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已经逐渐超越传统媒体(一般指广播,报纸等)成为媒介话语权新的"霸主",迅捷而自由的沟通情境衍生出了论坛,博客,以至现在的微博等一系列新媒体形式。基于传播效果研究的议程设置理论虽然不断更新发展,但限于理论研究本身的局限性,难以迎合高速发展又充满变数的新媒体的需要。Twitter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微博网站已经成为了许多媒体的合作伙伴,国际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更是其中的先驱。以二者为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研究议程设置理论中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的博弈关系及其变化,从而在特例中发现当今媒介与公众新的互动本质和一般规律,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完善议程设置值理论并促进传播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McCombs)和肖(Shaw)提出“议程设置”理论。这次中博会的报道中.通过前期周密的部署与准备,湖北日报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议程设置探索.在议程时间跨度、如何设置议题和媒介互动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典型宣传模式,将繁杂的大会政策议程转化为精彩的媒体议程,从而带动传播效果令人满意的公众议程。  相似文献   

3.
张敬亚  史坤 《新闻知识》2023,(6):3-7+93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效果领域中最负盛名的经典理论之一,关注媒介对公众注意力的影响。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议程设置向议程融合发展。研究创造公共信息策略,对群体存在协调一致意见的功能,对促进公众形成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图式有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4.
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理论自四十年前创立至今,大多数研究都专注于政治传播领域的问题.该理论是否能如同在政治传播领域一样,在商业企业传播中得到体现?为回答此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新闻媒体及其企业报道的分析,辅之以对在华跨国企业声誉的测量及分析,首先分析了第一层级的议程设置效果,并发现媒体对企业的报道数量与公众对该企业的认知度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次,本文分析了第二层级的议程设置效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媒体显著度与公众对跨国企业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认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发现媒体上的企业正面报道影响公众对该企业的正面感知不明显,但媒体上的企业负面报道能较为显著地影响公众对该企业的负面感知.  相似文献   

5.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已经成为关于传播影响力的最著名理论之一.该理论从假设开始,经过科学的验证,今天已经羽翼丰满.通过媒介的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到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之间的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议程设置"起纠了更好的建构社会共识的作用,使得民主的思维深入人心.到今天为止,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经过了三个阶段:媒介议程决定公众议程阶段、议程构造阶段和框架建构阶段.  相似文献   

6.
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否依然有效是议程设置研究领域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国外学者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检验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受众是否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二是检验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间议程设置效果。现有研究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受众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网络媒体自身之间存在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汶川地震这个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议程设置真正实现了将政府的政策议程、公众的公共议程和媒体的媒介议程有效地统一起来,达到了政策议程、公众议程和媒体议程高度融合的"议程同构"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金礼  魏文秀 《当代传播》2011,(5):68-70,74
作为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假说面临着数字传播环境的挑战.信息碎片化、非组织化的微博传播具有塑造/设置媒介议程并影响公众议程的超议程设置功能.论文通过考察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的传播效果,验证并阐释了微博超议程设置功能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浪微博微话题议程设置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莺莺 《今传媒》2012,(7):90-92
本文就新浪微博微话题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行内容分析。从议题设置的数量、分布、重大议题设置角度和传播效果反馈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新浪微博议程设置的特点及效果。文章认为,新浪微博对于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总体表现客观,同时重视社会协调功能,媒介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一定程度上重合,并在互动中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本文聚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检验了党媒、市场化媒体、社交媒体意见领袖与公众等多元话语主体间的多层次议程互动情况.研究发现,在第二层属性议程设置方面,公众的属性议程相对独立,党媒和市场化媒体主要影响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层面;在第三层网络议程设置方面,党媒对社交媒体舆论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报纸媒体对翟天临事件的议程建构。本研究共收集和分析了326篇新闻报道,结果显示,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链式曝光"事件表现出水平媒体牵头,垂直媒体扩散的议程融合设置模式,属性设置的路径表现为议题→属性→议题的传递与扩散,在具体媒介呈现中"链式曝光"事件的某些议题和属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考察这些相关性后发现,媒体以一定的逻辑关系来建构议程,从而影响公众对于议程的理解。这一研究在如何发挥好议程设置功能的问题上,能够给予传统媒体一些新的启示,也为第三级议程设置理论的中国本土化研究提供些许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政府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引导和建构媒介议程,从而达到塑造政府和国家形象的目的.在现实的政治传播实践中,标榜自由主义新闻理念的西方国家,也无不积极借助于新闻媒体强大的社会传播功能,有目的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引导本国及国际舆论,借以提升政府和国家形象.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以2010年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与全球媒体记者答问的问题为研究样本,从问题类型、提问媒体分布以及国际媒体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探究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共舆论平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是一个复杂的媒介系统,其中社交机器人、媒体、公众等传播主体混合交融形成了最终的社交媒体议程。本研究基于新冠疫情早期Twitter数据,综合运用图形观察、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社交机器人、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和时间滞后。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和媒体都对公众议程产生正向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贡献度逐渐上升,而社交机器人的贡献度则呈现波动和整体下降趋势。其次,社交机器人引起公众响应的最佳时间滞后为1小时,影响持续时间是9小时;媒体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设置公众议程,最佳时间滞后为12小时,影响持续时间也更长,为24小时。最后,针对不同性质次级议题分析发现,社交机器人主要是在“具体的议题”引起其他议程响应,最佳时间滞后和影响持续时间均较短,而媒体主要是在“抽象的议题”产生议程设置,最佳时间滞后和影响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舆论场上,媒体间议程设置力量的此消彼长影响着国际话语权的归属,社交媒体的普及进一步复杂化了议程设置动态。本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议题为例,收集了中国媒体、“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媒体和非合作国媒体三方于2013-2023年在Twitter上发布的推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从方向、强度与时滞三个层次全面比较三方媒体议程设置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在方向上,三类媒体之间具有均等的议程设置效能,均掌握议程设置权力;在强度与时滞上,中国媒体比两类外国媒体有更高强度的议程设置能力和更持久的议程设置时间;这一结果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议程博弈的复杂新动态,本研究从媒介环境、议程驯化与议题所有权角度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议程设置中可通过融汇权力、涵养内力和保持定力的“三力”提升策略来强化媒体议程设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燕梅 《新闻世界》2014,(8):344-345
议程设置功能是西方传播效果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对特定社会事务的关注与报道,能够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将公众及社会引向特定的关注方向。马航事件是一次突发的重大航空事件,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体现了政府部门的应对能力及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重点分析议程设置功能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媒介可以在新闻报道策划过程中,通过使用议程设置这一理论来有效地传播新闻,使之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从而达到传播者预期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高晓松醉驾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新闻报道与策划中议程设置的具体体现,以及对于该事件报道与策划后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敏 《新闻界》2013,(5):14-17
议程设置理论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理论假说,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但是在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发展的新的传播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修正和发展。本文做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提出新的见解。议程设置不仅影响当下受众去想什么和怎么想,同时受众的态度也影响大众媒体对议程设置作适度修改。另外,通过钓鱼岛事件反思当下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的交相辉映带来了社会信息生活的变革.国内数据新闻的制作也逐渐成熟,2015年两会期间,除央视外,新华网等多家媒体也制作了数据新闻进行两会报道,数据新闻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数据新闻的应用将会给媒介议程设置的规律和影响模式带来一些改进:媒介议程设置中话题可以不再依靠编辑、记者的主观经验判断,而是基于客观的数据产生;筛选出受众最关心和社会需要的话题,增加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重合度;议题选择范围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补充媒介议程设置"和"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从而增强媒体独立性和减少媒介内容的同质化,提高媒介议程的影响力,为公众更好地了解社会进行参政议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议程融合”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受众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究信息时代下受众的不同媒介接触行为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受众在议程设置中处于主导地位,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虚弱;受众的群体交流是其议程设置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了著名的议程设置理论,"新闻中强调的这些议题随着时间的演化会成为公众认为重要的议题",换句话说,媒介议程设定了公众议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已有的传播理论受到新传播环境的挑战。而在新的情境下,议程设置理论有了新的应用模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议程设置的量化研究来探究媒介引导力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