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教学评价中对1节课的基本要求是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三个一、复习成环形、放松内容化、少讲需多练、安全组织妥,意在提高1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保障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以确保体育课的实效性,而"少讲多练"意在保障学生的练习时间。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运用以及体育情感、态度、行为品格等方面都与落实合理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密不可分,在体育课中如何做到"少讲多练",还能确保达成教学目标,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等众多文件的刚性要求下,学校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有所好转,尤其在普通高中学段表现更为明显,因为普通高中实施选项教学以来,一节体育课会涉及多个班级、多个教师,面对"挤占"这一现象,高中体育教师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尽管如此,体育课被"吃掉"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用这句话来形容教师的学校生活恰如其分。教师的职业生涯,如同四季更替、循环往复,学生送走一届又一届,迎来一批又一批,唯有不变的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然而,有谁何曾想过,一节体育课如果没有"教师"会怎样呢?一、案例描述2016年3月,我校接到上级单位的通知,将对我校高二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测  相似文献   

4.
<正>为保证升学率,很多学校将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称其为"好班"或实验班等。因学生们将精力主要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所以体育课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好班"学生的体育课比普通班的体育课更难上:其一,纪律性不强:迟到多、旷课多、事假多、病假多;其二,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1,(6):10-11
<正>笔者所在的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第二小学为乡村学校,基础薄弱,学校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因地制宜运用多种运动形式开展特色课程及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还开展了"足球进课堂"活动,将足球课程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确保每天1节体育课,每周至少1节足球课,并且不得挤占和提前结束课程。学校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并存,组建了5支校足球队,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和足球阳光课程,做到面向全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实现课内课外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跳出一节体育课看生理负荷目前针对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讨论,总是习惯围绕一节体育课展开,其实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体育越来越得到重视。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初中七至九年级每周3节,再加上一些兴趣小组活动课,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甚至已经达到每周45节体育课。如此多的体育课必然会导致学生连续两天或两天以上有体育课的情况出  相似文献   

7.
<正>一、从"头"开始抓常规,强化良好的安全意识每学年开始,一大批新生迈入中学的大门,这些学生来自周边的许多所小学,体育课的上课习惯有许多地方不一样,带来了"步调不一致"的课堂常规。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每学年学校招收1000多名初一新生,他们在小学阶段,有的学校缺少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的课堂常规意识非常淡漠,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打打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8年第6期周庆祝老师的《我拿什么吸引你——由一节失败的体育课引发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周老师针对一节失败的体育课抓住"我的气场不够""学生不配合""游戏不好玩"3个环节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杨鸿儒 (河北省唐山市第46中学):由于各种原因,上午第四节、下午第一节安排体育课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普遍情况,这种排课表的方法不科学,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在体育课动不起来,影响了体育课的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2008年9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就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意见,其中第6条规定:"初中学段要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确保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本栏目在2008年11期开辟了关于"初中体育课男女分班"的专题讨论,刊登了《推行男女生分班教学,确保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实效》、《对中学体育课男女生分班上课的探讨》、《初中生男女分班上课好处多》等文章,学者、教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们对男女生分班上课的看法,文章普遍持肯定态度,主张推行初中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的模式。其实,男女生分班、分校上课的讨论由来已久,许多中学相继试行了男女生分班上课的举措,学者、教师、家长、学生包括媒体等众说纷纭,《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欢迎广大读者开展讨论分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育科研》2011,32(5):98-103
NO.1 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开足开齐体育课,中小学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确保每周至少2节体育活动课时间,并作为限定性拓展课程排入课表。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主多副”教学组织与方法中的“一主”是指在一节体育课里只有一个主教材,主教材是依据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而确定。“多副”是指在每节课中尽可能的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选择的若干个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选择是从学校和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或是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体育游戏、乡土教材等。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第十四中分校是一所北京市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1999年7月开始独立办学。学校在体育课程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体育课由每周两节增加到四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在学校办学三高(高需求、高起点、高质量)的基础上,落实办学目标在体育工作中的贯彻,使学校体育工作整体目标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对《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学体育学科教学的意见》、《北京市中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北京市中学体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课程设置标准说明必须开足上好体育课,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然而这项政策其动态发展并不是各级学校领导认真贯彻执行的,而是打着国家政策的幌子我行我素,这种拒体制之外不约管的现象较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尤以高中教学更为甚之,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的"停、挪、霸、扰"。一、停一些学校在临近考试前经常对体育课做出诸如停上调整的决策,为了提高平均分,体育课一律停上,更有甚者,学生一进入高三阶段,体育课课表基本淡出学生的视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一所乡镇级中心小学,有26个教学班,学生1600余人。但操场面积仅有1200多平方米,人均0.75平方米,总面积只相当于三个篮球场大。班级多、学生多、场地小、器材少,教学有很多实际困难,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1.课时布局的调整26个班级,每周要上体育课78节(26×金3),课外体育活动课52节(26×2),每天上体育课有15~1肿班,上活动课有10~11个班。学校课时安排为每天5节(上午3节、下午两节加活动),如果把体育课集中在上午的第三节课和下午的两节课上,每节课要有5~6个班同时上体育课。平均一个篮球场要安排两个班级同时上…  相似文献   

16.
首先为了满足高三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利用班级优势,开展班内"1+1"选项教学,旨在逐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内"1+1"选项教学是以行政班现有的男、女生为单位,单个教师或多个教师授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一节为必修课,学生按身高或能力分成若干个组,以田径、体操等为内容,以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标;另一节为选项课,学生按兴趣项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每周上六节体育课。其中两节正课,四节体锻课。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每天共15分钟。这种方法适合师资多,场地大的学校。二、每周上四节体育课(两节正课,两节体锻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两次课外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共15分钟。这种方法适合师资多,大中型场地,大班或班级少的学校。三、每周上三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外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共15分钟。这种方法适合师资多、大中型场地或班级少的学校。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要提出"课间体育"?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每周上4节体育课,三至九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学生每天要达到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但是,根据2006年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主持的问卷调查显示,实际上在全国众多的中小  相似文献   

19.
一、"自问"式思考,锤炼关键"点"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优质课,青年教师在聆听完一节课后,不要急于发表言论,可以立即采取"自问"的方式缕一缕个人的思路,为接下来的评课做准备。1."自问"一个亮点,亮在何处2012年4月18日,在文登市举行的体育课例大教研活动上,王老师上了一节"前滚翻"的体育课,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王老师让学生两手撑地,两腿膝关节处夹着"球  相似文献   

20.
<正>研讨背景:体育场地是体育课堂教学实施开展的基本保证。但部分学校场地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城区学校普遍存在体育场地狭小的问题;或者由于学校授课班级多、班容量大、学生人数多,出现了场地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的实施效果。如何合理基于现有的场地资源,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是学校和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