通州日报送评并获得2002年度好新闻的稿件中,由我和赵勇进合写的《两部手机“打通”一个工业园》一稿(原载2002年7月24日《通州日报》头版头条,以下简称《两部手机》),连获三个一等奖:南通新闻奖一等奖,全省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业内人士称,此稿的明显特点是:小故事,大主题。《两部手机》一稿,通过发生在我市开发区马来西亚工业园周老板身上的两部手机的故事(一部手机坏了,“周游列国”修理未成,在通州不仅修好了,而且收费合理,开了发票;另一部手机丢失在通州的出租车上,失而复得),反映通州人技高业精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4.
发表在《大众日报》1992年8月31日第一版的消息《有这喜报,债免了》,先后获得山东省好新闻一等奖、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足以说明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新闻。作者喜欢抓“活鱼”,这则消息就是他到某集团军开会时,跑到营房与战士们促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九年,天津日报发表的消息《“光棍堂”引来四只“金风凰”》曾获首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现在,经过第七届全国好新闻评选,新华日报的通讯《“富光棍”之谜》也已进入一九八五年全国好新闻的行列。男大当婚,光棍的存在本来就是一种反常的社会现象。尽管这两篇的主题思想不同,体裁不同,但无论是天津日报那篇  相似文献   

6.
善于思索敏锐捕捉──《大巴山里人时兴作广告》—文采写体会巴中市甘泉乡人民政府冯一鸣(本栏责任编辑:孟基宁)真使人意想不到,1993年7月我采写的《大巴山里人时兴作广告》一稿,先后被《通川日报》评为“光明杯”头条好新闻一等奖、季度好新闻一等奖和达川地区...  相似文献   

7.
《办企业无方保“乌纱”有术》被评为1984年全国好新闻,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佘兰 《新闻三昧》2008,(5):36-38
笔者发表在峰峰矿工报上的通讯《李玉环和她的学生》曾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是全国企业报好新闻一等奖,一个是全国煤炭系统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农民陈行忠创办华夏现代农业研究所》获2010年度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桐照渔民清退2.6万只养殖网箱修复海洋生态》获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在县市报从事记者工作以来,我有6件作品被评为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有3件作品被评为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回望采访之路,我深深感受到,新闻“活鱼”无处不在,要想抓住“活鱼”,就要沉下去、钻下去、挖下去,  相似文献   

10.
真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敢吼天下第一声》是我1985年应聘进入《青岛日报》社的处女作,竟被评为1985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说是“无心”,只不过是有心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信息     
1988年全国好新闻评选7月17日在北京揭晓,共评出报纸、广播、电视好新闻作品206篇(件)。其中一等奖作品47篇(件),二等奖作品70篇(件),三等奖作品80篇(件),特别奖作品9篇,另评出好标题21条。河南日报《许昌二内燃厂“内战”激烈》一稿,被评为二等奖,郑州晚报《车站广场丑事不少非治不可》一稿,被评为三等奖。这些好作品将由全国好新闻评选委员会颁发奖状,由1988年底刚成立的中国新闻学研究基金会提供奖金;其中一等奖由北京制药厂授予“双鹤奖”。一九八八年全国好新闻评出我省《许昌二内燃厂‘内战’激烈》、《车站广场丑事不少非治不可》入选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底,我们采写的消息《阜宁县一副县长“辞官”应聘民企引起反响》一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不仅《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迅速转载,而且先后获得了《新华日报》年度好新闻一等奖、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二等奖。这篇价值重大的新闻是怎样捕捉到的?回顾新闻的采写经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从边缘性信息入手挖掘鲜活的核心新闻事实 2000年11月下旬,我们去盐城地区采访,当晚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份,我的一篇稿件《污水“漂白”后可养鱼》获得报社当月好新闻一等奖。我对比了一下其他获奖的稿件,该稿能获奖,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报社好新闻评选小组同志对该稿的评价“题材贴近市民,有趣味性和可读性,配图也恰当。”  相似文献   

14.
《我能摸摸火车吗——首趟“庐山号”随车目击记》(刊登于1996年9月6日的江西日报“星期刊”)一下得到4个奖——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全国党报好新闻三等奖、江西好新闻一等奖及江西省副刊好作品一等奖,确实在我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我和同事侯法洁等采写的录音报道《乐亭人的生育观》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人口好新闻三等奖、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河北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河北省人口好新闻一等奖等奖项。下面,我就采写这篇报道谈一谈体会。  相似文献   

16.
新闻贵在以“新”取胜。只有叙述的事实新,选择的角度新,反映的问题新,才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收到好的社会效果。我和王光荣采写的消息《让“巧媳妇”回“娘家”挑大梁》,能够荣获四川省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地市报第六届好新闻一等奖,主要是有一定新意。1991年6月初,在万县地委宣传部新闻培训班上,地区丝绸公可经理廖明楷发布了一条新闻:1至5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最近,从山西太原传来消息:一年一度的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评比揭晓,我们编辑的消息《“黄金村”闯进中关村》荣获一等奖,这是这篇消息获得的第四个一等奖。此前,这篇消息曾先后获得新华日报社月度一等奖,报社年度一等奖,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一等奖。在这些奖项中,此稿也都分别获得了编辑奖。在分享得奖喜悦的同时,作为编辑,我们不由回想起这篇稿件的处理过程,从而引出关于编辑”发现力”的思考。 记者要有“发现力”,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最近推出了一本专著,专门谈记者的“发现力”。我们认为,“发现力”…  相似文献   

19.
王振祥 《视听界》2000,(1):50-51
新闻评论《岂能“一卖了之”》先后获’98江苏广播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已有52件用品在全国、省级年度好新闻评比中获奖。作品有的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批示;有的成为报刊专题讨论的“导火索”;有的被20多家报  相似文献   

20.
《严防歪风侵入“十佳产品”的评奖活动》 (以下简称《严防》)被评为我省1987年度好新闻一等奖,我觉得当之无愧。作为一篇批评稿件,它反映了作者无私无畏和诚实的品德。(一)《严防》的作者是大胆魄这表现在: 稿件在批评某些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