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人民日报》玉树地震报道看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娜 《新闻世界》2010,(7):182-183
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灾难新闻的涵义及特点,阐述了灾难新闻报道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并以《人民日报》为例侧重分析了其在玉树地震报道中舆论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郭亚萍 《今传媒》2014,(6):55-56
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重要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得灾难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电视媒体在直播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加强调真实、客观、理性和专业精神。我国的电视媒体在报道突发灾难事故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雅安地震期间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痼疾,并强调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日本3.11大地震因其震级高、次生灾害多,影响力大,成为我国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个新闻事件。中国电视媒体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灾难报道的锤炼后,对灾难新闻的报道能力如何?本文通过对央视《东方时空》一个月间的样本进行新闻叙事学的内容分析,归纳出其"平台、悬念、责任"的电视灾难新闻报道理念,"日本3.11地震——一场全人类的灾难"、"日  相似文献   

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 "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呈现在内地媒体新闻文本中的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框架及框架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国际新闻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地媒体关于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客观、人道主义、中国角度和媒体实力的新闻框架,论文认为事实性质、媒体所在国因素和媒体实力是形成这一框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灾情之重,让世界瞩目;此次对“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在突发新闻领域报道上带来了一次成功的大变革,同样让世界瞩目。在这场大灾难、大危机面前,媒体的责任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灾难新闻报道是指对给人类造成灾难事件的报道。因而新闻尤其是灾难新闻报道对人类有着极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纵观中外新闻发展历史,灾难新闻报道一直是新闻活动的焦点,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从泰坦尼克号撞船到“9·11事件”,从唐山大地震到“非典”流行,正反两方面经验都告诉我们,如果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不能有所作为,那么媒体就失去其本身的功能与作用。当地时间2004年10月23日17时56分左右,日本新潟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截至当地时间24日23时,日本新潟地震已造成22人死亡,2000人受伤,591栋住宅和1000栋建筑受到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孟建忠 《东南传播》2011,(9):140-142
灾难新闻报道是考验媒体的新闻能力和职业精神的试金石。从南平电视台对“郑民生事件”、“南平泥石流事件”等灾难新闻的报道,大体可以看出国内地方电视台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基本情况。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方电视台灾难新闻报道的多重维度,旨在为地方电视台做好重大灾难性事件报道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媒体报道的实例阐述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在审关取向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报道低俗娱乐化、曲解新闻的“接近美”、语言文字与报道基调不协调等。由于灾难新闻一直以来都享有非常高的关注度,某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消极地迎合受众,不仅没有发掘新闻中的美,反而将灾难盲目地当做热点追捧、炒作,这无疑会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陈文敏 《当代传播》2008,(6):113-11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溦 《新闻世界》2013,(11):163-164
本文分别选取中美两国顶尖的新闻类杂志《时代》和《中国新闻周刊》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1月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为案例,对比这两份媒体在大灾难新闻报道中对新闻图片报道的拍摄和选择上的不同,以及在报道程序和报道角度上的不同,分析出中西方媒体面对灾难图片报道的意识差异,并提出值得我国媒体借鉴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作为新闻领域的第四媒体,近年来获得了长足进步和深入发展。在网络新闻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依托于传统媒体的专职新闻网站和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商业新闻网站。本文以近三届世界杯的体育新闻报道为例,深入比较了商业新闻网站和专职新闻网站在世界杯新闻选材、世界杯新闻编辑、世界杯新闻报道、世界杯新闻扩展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专职新闻网站急需改变观念、调整策略、全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韩亚空难发生后,包括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各展所长,及时、快速、多样地发挥了信息传播的功能,然而,在新闻职业伦理和素养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外一些媒体和从业人员缺少自律、对他国灾难幸灾乐祸、国内一些媒体和从业人员在空难报道中存在价值观偏颇等人文素养欠缺,以及少数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和新媒体则表现出人为地将灾难神秘化、灵异化等科学素养欠缺等问题。在灾难报道中,媒体和从业人员有必要准确把握灾难报道的根本目的,强化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对灾难报道能力的提升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综观近几年的灾难报道,我国媒体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报道模式、手段和思路在不断改进,取得了突破.汶川地震报道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及时性、透明性和人文性.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媒体灾难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灾难新闻报道特点分析近年来,我国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还处于探索时期,但总的来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突破,特别是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的报道可圈可点.其报道上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体现: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西方长期以来存在着意识形态、历史人文背景以及媒体功能认定等方面的冲突和差异,中西方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也有所不同。我们所说的灾难性新闻的报道理念,就是指媒体和记者在报道灾难性事件时所采取的报道方式、报道思想,以及对灾难本身的看法。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中西方灾难新闻报道理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使自身新闻能够实现价值效应最大化,媒体从业人员从事件的各个角度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灾难新闻报道出发,通过对报道中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剖析,追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探讨新闻伦理与新闻价值在报道中共生的可能性,以期对媒体从业者走出新闻伦理困境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韩驰 《新闻世界》2014,(11):122-124
"5·12"汶川地震开启了中国灾难新闻报道的新时代。本文通过对震区当地媒体《华西都市报》头版新闻图片的样本研究,从图片总量、质量、表现内容以及来源等方面分析该报的图片报道特色,借以说明这一期间新闻图片报道新的转向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方达 《新闻传播》2009,(12):95-95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能否做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我们有没有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衡量标准。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灾难程度和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程度如实的报道,表现人类是怎样与灾难进行抗争,从而战胜灾难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闻报道是网络媒体展开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它主要通过相关新闻报道影响公众舆论,进而对事件当事人或相关责任人形成舆论压力,促使事件的解决。此类新闻报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新闻网站,包括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监督报道;另一类是个人网站或主页、论坛、社区特别博客等自媒体的监督报道。在这样的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关注媒体在进行灾难性新闻报道时,如何通过构建新闻框架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对社会风险进行控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媒体关于灾难性事件报道是一个客观、理性、人本主义的新闻框架,在全方位呈现事实、合理引导舆论和降低社会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