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全国惟一的新闻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多位委员所在单位,我国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基地。新闻学院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新闻系。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前身为1924年创建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该系,1988年成立新闻学院。现设有新闻学系、广播电视新闻系、广告学系、编辑出版学系等。新闻学专业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新闻学博士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谢六逸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创办人及第一任系主任,对于开创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功绩甚大.他力倡新闻教育以利导社会,教育方式注重效用,培养要求强调综合素质.其新闻教育思想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3.
贵州贵阳人谢六逸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新闻教育家。他创办并主持复旦大学新闻组、新闻系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大力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闻教育思想,并试图在新闻教育实践中寻求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教学与科研、学与术之间的平衡。其新闻教育思想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复旦大学新闻教育的正规化建设,促使复旦大学新闻系发展成为体系完整、颇具规模的新闻教育基地,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民国年间,中国新闻学界开始大力兴办新闻教育,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堪称其中的佼佼者,但其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都具有明显的异国印记。本文以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为中心,揭示当时中国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特色。  相似文献   

5.
新闻专业通识教育应以培养能力为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通识教育不完全是专业教育的基础。通识教育应注重思维方式这些深层次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要注重与专业教育的联系而不是与之脱节;要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实施。新闻传播类专业尤其应当如此。知识面的拓宽不以量为旨,重要的是要求质,要注意优化知识结构,注重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是以写作能力为主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实施原则、方法及保障。新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新闻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则是新闻专业教育的强化和提升。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闻专业教育、服务地方文化传媒产业发展、顺应地方本科高校改革,是提升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传媒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资源要素驱动型经济向知识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除最早倡办正规新闻教育外,报馆在中国大学新闻系科兴起后,于师资、经费、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也提供了莫大支持,其主办的各类新闻职业教育,则有助于民国时期中国新闻教育体系臻于完整。但报馆对中国新闻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并非完全正面,其对"新闻无学"论的推崇、对大学欲求合作而表现出的敷衍、自办职业教育的实用与"为利"取向,也使新闻学科建设和新闻教育良性发展深受掣肘。  相似文献   

8.
新闻教育是我国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的教育事业之一,从二十年前的几个新闻系,发展到目前的100余家院系(专业),形成了我国新闻教育史上蔚为壮观的繁荣局面。这些新闻院系(专业)不但担负着培养普通本、专科生的任务,而且大多承担着培养自考生、函授生、电大生、职大生等成人生的教学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养出适应飞速发展的新闻事业所需要的高层次新闻专门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综合性课题,而如何组织好教学工作,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成为造就优秀人才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新疆新闻教育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完善,逐步形成了中专、专科(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较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以及区别于内地高校新闻专业的一些独特的特点。本文主要对新疆新闻教育的特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新闻专业教育的发展做了梳理和相关评价,并提出,新闻教育的定位既要依据国家意志、市场需求,又要关注自身的建构及体系的互补和完善,还要注重人才的结构及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整个媒介行业的运行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各类媒体逐渐开始放弃单一的自主发展转而寻求与其他不同类型媒介的交流合作,形成媒介融合的态势。然而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要能够指导实践,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旧的新闻理论教育在面对新的媒介格局变化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及师资与管理人员等的诸多不适应,使新闻教育与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之间相互脱节,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现行新闻教育的改革,期望能够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型新闻人才,期望通过对新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如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技能培训以及培养新型师资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闻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新闻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闻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新闻人才实践基地建设问题入手,就新闻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与渠道、存在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新闻实践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闻传播教育奉行的理念是通才教育,这与日本高等教育的整体理念吻合。他们认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新闻伦理及思想、新闻传播史、传播内容的分析与解读等基础性理论知识和通用性工具性研究方法的内容;而有关新闻的采写、节目的制作以及媒介企业的经营等技术方面的学习则被认为不必太注重。  相似文献   

14.
林嵩 《林区教学》2023,(9):27-30
传统的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注重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本体理论学习,以及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新闻采写实务,因此国学通识教育在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中往往处于次要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混杂碰撞,新闻生产需要插上中华文化的“翅膀”,从社会历史维度看待新形势,方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新挑战、回答新问题,新闻作品才不失深度、高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15.
过去15年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和大约15个媒体机构合作,为该系学生制定了为期4个月的合作实习项目。作者通过对参加过和将要参加实习的学生、以及教师和合作的新闻媒体的定量调查,表明这种合作实习项目是课堂上讲课所不能替代的,它对学生的培养、院系课程的更新、以及对新闻单位招聘记者和编辑都有很大裨益。并且还促进了我国的国际新闻教育的发展。  一、概况  中国的国际新闻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新闻学教育模式。它把新闻学教育和英语教育合二为一,目的是为中国媒体机构培养一批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国际新闻传播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雯在《中国记者》2005年6期上撰文介绍: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培养专家型记者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从专业方向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教材出版,各学院做法不一。传播学在上世纪后半期兴起后,新闻学和传播学教育逐步融汇,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新闻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新闻教育事业始于1953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的新闻编辑科。比较正规的民族新闻教育,则是1961年创办的中央民族学院新闻研究班。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央民族学院创办学制为四年的新闻专业,至1998年已有14年了。14年来,中国民族新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科建设和专业论著日臻完善丰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同时,不少民族地区院校也设有新闻专业,更为中国民族新闻教育事业增添了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8.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创办于1992年,新闻系创办于1996年。学院现设有新闻、编辑出版、广播电视、广告四系,拥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五个专业。2000年拥有湖南省首家新闻学硕士点,2003年拥有传播学硕士点.2005年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为了切实贯澈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掀起了大办工厂的热潮。新闻系师生几天之内就办起了二十多个工厂。其中以印刷厂和造纸厂规模最大。造纸厂有联合造纸机一部,职工41人,日产标语纸160令。新闻系新闻造纸厂原为北京市公私合营造纸厂第三车间。第三车间的前身是私营东方造纸厂。东方造纸厂创办于1949年底。1955年底公私合营。1958年7月底下放给我校新闻系。在北京市委的协助下,接管过程非常顺利。7月30日下午,全系教职工和同学举行大会,正式宣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造纸厂成立。会上安岗主任就党的  相似文献   

20.
一年前 ,我刚从哈佛回来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把电话打到新华社 ,说 ,中校长要请我吃晚饭。在餐桌上 ,我们畅谈了下一代新闻学教育。我们谈到 ,新闻的形式在以奔腾处理器的速度扩展。我们那些传统媒体的资深记者编辑在10年前刚刚开始当记者的时候 ,根本无法想象新闻的表现形式会发展到这一天。迄今 ,连我们大学传播系的教授们还不知所措。仅仅是一年多以前 ,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 ,他或她的选择很简单 :报刊杂志或广播电视。但是今天 ,印刷、影视和广播已经在网上融合 ,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在网络媒体上已经消失。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