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青年记者》2004,(9):102-103
人本管理正在越来越多地为理论界所探讨,越来越多地为传媒人所关注。在各家传媒内部,“以人为本”、“人本管理”也是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真正内涵,似乎人本管理就是激发编辑记者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如果对“人本管理”只作此解的话,“人”还是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还是被更多地当作“手段”而不是“本”。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与往年不同,2004年的“两会”报道,一个最耀眼的亮色,就是传媒“以人为本”报道理念的初步形成。所谓“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就其报道内容来说,强烈关注国计民生,高度重视民意;就其报道形式来讲,不尚空谈,求真务实,贴近受众,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灾害频出、人为过失不断、社会稳定日益受到挑战的今天,深入研究传媒的功能,研究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影响,特别是传媒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好其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抚慰公众情绪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林康 《视听界》2006,(1):147-149
传媒就是“传播有益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信息的媒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经营空间,不再仅仅是政治喉舌,而成为一个传播信息、生产知识产品的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要通过提供信息来获取经济收入,这就决定了传媒不再是单项的传播,而要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换言之,要“以受众为中心”,即“以人为本”。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是一个成立仅三年的新锐传媒,也是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中独立经营、全成本核算的试点之一。作为公共频道的总监,从经营初期的摸爬滚打,到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不仅…  相似文献   

5.
李声 《视听界》2006,(1):133-134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以信息及其衍生产品为主要产品形式的传媒组织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并更多地呈现为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因此,对源信息进行深度智力加工,使受众以更便捷的方式来获得更高价值的信息产品,就成为传媒组织竞争的关键之所在。而“人”作为信息的加工者,是信息的智力附加值的创造者,必然是传媒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传媒组织必然要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来构建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陈徐彬 《视听界》2006,(1):176-177
党中央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本主义执政观提出后,因泽被当代、利及后世而为各个领域所推崇运用。一时之间,“科技以人为本”、“服务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进而“一切以人为本”的提法常常见诸报端荧屏。以人为本,意即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格的尊重、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类明天的思考,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归宿点,人的价值至上,人的权利至上。如果把它作为一种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推及传媒领域,那么对整个社会发展和人的社会化过程都有潜移默化影响的传媒业,应以谁为“…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发展阶段:广电传媒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转折点上 一致的认识是:广电传媒已经进入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点,许多业界人士称为“拐点”。从10多年前的浙江千岛湖事件到近期连篇累牍的矿难、空难、火灾报道,再到“非典”信息透明度前后的天壤之别,从“9.1l”事件反应的迟疑,到伊拉克战争8分钟后的直播,这些传媒史上标志性的事件都说明中国的传媒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人民的知情权正在不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2004年2月8日,海峡西岸一个现代新闻传媒——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正式诞生。作为重要的省级新闻媒体,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兼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的双重身份。集团决策者明确提出,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精心构建和谐团队;以“服务海西建设、服务统一大局”为己任,实现“打造独具海峡特色的传媒旗舰”的战略目标。伴随着集团的改革和发展步伐,集团的“三个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最近,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正式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以人为本内强素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成立之初,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展同志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实质。我认为,这对正在改革创新中的传媒队伍建设来讲,有着很强的实践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文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文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昵?下面从几个  相似文献   

11.
灾害新闻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报道,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传媒对灾难的报道从传播态度和传播方式到传播内容都缺少“以人为本”的精神,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梁永春 《中国广播》2008,(10):98-9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中华民族呈现给全世界的一场精彩演出。作为参与盛会的传媒人,应该拿出怎样的新闻作品奉献给受众?及时、准确、专业,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除了这些之外,是否具备“以人为本”的新闻观,也是奥运报道能否深人人心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积极发挥传媒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外部社会环境、舆论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发挥传媒建设和谐社会作用所遇到的障碍。最后提出建立多元化信息表达渠道、建立以人为本的报道机制、提倡传媒“平民化”、建立合理的媒体管理机制、坚持正确舆论方向、提升媒体从业者的素质、提高传媒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等途径,积极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与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引言关于传媒市场,传统上的认知主要是指媒介产品买卖的地方。诸如,“传媒市场是由传媒构成的,用于传媒产品销售的空间”;“所谓传媒市场,实际上是传媒、传媒的受众和传媒的  相似文献   

15.
浅析网络媒体人文关怀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人为本”成为党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的大背景下,网络媒体在灾难性报道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网络媒体要处理好道德、利益以及受众的关系,在引导受众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有利于社会稳定方面。应发挥传媒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集团将县市报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第一传媒”,用意非常之深。要做到这一点,还要破除许多体制、认识方面的阻碍,其中还必须在以人为本上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17.
<正>“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几百年前《三国演义》里的这句古话似乎早已参透了当今新闻传媒行业的“合”与“分”。“合”,即“融合”、“整合”,而“分”,即“分立”、“分化”。从传媒形态的角度来看,所谓“融合”是各种传媒形态之间的融合,比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这是外在的融合。而从传媒个体的角度来看,“融合”则是各传媒个体自身资源的融合,比如传统的报业、广播电视媒体自身各种信息资源的融合,这是内部的融合。外部融合只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18.
报纸版面的人性化编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报纸,不论是大报小报、省级报市级报、党报都市报、综合报行业报,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越来越考虑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重视报纸版面的人性化编排。这是整个社会“以人为本”思想在传媒业的体现,是信息时代对传媒的要求,也是报纸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报纸编辑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新闻知识》2006,(1):79-80
人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关怀昵?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20.
刘旭东 《视听界》2006,(1):129-130
“以人为本,与您同在”,是总台党委在新时期,面对新任务,所提出的发展理念,是总台(集团)推进事业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创建一流现代传媒的根本保障。这一发展理念涵盖了总台(集团)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