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文本聚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峰  周宁  吴佳鑫 《情报学报》2005,24(6):679-683
信息可视化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热点研究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丰富的文本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本聚类是处理文本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在分析现有文本聚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可视化技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过程,给出了一个基于非线性映射实现的可视化技术进行文本聚类的方法,并通过案例说明该方法的特点,指出它与目前流行方法的不同以及其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的可交互式河流图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基于样条插值函数生成平滑河流图的算法,并在模型可视化基础上增加交互性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可视化系统.该可视化系统将文本信息作为输入源,可视化界面为输出结果,并可根据需求通过多种交互式手段改变可视化效果,由此更好地反映信息的变化过程,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3.
文本可视化可以帮助人们在海量的文本文档中快速获取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需求的增加,文本可视化的应用愈加广泛。作为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文本可视化对基于文献资料的情报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结合情报研究任务和文本可视化的应用场景,将27 个案例分为基于文本概览、文本主题、文本情感和文本关系的四类应用,对近期文本可视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针对可视化方法在情报学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模型的文本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检索可视化是指把文献信息、用户提问、各种情报检索模型以及利用检索模型进行信息检索过程中不可见的内部语义关系转换成图形,在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可视化空间中显示出来,并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的技术。基于知识模型的文本信息检索可视化,是利用信息资源的元数据信息来进行可视化检索。图1。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剖析可视化的概念及功能,对信息服务实务中的可视化需求展开分析,梳理信息服务中可视化的典型用例,尝试总结并评价信息服务与可视化的关系。[方法/过程]从过程的视角分析可视化,从认知、语言和技术的几个视角来探讨可视化的功能,基于两种需求分析框架分别对信息服务生产活动、信息服务产业、信息服务管理和信息服务发展等几类信息服务实务考察其可视化需求,借助生态学思路分析信息服务与可视化间的业务关系。[结果/结论]可视化技术为当前信息服务升级提供了契机,具体信息服务实务中有明确的可视化应用需求,信息服务与可视化之间存在供求和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文本聚类分析结果表达中缺乏语义关系的缺陷,本文利用人们在可视化形式下对模型和结构的理解和获取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视化表达方法。通过改进的Force-directed模型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文本布局,表现文本间的语义相似关系;使用等值线生成算法构建层次性主题图,聚集和提炼文本主题;最终实现文本聚类分析结果的语义直观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可视化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表达聚类结果,体现类间、文本间的语义相关程度,而且还有助于发现隐含的信息,并通过类别之间的关联实现有效的信息导航。  相似文献   

7.
文本信息可视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宁  张会平  金大卫 《情报学报》2007,26(1):155-160
本文针对文本信息资源的特征,提出了一个基于XML的文本信息可视化的通用模型,详细介绍了模型的三个对象空间——XML文档库、XML特征库和可视化对象以及三项关键技术——中文分词、文本分割和可视化映射,并结合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易扩展性以及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8.
李文健 《青年记者》2016,(17):42-43
传感器新闻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新闻制作方式.从技术角度看,传感器新闻主要是指利用传感设备有针对性地搜集规模化信息,并通过数据计算、分析以及可视化手段,将信息的解析结果融入报道之中的一种新闻生产方式.可见,传感器新闻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方法上,而在新闻报道的指导理念和核心生产环节,仍然是以数据驱动来聚焦专门信息、深度挖掘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来合成新闻故事的思路和流程,因此传感器新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新闻报道门类,而只能被看作数据新闻的一种特殊制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对可视化概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在知识图谱领域应用的可视化分析方法与软件工具,并对可 应用于多特征项共现的可视化分析方式进行研究,包括社会网络可视化方式以及交叉图技术可视化方式,还对这两种 可用于多特征项共现可视化的具体分析方法、显示方式进行阐述和展示。最后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可视化方式的特 点,发现多特征项共现交叉图的可视化技术较好。在应用前景方面,通过应用本文中基于科技文献多特征项共现的图 谱可视化方法和软件工具,可以对研究机构、研究领域、研究学者等发表论文情况进行分析,能够观测所选论文集中 多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图示法自动提取中文专利文本的语义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春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115-122
[目的/意义]提出利用图结构的表示法自动挖掘中文专利文本的语义信息,以为基于文本内容的专利智能分析提供语义支持。[方法/过程] 设计两种运用图结构的模型:①基于关键词的文本图模型;②基于依存关系树的文本图模型。第一种图模型通过计算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关系来定义;第二种图模型则由句中所提取的语法关系来定义。在案例研究中,借助频繁子图挖掘算法,对所建图模型进行子图挖掘, 并构建以子图为特征的文本分类器,用来检测所建图模型的表达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将所建的基于图模型的文本分类器应用于4个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文本数据集,并与经典文本分类器的测试结果相比较而知:前者在使用明显较少的特征数的基础上,分类性能较后者提升2.1%-10.5%。由此而推断,使用图结构的表达法并结合图挖掘技术从专利文本中所提取的语义信息是有效的,有助于进一步的专利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开展了基于混合深度信念网络的多类文本表示与分类方法的研究,以解决传统的Bag-of-Words(BOW)表示方法忽略文本语义信息、特征提取存在高维度高稀疏的问题。文章基于文本关键字,针对多类的分类任务(如新闻文本和生物医学文本),以关键字的词向量表示作为文本输入,同时结合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和深度玻尔兹曼机网络(Deep Boltzmann Machine, DBM),设计了一种混合深度信念网络(Hybrid Deep Belief Network,HDBN)模型。文本分类和文本检索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词向量嵌入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方法。此外,通过二维空间可视化实验,由HDBN模型提取的高层文本表示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thML的非平直文本信息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Web环境下处理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大量的非平直文本信息相对困难的现状,以MathML语言为基础,解决数学公式等特殊数据信息的输入与显示问题,实现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为数学公式等非平直文本信息在Web上的应用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对Web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中的新闻事件演变进行可视化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总结归纳文本可视化基本方法,并且结合成功的应用,提出应用在单个新闻事件、同时发生的新闻事件和先后发生的新闻事件上的新闻事件演变的可视化形式。指出综合利用基于词频、语义、聚类、时间序列的可视化技术是对新闻事件演变过程进行可视化展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竞争情报实践离不开收集大量资料,在这些收集到的公开资料中有大量自由文本,从这类文本中正确高效地提取出情报是非常重要的。从可视化技术角度,把文本可视化划分为文本内可视化和文本间可视化技术,并分别就这两大类技术下的各类文本可视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于竞争情报文本分析进行阐述,提出文本可视化是竞争情报分析的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时代,城市记忆资源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以“数字人文”为研究视角,在探讨数字人文与城市记忆资源建设匹配性的基础上,用数字人文的理念与方法重新审视城市记忆资源建设模式,按照城市记忆资源体系构建、资源采集原则与方法、数字化加工与存储、资源数据库搭建的流程优化传统资源整合模式,最后提出基于文本挖掘、关联数据、GIS与虚拟现实、文本可视化等数字人文技术的记忆资源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6.
艰涩的古汉语文法和线性的内容呈现方式是普通读者从史籍原文获取所需信息的两大障碍。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实现史书知识重组与形式再造,即支持从时间、人物、地点等多个维度出发获取史书中的知识,并以图结构的方式呈现所返回的结构化知识以及对应的史书原文,从而在降低相关信息的获取与理解难度的同时,拉近读者与史籍原文的距离。然而,目前基于史书原文获取结构化知识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多在可视化呈现上与史书原文相割裂。因此,本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史书多维知识重组与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史书多维知识建模、基于古籍智能处理技术的史书多维知识库自动构建与多维知识可视化三部分。最终将该系统应用于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实现了其以人物、时间、地点、社会集团、职官等不同维度为中心的自动重组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