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中花园     
正有位钱姓先生在40多岁时放弃了所有东西,跑到山上种花,而那时山上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路。工具,一切的东西都要背上山。他住在山洞中,吃保久乳及饼干,把自己丢在山上,然后在山上种花,至今21年。这其中有16年他都在改良土质及品种,没有半点收入。后来有人上山拍了这位先生,问他:"为何有如此的勇气到山上种花?"他只简单地讲了一句话:"因为我相信我可以做成!""相信"这两个字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淘猫妈 《家长》2009,(4):11-12
前几天我先生终于把坏了的数码相机拿去修了。望着先生不满的样子,我就感到好笑。他认定数码相机是女儿搞坏的,因为前一段时间孩子曾拿着这架数码相机与朋友们聚会,回来后数码相机就坏了,为此我先生便一个劲儿地批评孩子。这事让我老爸知道了,他很不满意,对外孙女说:“外公把那架带DV的数码相机送给你,你什么时候都可以用。”他还对我先生说:“东西就是给孩子用的,坏了就去修,不能总是怪孩子,我相信孩子不会有意把东西搞坏。”  相似文献   

3.
一公元2006年6月5日,就是郭敬明君在博客宣布绝对不道歉的那一天,我独自在网络上徘徊,遇见寒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郭敬明写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郭敬明先生目前是需要一盆冷水的。”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看过的抄袭类的小说,大概是因为往往名不副实之故罢,口碑一向就甚为差劲,然而在这样的环境艰难中,毅然推出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就是他。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职业毫不相干,但作为读者,却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原创作品”,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相似文献   

4.
鲁稚 《家教指南》2008,(3):46-46
放学时,我问鲁鲁:“今天有没有考试?”他说:“没有。” “什么考试都没有吗?”我又问一句。他还是说没有,一脸的坦然,我相信了。  相似文献   

5.
逮野兔     
金涛 《青少年日记》2007,(10):12-12
今天,我来到了贵州的外婆家。吃过早饭,外公说:“我带你们上山逮野兔去。”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外公带上胡萝卜,拎着笼子,领着我们上山了。 这里的景色很迷人。四周都是山,山上的树很多,溪水淙淙地流着。来到半山腰,我发现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坑。外公告诉我,这就是“逮兔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登月亮山     
秋游 ,我们选择了月亮山———黄石的第二高山。在那儿 ,虽耸立着我市高高的电视发射塔 ,但少有人至。没有醒目的路标 ,只有杂草遮掩的羊肠小道 ,上山只能靠自己的勇气 ,去摸索 ,去攀登了。说是登山却不亚于探险 ,那里到处都是矮树、蒿草、乱石 ,实在没有什么可赏玩之处。倒是在一番跋涉之后 ,我别有所思 ,零碎却真实。(一 )“丢掉不必要的负担 ,最好两手空空 ,只背一个包 ,带点必要的物品。”上山前 ,我们都得到如此的劝告。可惜的是 ,鲜有人信。甚至有人不屑一顾地说 :“东西带少了能行吗 ?山上又不像城中 ,什么都有 !”于是 ,毛衣、外套…  相似文献   

7.
笑话     
“上山打鸟,下河摸鱼”是古训。当然,这是人的版本。这条古训,鸟的版本是:“人在山上打我们”;鱼的版本是:“人在河里捉我们”。对于蠢一些的鱼或者鸟,后面还要加上一句“所以我们在这里等着他们来捉”。出于对人类愚蠢程度的敬意,我不相信这样的蠢鱼或者蠢鸟能多到足够让蠢人满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对叶蜚声先生,我该称他为“先生”或“老师”,因为无论从道德、学问和年龄、资历哪一方面来说,都应该如此。但是我长期叫他“老叶”,成了习惯,如今改不了口了,这也并非没有原因。我1960年本科毕业分配时,填志愿表,第一志愿是“助教”,但却分配当研究生,是因为我年龄小。我上研究生的时候,老叶研究生还没毕业,如此说来,我们就有同学关系,不过,我们小青年对这班老“同学”,心理上并不认同,因为太悬殊了,高攀不上。他们这个毕业班的研究生好像有四人,都是老资格,快四十岁了,老叶和赵世开先生,还有一位姓王的,大名记…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电脑》2009,(9):6-13
何谓“希望先生”?这可不是一个新鲜词。但凡看过暑期热播动漫《忏,再见绝望先生》的同学自然知道有这样一位老师: 他超级消极.对非常无聊的事会轻易陷入绝望,凡事都消极思考不好的方面;无论拥有的东西还是装扮都具有怀旧风格。口头禅是“我绝望啦!”“要是死了怎么办!?”……这就是我们的“绝望先生”。  相似文献   

10.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寺里,这两座山上有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去溪边挑水,时间长了两个人便成了朋友。不知不觉 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 5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就没有太在意。哪知一个星期过去了,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都没有下山挑水,右边山上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是不是生病了?我要过去看看他,看能不能帮上忙。等他看到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朋友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星期没有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  相似文献   

11.
人生必需品     
假期里,儿子要求父亲带他去山里野营。父亲欣然应允。第二天,父亲和儿子分别准备野营用品。父子约法三章:各自的东西各自背负、保管;在山上要统一行动;不准叫苦。在汽车上颠簸至下午,父子到达山脚,又乘三轮车上山。一路旅途劳顿,宿营地在一座小山村附近,那儿有条河流。晚上,父亲在岸边吊起小锅煮面条,两人吃得肚子发胀。儿子说:“没想到面条居然这么好味道!”父亲笑笑说:“赶紧睡,明天上山,没有车坐了。”爬山是件苦差事。一小时后,儿子早没了锐气,哼唧哼唧地边走边歇。由于事前约法三章,他不好意思叫苦。父亲也很累,因为他背负的东西比儿子…  相似文献   

12.
珍惜光明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每一个人在他的青少年时期都经历一段瞎子与聋子的生活,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喜爱声音。我经常考查我那些有视力的朋友们,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最近,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问她都看到了些什么。她回答说:“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如果我不是习惯听这样的回答,那我一定会对它表示怀疑,因为我早就相信,眼睛是看不见什么东西的。我常这样问自己,在森林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却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这个有目不能视的人,仅仅靠触觉都能发现许许多…  相似文献   

13.
冲破阻碍     
我朋友奥格尔索普说:“真正使我难以忍受的是当拨通电话后,秘书以盛气凌人的口气对你说:‘格尔森先生在开会,我可以问问您有何贵干吗?’我在纸上列了许多种回答,并把它贴在墙上,我可以从中选择任何一条我喜欢的来回答她,这要看我的情绪如何了。”“都有些什么呢?”我问。他说:“我最喜欢的一条是:‘当然可以,我正在格尔森先生家里,他从菜市场买了一堆猪肚子,我不知道他想让我把这些东西就堆在地上呢,还是放入地窖。’”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生去逛百货公司,临出门,突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对她说:“我的肚子痛.必须上厕所.可是我跟我先生约好,他就在门口的一辆白色的车子上等我,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先生一声?”说完并塞了两包东西给她:“这也麻烦您交给他。”  相似文献   

15.
白学和白跑     
过去,有这么哥儿俩,老大习文,老二练武。习文的四体不勤,常年在家闭门读书。习武的大字不识,整天使枪弄棍。哥儿俩唠起嗑来,总是不投缘。习文的说:“你整天在山上瞎跑,肚子里头连一点学识都没有,你看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习武的说:“你读书不能顶饭吃,我上山走一趟回来,就可以吃肉。”  相似文献   

16.
欢迎投稿     
我有一个弟弟。他曾是我的“眼中钉”。小时候什么东西都应该给他一半。我去的地方他都跟着我,我做的他都要做,我要的东西他都要。所以小时候我每天跟他打架。那时候母亲每天一定要说的话是:“你是他的姐姐。”我真不喜欢这句话。其实,她说的意思就是:“姐姐应该好好照顾弟弟,什么东西都应该让着他。”真讨厌!  相似文献   

17.
月亮飞碟     
“我有一个飞碟!”蛤蟆先生说。但是谁也不相信他的话。 蝉在红果冬青上“知了、知了”地叫,蛤蟆先生以后蝉在跟他说话,就说:“你知道了?你怎么知道呢?”  相似文献   

18.
对我们这一代家长来说,游戏机的出现是“老革命碰到新问题”。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连看一场电影都要高兴一礼拜,哪里想得到世上还会有如此好玩的东西。1990年,我的儿子4岁,卡式游戏机初兴,看到别的孩子在玩,他自然便有这方面的呼吁。那么,如何对待游戏机,如何制定玩游戏机政策,便成为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饭后散步,我与先生召开“专题研讨会”。我主张“禁”,认为孩子自控能力差,心如走马易放难收,上了瘾怎么办?先生则主张“疏”,以经典的大禹治水为例——堵不如疏,不让他玩就越想玩,让他玩,过一阵子自然就不新鲜了;再说也不可能永远不让他…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草莽》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20.
杨艳丽 《成才之路》2009,(10):33-34
三年级学生初写作文。往往产生畏难情绪。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怕写作文。对写作文“提不起劲儿来?”这个问题不仅困扰了学生,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孩子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为什么笔下的文章却桔涩无味?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作文时,都会出现“无米难炊”——没东西写的情况。究其根源,是没有明确地指导学生清楚“都有什么可写!”我们都知道:“美是无所不在的,就看你有没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这两年我着重从培养学生观察力入手,注意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