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在控制和预防非典型肺炎方面内地不断传出利好消息,但各地均未敢掉以轻心,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内里的行动却已暗自戒备。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重治疗、轻防疫”的观念6年中被改变,数百亿资金投入到疫情防控体系中,疫情信息在CDC、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之间共享  相似文献   

3.
北京人可以暂时舒一口气了。乐观的人说,北京已经渡过最危险的时期,除了疫情,还有心理。但SARS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并未被完全遏制,在这个时刻,我们仍需要小心。  相似文献   

4.
虽然远非一些传媒过激所言“到生死关头”,但非典型肺炎的确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香港、新加坡等地遭遇的最大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当前如何应对,对各政府均是一场考验。  相似文献   

5.
病毒有灵?     
历史上,千千万万人无助地面对自然灾难时,就曾把这些自然灾难看作是有灵的——把什么东西看作有灵,就是“放大”了这种东西,同时“放大”了人类恐惧。  相似文献   

6.
虽然,5月20目前后,SARS在中国的嚣张气焰有所遏制,本刊称之为“中国初愈”,但是,此刻还远远不是我们可以额手称庆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在SARS向一座又一座城市蔓延时,在外界强烈的怀疑目光中,上海保持着一方“净土”。它能否坚持到最后呢?  相似文献   

8.
新闻周刊:新加坡根据化验证据判断那个男子是SARS病例,而世界卫生组织却认为不符合严格定义,这个分歧难道是因为存在着不同的判断标准吗? 贝汉卫:我们要认识到,这次新加坡是孤立个案,只发现了一个SARS病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与该病人接触过的人都被隔离观察,也没有人感染上了SARS。  相似文献   

9.
广东报告的一例非典疑似病例转为确诊病例,是我国自去年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首例确诊病例。广东省政府近日宣布将关闭野生动物市场,杀灭全省市场上养殖销售的大约l万只果子狸,并将设立检查站封堵从外省进入广东的贩运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这一事件表明:一旦疫情出现在农村,政府首当其冲要做的事,仍然是消除农民的非理性恐慌心理  相似文献   

11.
在又一起SARS意外感染事件有惊无险地过去之后,公众已经能够平静地面对这种依然危险的传染病。原因是:SARS已经可以被认识和控制、虽然相关的药物和疫苗还没产生。  相似文献   

12.
芦霜 《新闻前哨》2014,(1):62-64
曾有媒体报道,留学中国的外国人雷克抱怨看不懂中国网民:“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13.
去年SARS袭来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曾针对SARS危机展开了应对研究。此后,他们参与了与防非预案有关的我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研究工作。日前,中国《新闻周刊》就防治SARS预案和危机管理的话题走访了该课题组两位成员:副教授顾林生、博士生钟开斌。  相似文献   

14.
这是古来的传统:悲剧一向不被待见。何况中国传统的戏曲,就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从来不愿意承担真正梦想被打碎的悲哀,也不愿对任何东西进行真正彻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香蕉SARS”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被称为“香蕉SARS”的病毒正席卷主要香蕉种植区,如果没有更坚决的应对,中国香蕉种植业面临灭顶之灾并非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6.
元悲剧与康宏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下)三、抒情诗式的悲剧气氛一般来说,悲剧气氛总是随着剧中矛盾冲突的不断激化,逐渐由弱变强的。按照西方传统悲剧理论,悲剧情节的发展是“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因之,其结构方程往往是喜→悲→大悲,这样,悲剧气氛必然随情节...  相似文献   

17.
我爱北京     
一位网友在听说北京某小区的居委会勒令外地人三日内离京后,发了一个帖子:“北京不是一个温馨的城市。尽管我自己的身份证是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的。我看她早晚是要被我抛弃的。”是SARS让北京变了,变得不再可爱了吗?  相似文献   

18.
元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上)康宏什么是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其含义应能涵盖世界各国的悲剧内容。西方诸多美学家,通过其审美实践,不断地发现了悲剧的许多重要特征。从古希腊到近代,大师们对此屡有阐述,屡有新见。希腊亚里斯多德基于其摹仿说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举国上下,从政府到媒体再到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是加拿大和多伦多的经济和声誉,SARS似乎还在其次。这可能是多伦多疫情迟迟不能根除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关于疫苗和特效药,在SARS中煎熬的人们又被时好时坏的消息折磨着神经。全球多家处于研究最前沿的权威机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的消息,并不乐观,但愿它不会使你太过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