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通过研究桂西北民族艺术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的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民族艺术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民族艺术文献资源建设,大力开展导读,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桂西北少数民族艺术特色,为研究民族艺术的专家学者提供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这个民族舞蹈艺术的发达,舞蹈就成了一种动态的文字。以民族崇拜偶像萨满神为艺术渊源,形成了以萨满舞为主干的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3.
从像素卡通艺术的特征,以及在卡通艺术中的地位切入,论述了像素卡通艺术和民族风的关系;像素卡通艺术中民族风所体现的特征;以及民族风在现代卡通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鲁婷婷 《科教文汇》2009,(6):252-252
从像素卡通艺术的特征,以及在卡通艺术中的地位切入,论述了像素卡通艺术和民族风的关系;像素卡通艺术中民族风所体现的特征;以及民族风在现代卡通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科  谢晶 《科教文汇》2009,(20):248-248
音乐文化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艺术世界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武、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如果存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武、艺术风格、艺术语言,那么这不仅标志着艺术的消亡,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这个民族舞蹈艺术的发达,舞蹈就成了一种动态的文字。以民族崇拜偶像萨满神为艺术渊源,形成了以萨满舞为主干的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8.
唐媛 《科教文汇》2014,(17):118-119
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它在文化以及艺术方面的造诣令人惊叹,就民族元素而言,由于其特有的艺术特性以及艺术理念而受到人们的尊崇和喜爱,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洗涤,民族元素更是经历着深刻意义的变化而融入到室内设计中,许多有关民族元素的案例层出不穷,艺术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可见民族元素的深入人心化,其为室内设计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人们在居室空间感受中国民族元素的各种魅力。本文主要就民族元素与室内设计为话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沈勇 《大众科技》2013,(11):184-187
在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传承和发展中,有所创新和突破,又不损伤其“根性”,是传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层次重大问题。《印象·刘三姐》旅游观光式传播模式、实景原生性传播模式、活态生活化传播模式和诗意化传播模式创新了传播生态,带来了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传承和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刘畅 《科教文汇》2009,(1):69-69,71
民族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教学。必须重视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能够使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传承民族文化三个方面获益。具体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的方武。以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着重思考的诸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萌 《内江科技》2008,29(3):44-45
清代前期为恢复四川经济,清王朝实施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会馆"由此应运而生,遍及城乡,这些装饰精美的会馆以儒家思想为凝聚力,鲜明地烙上了多元移民文化、宫庭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特点。本文从四川会馆的装饰艺术角度出发,探悉会馆装饰艺术的设计理念与艺术特点,提出了民族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交融与如何将民族艺术与时代发展接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民俗旅游又称民族艺术文化旅游,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作为民俗文化重要载体的民族艺术旅游性的开发进行研究,使民俗旅游能为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对东北地区的高句丽民族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壁画墓室艺术进行了研究。从这些墓室壁画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高句丽民族的食原料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渔猎业。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于生活,通过高句丽壁画的研究可以探寻出高句丽民族的尚食肉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它特有的民族韵味、时代精神、文化底蕴、审美品格、表现形式独领风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艺术形式、内涵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由某一种文化因子构成,故在追溯民族声乐艺术产生、发展、创新历程时,不难发现它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正体现在其多元因子的构成中.其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为基础,以其他国家美声唱法为参照、为互补,构成了民族风貌明显、风格多元、生机盎然的新民旅歌唱艺术.目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尤其是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在互联网、新媒体、计算机等技术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挑战,例如其内化的民族特质、外化的时代精神难以在新媒体时代、互联时代得到恰当的传承与发展.由张帅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以新时代为研究背景,以文化艺术发展为总目标,在论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其走向群众、走向世界的趋势与路径,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全面呈现,旨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朱亚 《科教文汇》2014,(11):132-132,15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文化资源。要形成现代与历史相结合,世界与民族相融合的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设计师们必须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会民族艺术的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继承和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家居设计中,形成既具有民族特色的,又为世界所接受的家居设计风格。中国传统的符号,运用在家居设计中也会产生非常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唐文滔 《科教文汇》2011,(13):143-144
青歌赛结束后,各界音乐人士都对民族声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质疑"也不容忽视,民族参赛者是"千人一声"、"千人一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民族"音乐人"去反省和思考。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透析,说明戏曲演唱与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学习是让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百花齐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的中国艺术教育在以西方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各校的条件,在艺术教育的探索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结合本民族的艺术,开展了特色的课程。但中国仍然面临一个问题,中国是艺术大国、却不是艺术教育强国,其人才的培养分布不均,多在名校。若要变成强国,教育是最根本保障。而如何形成自己本民族的艺术体系,改革是先锋,需要从教育入手,挖掘民族文化潜力。文章将从多方面揭示中国艺术教育改革前进的曲折性,提出当下教育的问题、并对一些具体教学的内容提出一些教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曹英  刘晶晶 《科教文汇》2008,(36):256-256
纵观整个中外美术史,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相互影响。每一种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开放性与兼容性基础上的,东西方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都具有这种鲜明特征;相互吸收、借鉴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途径。因此,东西方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樊凤龙 《科教文汇》2008,(25):197-197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的宝贵遗产。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的几种技法和教学的具体七个阶段,并指出教师是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论民歌演唱艺术的色彩及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它还包括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演唱等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民歌演唱也就是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民族唱法,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歌舞演唱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而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