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10,(12):28-29
灾难性新闻固其具有重大性、突发性、灾难性、连续性、震憾性、刺激性等特点,往往会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处理重大灾难性新闻,媒体的“个性特质”是决定其在这场新闻战中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就近年合肥晚报编辑处理部分国内重大灾难事件报道的做法谈谈自己对如何在重大灾难新闻报道中打出个性牌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媒体受“报喜不报忧”观念的影响,几乎是谈“灾”色变,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也讳莫如深。从媒体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集体失语到1998年的洪灾报道,媒体对灾难采用了这样一种态度: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一直以来,媒体的灾难性新闻报道基本上固定由几个部分构成:一笔带过的灾情、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指示、灾区人民的抗灾决心以及抗灾英雄的英雄事迹。显然,这样的灾难报道并不能彰显媒体对灾区人民的终极人文关怀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透明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灾难性报道出现在媒体上,因而灾难报道成为现代社会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认识突发灾难事件,如何选择适当的报道角度,使突发的灾难能够全面、深入、准确的展示在读者面前。本文分别从灾时和灾后两个时间段,对如何选择灾难性报道的新闻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毕佳佳 《今传媒》2015,(4):49-50
政府和新闻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显得格外谨慎,但是随着新闻改革的加深和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失实、着重追求惨烈景象以及不顾灾难受害者的心理及情绪、忽略社会传播效果等问题泛滥,给社会舆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媒体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责任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美化浮夸,报道除了客观反映新闻事实且保障受众知情权以外,还应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本文以“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大事故为例,探讨了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误区及其改正策略.  相似文献   

5.
方达 《新闻传播》2009,(12):95-95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能否做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我们有没有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衡量标准。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灾难程度和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程度如实的报道,表现人类是怎样与灾难进行抗争,从而战胜灾难的。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灾难性事件新闻摄影报道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报道主体、报道手法和传播效果的差异三个方面 ,比较了中西方灾难性事件新闻摄影报道的差异 ,这种比较对中国摄影记者如何做好灾难性事件报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7.
夏婷 《新闻前哨》2014,(10):79-80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8.
周洋 《视听界》2008,(4):46-48
此次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获得了国内民众和国外政府、新闻同行的高度认可,实现了媒体对灾难性报道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信息公开的力量以及媒体在整合国家功能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其策略化的直播方式也为今后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对灾难新闻的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的一个亮点。灾难性新闻,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报道。灾害是指由于瞬间  相似文献   

10.
灾难性事件一般以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灵创伤而在人们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2001年7月17日发生在广西南丹的那起备受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特大矿井死难事故,就属于一起典型的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对那场灾难性事件从一开始的小心介入到最后的大胆曝光,进而一层层撕开这起被精心策划、严重捂盖的特大事故的沉重黑幕,其曲折和艰难的报道历程,足以让我们更冷静、更理智地思考当下灾难性事件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一、灾难事件与灾难新闻一般来说,灾难新闻就是对灾难事件作出的迅速报道。再加上灾难事件属于突…  相似文献   

11.
能否在突发灾难性新闻中发出最快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新闻,是对媒体实力的一大考验。在新闻报道中和记者、编辑以及媒体在新闻竞争的成就感比起来,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这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灾难性事件带给人的情感情绪反应是悲痛、颓丧、焦虑、不安、恐慌等.但处理恰当的灾难新闻却可以转变受众的这些消极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使悲痛得到安慰,颓丧得到振奋,焦虑得到舒缓,从而产生积极的和良性的言与行。  相似文献   

12.
能否在突发灾难性新闻中发出最快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新闻,是对媒体实力的一大考验。在新闻报道中和记者、编辑以及媒体在新闻竞争的成就感比起来,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这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灾难性事件带给人的情感情绪反应是悲痛、颓丧、焦虑、不安、恐慌等.但处理恰当的灾难新闻却可以转变受众的这些消极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使悲痛得到安慰,颓丧得到振奋,焦虑得到舒缓,从而产生积极的和良性的言与行。  相似文献   

13.
试论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审美愉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郎爽 《现代传播》2003,(4):31-3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的灾难性事件.媒体的报道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不仅了解事实的真相,而且也关注起媒体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的角度与方法.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审美愉悦性",是一个令人诧异的话题,却又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与通常意义上的"愉悦"不同,它更为深刻,更能突出人性的光辉.它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也是对生命力的追求.本文以近几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灾难新闻为例,提炼出灾难性新闻的美学要素,希望用这种美学的方法来为灾难性新闻报道提供可借鉴的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4.
"灾难性新闻,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自然性灾难指的是由自然界人类不可抗拒力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灾难性事件因其自身的难以预见性和影响广泛等特点,对社会稳定性和行为框架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现代社会,电视媒体作为公众媒体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的信息平台,在紧急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电视媒体如何做好灾难性事件报道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冲突的表现 资讯时代,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个个都"削尖脑袋"去"出新".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已不满足于"正常化",而是走向挖掘灾难事件中的"非常态"和边缘新闻的极端,陷入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灾难性新闻报道由于其特殊性而广受社会的关注,灾难性新闻报道体现了媒体对于社会和社会成员的人文关怀。做好灾难性新闻报道,已成为衡量新闻媒体传播水平的重要指标,怎样对灾难进行新闻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研究课题,做好灾难性新闻报道,对于媒体发挥其传播者功能,弘扬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灾难性事件因其突发性以及后果的不能预料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然而,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个别媒体存在着缺失人文关怀精神、违反新闻伦理的现象,对受灾人员造成新的伤害。本文从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讨论了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应注重人文关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的格局之下,以及现代人们对于新闻报道要具有更加深刻性和思考性的要求下,深度报道不仅仅成为了传统媒体——报纸体现其格调和品质的有力武器,也逐渐成为新兴媒体发展的阶梯之一。然而,在这个娱乐化、大众化的新闻报道背景之下,灾难性报道以其最大特点"突发性",一旦发生,必然会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因此,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前提下,如何做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准确有效工作,成为了新闻媒体不能逃避的话题。本文首先是对国内灾难性报道的现状进行粗略研究,力图能把我国主流媒体对于灾难性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其次是以《南方周末》为例选取两至三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媒体具体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来用事实说话;接着是通过对我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分析,概括说明我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特点及趋势;最后是引申出我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不足,并对此提出相关的改进展望,寻求我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生机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2月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大面积暴发,引发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我国多家媒体以数据新闻形式,对这场灾难进行了系列报道。本文以94篇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新闻报道为例,从中尝试探索、分析如何应用数据报道重大灾难性事件。笔者按不同时期,分阶段总结数据新闻的制作要点,并指出了部分报道的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