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元 《青年记者》2002,(6):9-10
我从当记者那天起,就认为新闻应该是记者亲历的,如果想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既生动活泼又有血有肉的报道,就必须要亲临现场,要深入到事件中去,深入到采访细节中去。我在一些重大报道中,一直选择用这种“笨”方法采访。  相似文献   

2.
采访是一项细致而艰苦的劳动,熟悉一般的采访方法固然必要,但若想把新闻写好,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必有做到深入采访,即思想的深入和作风的深入。有人认为深入采访仅仅适用于通讯、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写作,新闻的采访可以简单些、粗略些,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一般说来,新闻的篇幅比通讯短,报道的速度比通讯快,但就新闻所反映的思想认识而论,却一点也不应该比通讯逊色。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以深入采访为基础的。深入采访的主要要求是: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采访技巧很多,打个电话、传真个材料、发个电子邮件,就能很快地完成一篇稿件。但是这些都不容易抓到活的东西,只有进行深入采访,才能获得更多的鲜活材料,才能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那么在具体采访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采访呢?深度采访有没有技巧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呢?和其他新闻采访相比,深度报道对技巧性的要求有着更加具体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三、四年中,笔者主要是担负《常德日报》“三农”工作报道,对如何做好农村报道有了一些粗浅体会。2009年本报为庆祝建国60周年,组织了“沅澧流域行”大型采访活动,在领导和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先后到石门、安乡农村采访,从中又学到了不少经验和知识。我认为,要把农村报道写得出彩,让农民喜欢读我们的报纸,在报道中应该要做到“三化”:即典型本土化,新闻故事化,语言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随感两则     
“活鱼”在哪里当前有些报道,例如有关改革、党风等方面的报道,何以总是深不下去,没有多少叫得响的东西?讨论中常常是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与采访作风不深入直接有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新闻反映客观事实,客观没有的东西不能去强求。对下采访作风不深入、不扎实,似乎已是一种“合乎潮流”的通病。君不见,“会上走,部门转,沿着公路看一看”,不照样能写出稿子见诸报端吗?对于深入调查研究,抓第一手材料这样的新闻写作基本功,一些地方却缺乏“深潜训练”的浓厚空气。在历史的长河中,“活鱼”是源源不断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     
动笔方知采访之不足我们的工作可以分为采访和写作两个大的部分,但是,决定工作成败的,是采访。没有深入的采访,不可能有成功的报道。有说服力的报道,打动人心的报道,必定是占有好材料的结果,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仅仅靠文字优美,不能打动读者。成败的关键是采访,这是新闻写作必须首先注意的大前提。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到了开始写稿的时候,才发现采访不足,有窟窿。或者感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深度报道的基础是采访。深度报道的采访比一般报道的采访更为复杂、主动、深入,也更为全面。在深度报道的采访过程中,需要解决很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如何增强典型报道的感染力?近年来,盐城电视台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电视新闻要增强典型报道的感染力,除了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之外,还必须在发现、采访、报道典型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六心”,即:潜心研  相似文献   

10.
网络BBS里的“宝马撞人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是对网络上公众表达情况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有关“东北宝马撞人案”的帖子的内容分析和解读,本文作者认为:强国论坛上的公众讨论并没有突破理性的框限;借助网络平台,社会公众有可能绕开传统媒体,单独设置议程,并进而影响传统媒介的报道行为;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不仅形成了一个公众讨论空间,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形成了一场社会运动,对现实进程产生影响,不过,对于网络讨论的这种影响力,我们不应该高估。  相似文献   

11.
我当通讯员     
有的通讯员认为,采访是专业记者的事,业余通讯员是搞实际工作的,生活在第一线,不必要多花费工夫去搞采访。其实不然,业余通讯员虽然生活在第一线,也需要深入采访,否则,就无从下笔。有的通讯员说:“我没去采访,只看到一个单位的一份资料,写了篇报道,报纸也用了,也  相似文献   

12.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调查性报道对于记的采访有着更为严格、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要求。特别是电视形态的调查性报道,因为声音画面等特有元素的存在,其采访更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这就要求记养成一定的思维意识方式,从而在采访实践中科学应用。笔认为,除了从事日常报道所应具备  相似文献   

13.
给报刊写稿离不开采访。采访即了解情况,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我们要写报道或文章,头一件事是采访。采访是否深入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跑”是采访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完成好报道任务,在“跑”的过程中还必须解决往哪里跑以及“跑与看”、“跑与想”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纷繁迷离的现实社会,记者究竟应该“跑”向何方呢?我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寻到的具体答案有二。一是跑到群众中去。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其前途也在群众。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采访到有意义的新闻。范长江谈到他的采访经验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现在有些记者去访问,有点类似办官差,  相似文献   

15.
抢新闻,在新闻竞争中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怎么个抢法。在我们国家里,抢新闻应该主要依靠建立健全伸向四面八方的通讯网络,记者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活动,及时、充分地掌握情况和新闻线索,提高采访写作本领。这样的竞争,才能有助于新闻信息不断增多,报道水平不断提高,各家报纸、电台、电  相似文献   

16.
在采访过程中,特别是在舆论监督的报道采访中,记者往往会遭遇到一些直接拒绝、敷衍塞责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结合近几年的采访经历,我认为,与被采访者沟通是解决采访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抢新闻,在新闻竞争中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怎么个抢法。在我们国家里,抢新闻应该主要依靠建立健全伸向四面八方的通讯网络,记者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活动,及时、充分地掌握情况和新闻线索,提高采访写作本领。这样的竞争,才能有助于新闻信息不断增多,报道水平不断提高,各家报纸、电台、电  相似文献   

18.
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如实记录社会、记录生活、记录历史,其实,完成这些记录的时候也是在记录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在采访时一直提醒自己:深入深入再深入,直到抓到第一手的真实材料为止;细致细致再细致,力争报道准确无误。2002年,我到陕北甘泉县采访,当地领导热情介绍了他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动农民种大棚菜的经验,然后陪我看了几个点儿。实话说,我对这几个点儿的印象还不错,接受采访的村民都众口一词地表示大棚让他们增加了收入。可在采访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公路两旁那随处可见的大棚,其密集程度,在关中道一些农业发达地区都不多见;印象深…  相似文献   

19.
符刚 《记者摇篮》2009,(3):25-25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以前的再就业报道中,也采访过不少下岗职工,他们也有许多实话实说的言谈,而且不少还登在了报上。不过,这些实话实说都是按我的采访意图说的,而这次则不一样,他们要对我们的再就业报道评头论足。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倾听下岗职工的另一种声音。于是我深入到下岗职工比较集中的江北城、李家沱等地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