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亮 《视听界》2006,(4):28-28
频道专业化,敦促从业者在节目的传播手段、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时效等专业方面以及节目统筹、广告管理、人力资源、办公文件等管理方面作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诸多调整和改善。但是,频道按照专业化要求整合改造之后,如何大力加强频道建设、内部管理,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频道管理的信息化作粗浅探析。现代社会各行业,信息和信息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电视频道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信息的采集与应用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在有些电视台,频道之间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就造成各种信息不能互享,资源严…  相似文献   

2.
频道(频率)专业化是当下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普遍关注的话题。在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对原有频道资源进行整体改造,是社会经济和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专  相似文献   

3.
频道资源的扩大,使频道整合成为可能。受众市场的细分,使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 在信息传播中,文化因素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保持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地方媒体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内部机制改革是频道专业化整合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广播发展到今天,走频道专业化的路子,已成为新时期广播再创辉煌的必然选择。一、频道专业化适应了当前广播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1.受众个性化需求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听兴趣、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人们对广播节目的欣赏,显示出个性化的需求。走系列化、专业化、对象化的路子,让不同的频道面向不同的受众成为可能。同时也对频道的专业化以及各频道的准确定位和合理分工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永连 《视听界》2001,(2):10-12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当前电视理论与电视实践中的最热点的问题之一,所谓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频道按一定的划分标准(如内容,受众等)进行重新定位与划分,实现频道播出内容的单纯化,收视对象的集中化,频道特色的明朗化,大量专业频道的出现,将是我国电视媒体竞争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是受众严重分化的必然要求,它必将带来电视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带来我国电视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在频道专业化改造的趋势下,目前,专业频道虽未大量出现,但一些相关问题确实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谭啸 《声屏世界》2003,(11):12-13
关于电视频道专业化,业界和学界人士已经做过多方面的研讨,本文仅从收视率这一方面来看频道专业化。收视率是衡量电视节目传播效果、改进节目质量的重要依据,是电视人、广告商、广告主等各方面都非常关注的指标。频道专业化的程度与收视率的高低不成正比当今的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各种媒介都加强了对受众的研究,他们以受众的兴趣和爱好衡量和裁度自己的传播内容。电视观众个体的变化对收视行为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频道专业化正是对观众日益细分化的结果。进行受众细分的分众化传播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推延到电视传播领域,就出现了传播的定向化,即针对电视观众在收视习惯上的差异性而进行的分众传播,这就是电视频道专业化。近年来我国电视传播领域里出现了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热潮。专业频道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挖掘,突出了节目的连续性和深度,可以满足特定受众的深层需要,进而能聚集一批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在电视竞争中独占某类资源。电视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频道的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频道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频道不够专业,定位模糊,这对频道的品牌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试以Mbox合肥电视台影院频道为例,通过对频道的品牌定位、栏目设置、受众分析来探讨电视专业化频道应如何经营。专业化频道应该有鲜明的定位,找准市场,找准目标受众,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9.
广播改革必须在频率频道整合的基础上,重点走频率频道专业化的道路.所谓的专业化就是频道专业化、时段专业化、节目专业化和人才专业化.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广播要紧贴市场,根据受众的特点,让自己的频道设计的更加合理,使自己的频道具有特色,具有独特的风格,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或者说部分听众的需要.做到专业化就要有专业特点,传播的信息要有深度,切不可办成综合台,什么都有,什么都只是蜻蜓点水,不深不透,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听,结果是上不能包揽全局,下没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管鹂 《新闻爱好者》2012,(15):79-80
美国著名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70年代曾预言,传媒未来将面临分众化、小众化的趋势。现代传媒发展证明,传媒由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已成为必然,而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正是这一理论在广播电视传播领域的具体实践。作为广播电视媒体对其受众、内容、市场细分的产物,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对于优化广播电视频道结构,合理配置广播电视资源,塑造广播电视品牌,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贴近性,实现媒体传播价值最大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实践和现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广播电视专业频道习惯被称作"主题频道",就其内涵而言,实际上是与我国专业频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当前,频道整合是电视台管理操作层最热门的话题,我国电视业的频道资源从量的扩张逐步转向专业化发展。 频道专业化是以收视市场为龙头的体制。专业化并不是简单的把类似的栏目放在一个统一的频道播出,它要求不同频道要根据自己面对的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层面以及承担的不同社会功能,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去组织节目生产和从节目市场选购节目。  相似文献   

12.
频道专业化与广电集团化可以说是近两三年来广电行业的最强音,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于今年“五一”推出新闻频道之后,频道专业化再次成为广电行业的热点话题。 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的从业者根据特定受众群体的收视需求“量体裁衣”,制作出这一受众群体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和内  相似文献   

13.
马嘉  海燕 《视听界》2005,(2):47-51
掌握了技术设备和生产阵地的传播者,不能为了自己的旨趣而对频道专业化在短时间内加以简单操纵。频道专业化是作为由社会建立的体验的复杂网络而存在的,这一网络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具有异质性的社会组织所要求的意义和结构。这就意味着,专业化的电视频道是以对象化的受众为发展根本的。而目前的中国电视市场,无论是专业特色、频道风格,还是盈利模式、营销渠道、资源整合,都不能够与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频道相匹配。  相似文献   

14.
社会越来越发达,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社会受众呼唤专业频道、品牌栏目,它能使层次不同的受众群体接受信息时更有条理性和针对性,使信息时代的传播内容更好地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电视台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有利于电视台从整体形成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王志忠 《新闻传播》2009,(10):107-107
当前,频道专业化已成为我国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频道专业化、受众“分众化”、传播互动化的形势下.教育电视台在栏目的策划与设置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原则,以求办出特色,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6.
论频道专业化的背景依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促使电视业的发展并使之走向成熟,同时,电视传媒以及电视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也将日益加剧。这种竞争是长期的,它以争夺受众、抢占受众市场的最大化和相对固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传统的传播会从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等诸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大众化的“广播”会渐渐变成细分化的“窄播”,频道专业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电视业的快速发展和受众市场的瞬息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但在欣喜之余,我们看到,专业化频道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诸多的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受众的实际调查和细致的分析。因此,在电视频道专业化变革的进程中,专业化频道的发展急需摸清电视的消费主体——广大电视受众的需求变化的特点和走势,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态度、兴趣、审美体验以及认识和评价等,探求专业化频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吴滨 《记者摇篮》2005,(10):57-58
近年来,电视传媒频道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中央台到省、市(地)台,都从“栏目时代”进入到“频道时代”,整合出许多专业化频道。“频道专业化”改革正带来电视业在经营管理体制、制作播出模式和受众与其他媒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全面转轨.  相似文献   

19.
电视业的快速发展和受众市场的瞬息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但在欣喜之余,我们看到,专业化频道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诸多的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受众的实际调查和细致的分析。因此,在电视频道专业化变革的进程中,专业化频道的发展急需摸清电视的消费主体——广大电视受众的需求变化的特点和走势,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态度、兴趣、审美体验以及认识和评价等,探求专业化频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目前电视传播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一、专业频道——电视台求生存的产物首先,专业频道顺应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不同层次电视观众的不同需求。电视观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电视媒体关注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面对广泛而分散的受众群体,电视媒体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开设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栏目,才会使观众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