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高艳秋 《文教资料》2013,(32):172-174
汉代风靡一时的“谶纬之学”一方面以天人感应作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与儒家经学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对汉代政治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丰富的内容、绚丽的辞采又呈现出有助文章的一面。公文作为政治活动的工具及文章的一部分,受谶纬影响颇深。汉代公文言祥瑞灾异之风的盛行及公文文风的转变均与“谶纬之学”相关。  相似文献   

2.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祥瑞灾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不仅影响了政治的运作和发展,而且深深渗透于礼乐制度层面。这一时期各种弥灾性礼仪以及宗庙祭祀乐都带有强烈的祥瑞灾异色彩,祥瑞灾异对其时代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越春秋》传奇色彩浓郁,具有“小说化”叙事特征。这与谶纬在东汉的兴盛以及赵晔今文经学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在谶纬影响下,《吴越春秋》出现了诸如感生、受命、祥瑞灾异等内容,这些内容继承谶纬之说并加以演绎虚构,神奇浪漫,颇具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受谶纬影响还表现在:虚构能力的提高,对奇幻之美的追求,对事物的细致描摹。这都使《吴越春秋》充满文学魅力。在谶纬的视野下,对《吴越春秋》“小说化”叙事特征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吴越春秋》自身文学价值,有助于梳理东汉时期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分流”过程,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谶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经学在巴蜀地区的大规模传播始于西汉文翁立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巴蜀经学就以汉代中央博士官所传今文经学为主。进入东汉以后,更是与谶纬、灾异之学相结合,形成了这一时期巴蜀的儒学学术风尚。在东汉中后期今文经学即将被古文经学取代的前夜,巴蜀经学达到了自己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谶纬包罗繁富,是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必读书。它推动了赋的繁荣。谶纬的五德历史观是赋家颂扬君命天授的最有力工具。谶纬的祥瑞之象是赋家歌功颂德的最佳材料。赋家还广泛吸收借鉴了谶纬中的天文地理等丰富内容。谶纬的想象丰富、语言精美还影响到赋的奇丽之美。  相似文献   

6.
四、《史记》中的祥瑞灾异在中国古代神秘文化中,祥瑞灾异之说影响甚大。祥瑞是附会于为君王获得上天赐予符命的象征,灾异则是对自然界物候异常变化的神化附会,常常被用来作为古代帝王应天受命,君权神授的天意兆示。中国古代史学一开始即受神秘文化史观影响,将祥瑞灾异视作神意作用于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春秋》、《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都有不少神灵怪异现象的记载。司马迁《史记》更是祥瑞灾异记载的集大成者,据笔者统计,《史记)}所涉祥瑞灾异约略四百余次,司马迁继承阴阳五行灾异理论,格外看重其重大的历史象征…  相似文献   

7.
祥瑞灾异思想曾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产生过深远地影响,它的主要政治功能是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太平广记》中祥瑞灾异的研究,考察祥瑞灾异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祥瑞灾异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较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祥瑞灾异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因时代不同而有差别。另外,祥瑞灾异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祥瑞灾异文化和年号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在思想和政治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祥瑞灾异文化源于朴素的天人观,并在汉初被纳入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框架中,使得拥有至高权力的君主能够有所畏惧,并通过改年号或下罪己诏的方式来自我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而西汉作为首个使用年号的朝代,其中有近一半的年号直接体现了这种“天人感应”理论,它与祥瑞灾异文化相结合,对后世的年号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由董仲舒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套学说的基本内涵包括十端说、人副天数说和祥瑞灾异说,其精神实质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即通过祥瑞灾异说,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从两汉时期开始,孔子由一个有血有肉的思想家而逐步走上神坛,演变成充满奇异怪诞色彩的神灵。究其主要原因,是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的盛行。众所周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然而经济繁荣、科技昌明的两汉时期,理性与文明为何不尽同步?现从分析谶纬之学的根源入手,全面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并且对谶纬之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服妖是人们对不同于传统服饰的奇装异服的统称,人们臆造附会这类服饰与灾异之间的关系,将服妖视为灾异发生的前兆。服妖观念融合了谶纬思想与灾异思想,在晚清社会动荡时期沉渣泛起。通过对晚清“服妖”现象的全面考察,可以揭示出了“服妖”背后丰富的文化和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3.
宋明时期,宋学排斥谶纬,经学、纬学彻底分家;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发生转变,谶纬神话难有立足之地。谶纬之学显然大势已去,不过,宋明以降,民间对谶纬之术的研习不绝如缕、学者们也开始致力于谶纬文献的整理工作,这说明谶纬的思想效力仍存,非主流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潜在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谶纬之学兴起于两汉时期,谶纬文献在这一时期也已经形成,且成系统。谶纬文献既是中国古代文献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两汉时期的思想、学术、文化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史料。相对而言,谶纬文献数量不多,内容却十分庞杂。由于谶纬书籍的增益造饰较多,难以对谶纬文献所包含的具体篇目进行定论。鉴于此,结合史籍资料,对谶纬文献的形成和分类篇目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兴起于西汉的谶纬之学,通过依附于官方哲学——经学获得国教神学的地位。由于儒学方士的融合,"学随术变"的思想推动,谶纬与经学相互吸收,互相利用。通过神化经典、神化孔子使谶纬与经学地位平分秋色;经学借助谶纬,迎合统治阶级对谶纬的迷信,以此来维持其现有地位。在两汉,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经学谶纬化顺应了时代潮流,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一种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6.
西汉"灾异说"之旨,在于要当政者慎微重始,尽早发现政治失误并及时正确应对,其实质乃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王权空前强大之时士人们为了发挥自身的政治作用而创造的一个话语系统。西汉儒臣们运用这个话语系统,参与朝政,可是效果有限。于是,"灾异说"始衰而"祥瑞说"始兴,后者成为士人为王权服务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7.
再论非语义     
《春秋》记灾不言故 ,《易上系》明天象示吉凶 ,《洪范》传阴阳五行 ,谶纬妄附。至汉儒言天象灾异 ,合易数、阴阳、五行以占应 ,宣言“灾变终不虚生”,假经说义 ,比事附会 ,以天人相应为旨归 ,皆详录于前后汉《五行志》,其中充斥着大量的非语义 ,是文化典籍中的糟粕。本文试加清理 ,要在剔除。  相似文献   

18.
朱雀作为我国古代绘画、雕塑中常见的艺术形象被视作祥瑞之乌。洛阳出土的汉代朱雀集中地反映了汉代社会意识形态和当时件谶纬学说猖撅,和当时“仙道”思想中祈祷吉祥、辟邪等极其盛行有非常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是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经他改造后的儒学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董仲舒把自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的一些有关祥瑞灾异的思想系统化、政治化,形成了一套为统治者服务的祥瑞思想,成为董仲舒实现其“大一统”愿望的理论工具之一,对两汉时期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汉画像石上丰富的祥瑞图像正是这种影响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东汉道士探析汤其领后汉中元元年,光武帝刘秀宣布图谶于天下,征辟道艺之士入京为官,不仅促使了谶纬内学的兴盛,而且为道士的兴起创造了优良的社会环境。东汉时期,道士的活动十分广泛,他们中有的在官府推步灾异,预料吉凶,为统治者出谋献策;有的兼通经传,招收门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