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高校主体性德育就是要在整个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内化、自主控制的能力.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和自身道德控展追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学会能动地表现道德行为,学会超越“自我”的道德自省。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它具有四方面的内涵;第一.高校主体性德育把德育本身著作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学生自身特点所决定的。笔在实践中发现.适时引用其他学科知识.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加强德育渗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张扬学生的主体性离不开教师的主体性,本文通过走进文本:唤醒自我体验;课程开发:凸显自主意识:师生对话:张扬主导力量;教学反思:实现主体自觉等观点论述,阐明了语文教师主体性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汉语知识的教育教学,其中肩负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师必须把德育功能蕴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德育和知识中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在德育方面,他强调教育中精神的唤醒,强调自由自主与自我负责,强调主体问的交往与对话.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实践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德育内容应该从高度预设和整齐划一走向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而动态生成;德育模式则应从教师的灌输外塑走向学生的自主建构;德育目标则急需从培养听话服从的人向培养自主发展、自我负责的人转变.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和谐发展.并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进而不断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过程.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有必要鲜明地提出发展性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主体发展性语文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为此,语文教学应遵循四个基本策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自主、合作、体验、拓展学习,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性评价,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正走向主体教育”,“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要倡导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强调并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审美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主体性,主要是指培养和发展审美自觉、审美创造以及审美超越等审美主体性素质,这既是主体性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也是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德育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主体性德育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它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确立德育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始终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坚持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因此,主体性教学的根本策略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做到学会学习,在生活中贯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目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的互动模式是师生是否共同成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中最根本的属性,发展人就是要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探讨和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相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的孩子对事物冷漠,心理和情感脆弱.语文教师肩负着语文教学和健全学生人格的双重责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课本中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认识自我,科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大爱情怀.如此,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课堂,也是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德育课堂,充分发挥了语文教学的优势,显示了语文教学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则形成牵引拉动效能、素质教育环境下,现代学校教育兼有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并对人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渐趋重视,受教育者价值主体性充分张扬,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体的自主发展和独特创新,突显校园德育工作思维创新的迫切性,以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树立主体性德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弘扬人的主体性,既是培育和谐社会主体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明智选择。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德育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体的现代道德素质,让学生的主体之光在德育中闪烁。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主体性发展水平,是人的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自我追求的目标、自主学习的时间、主动探究的空间和独立钻研的问题,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教育理念体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主体性教学目标,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  相似文献   

17.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各种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语文德育就是根据语文教学活动的特点,把语文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优秀的思想观点、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因素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并培养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自我品德教育的能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使学生获得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中学语文德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但它并不是置传统道德于不顾,而是把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现实性的转换,赋予它新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也应当在学生德育的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以及全面发挥出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优势,是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标不应仅停留在实现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方面,建立针对小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体系以实现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任  相似文献   

19.
杨晓峰 《考试周刊》2010,(31):54-5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采用灵活的教法,指导学生采用最优的学习方法,给足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史振华 《考试周刊》2010,(57):228-229
《小学德育大纲》倡导德育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教育学生,要在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长智。小学科学教学也是如此,科学学习中的道德教育要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中,形成德育内涵和德育品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热爱科学,理解科学社会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态度,最终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下面我从实践层面谈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德育活动,形成德育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