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朝辉 《文教资料》2006,(14):221-222
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中,讲到文化景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举了一个例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顺应自然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如防洪、灌溉、航运等有利影响,还附有都江堰平面图(如左图)。但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又是如何产生防洪、灌溉、航运等有利影响的呢?课本没有说明,学生们大都是不清楚的,因为这当中缺少许多中间环节。下面就参照左面的都江堰平面图加以补充: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渠首工程和灌区工程两大部分,图上所示主要为渠首三大工程。如图所示:按建成的先后顺序排列(1)是宝瓶口;(2)是大鱼嘴;(3)是…  相似文献   

2.
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宏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在我看来,最富有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余秋雨先生曾将都江堰与长城作比较:我认为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如果  相似文献   

3.
一、文本解读《都江堰》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人格构成。因此《都江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通  相似文献   

4.
拜水都江堰     
伍振 《少年月刊》2014,(12):41-41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成功地驯服了奔腾咆哮的岷江水,成就了一段"膏泽千古"的佳话。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史记》记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相似文献   

5.
冯广宏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4):21-24,39
都江堰无论建设还是管理,方式方法皆与国外不同,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工程历时两千余年而不废,投入甚少、产出极多,充分证明其作法是成功的。类似都江堰这样的成功典型,全国已越来越少。都江堰至今仍保存着许多传统学术遗迹,而且尚在发挥经济效益,故有学术研究的唯一性。从抢救的意义上说,建立“都江堰学”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紧迫的。  相似文献   

6.
13、都江堰著名的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其中,宝瓶口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城西之岷江中游,是名震寰宇的水利工程。建于秦昭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堰名也几经更变。近世“都江堰”的含义一般是指分水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四大工程;而古代则不然,仅指分水鱼嘴和金刚堤。“都江堰”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籍是在《宋史》。《宋史》卷95《河渠志》云:“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卷247《赵不(?)传》云:“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为何称“都江堰”?唐李泰《括地志,云:“郫江一名都江。”郫江即鱼  相似文献   

8.
刘森 《历史学习》2006,(11):22-24
解读: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都江堰同时具备了防洪、抗旱和排沙的功能,有了它,川西成都平原一带才成为千里沃野,后人称赞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之国也。”都江堰从建成到现在,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都江堰  相似文献   

9.
目前,四川都江堰浦阳小学收到1000台百元笔记本电脑。这批电脑主要是由香港募捐而来的,四川都江堰是OLPC进入中国大陆的首个试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
赵锋 《上海教育》2010,(10):8-12
“5·12”,让我们记住了汶川,也让上海与都江堰牵起了手,走在都江堰的街上,不时会听到熟悉的上海话。对口援建两年多,如今的都江堰已面貌一新,新建的学校更成了都江堰一道崭新而亮丽的风景,实现了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在援建之初提出的“上海的孩子在学校有什么设备,就要让都江堰的孩子也能同样用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杜雅萍 《学与玩》2024,(2):46-47
<正>博物馆名称:都江堰博物馆馆藏亮点:都江堰水利工程一句话介绍:都江堰博物馆位于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的荟萃宫内,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都江堰的前世今生。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不论雨水多,还是雨水少,这里的良田都能保证收成,因此,人们称此地为“天府之国”。可是你知道吗?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的百姓饱受旱灾与水患的侵害……直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带领当地百姓,花十八年治理水患,修成了至今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相似文献   

12.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这首《灌阳竹枝词》出自清代诗人山春,描写的是清明时节都江堰放水节的盛况。26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润泽良田万亩,李冰治水功绩至今仍传诵千秋。"古堰工程、李冰治水"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与文化的标识。1903年从考棚原址诞生的灌县县立高等小学堂,就是今天的北街小学。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扬弃传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因地制宜,转化教育教学资源,让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北小师生成长的丰厚土壤是我们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冰主持创建都江堰,使长期苦于水旱灾害的川西平原一下成了富庶的、世人瞩目的"天府之国"。都江堰自修好之日昌,  相似文献   

14.
都江堰地处成都平原西北,水系极为发育。岷江进入都江堰流域后,通过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城区如指掌般分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等多条分支水系,流人并灌溉成都平原。发育的水系使得桥梁在城市交通乃至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极其典型,具有重要研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07,(6)
最新公告热烈欢迎新朋友加入我们!童国榕2090四川都江堰周香2091四川都江堰邹烨2092四川邛崃刘昕2093四川攀枝花范诗文2094河北秦皇岛马冬旭2095河南鹤壁陈慧敏2096河北秦皇岛董哲宸2097河北秦皇岛向柯橙2098四川都江堰刘瑾昱2099四川都江堰杨露苗2100四川都江堰赵浩宇2101四川都江堰杨婧2102四川资阳郑婷予2103四川资阳张钰雯2104四川成都孙策立2105四川成都陈宸2106四川资阳王诗源2107四川泸县孙亚丽2108四川乐山秦思奇2109四川攀枝花张昱弘2110四川成都何文韬2111四川攀枝花杨梓宜2112四川都江堰陈昳霏2113四川绵阳肖诗佳2114四川都江堰…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史还是从中国科技史的角度,无论是从中国文明史还是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都江堰都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四川地区的学校来说,都江堰还是地方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作从历史教师之初,我就十分重视都江堰兴建史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以都江堰地震灾后旅游为中心展开讨论,叙述了都江堰震前及震后的旅游发展状况并进行了对比.针对都江堰灾后旅游发展现状,我们提出了八点振兴旅游的对策,如树立新形象、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利用黑色旅游资源(地震遗址)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都江堰灾区已进入重建阶段。据报道,500多名建筑专家已就位,对都江堰全市楼房进行评估,不符合居住要求的楼房将全部推倒重建,争取在3年内建设一个新的都江堰。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五个春夏秋冬,任劳任怨。他,是33个娃娃的"葛伯",在都江堰聚源镇的瓦砾堆上,他托起了娃娃们的求学梦,领着他们走出了废墟。他,两年间接送学生七次往返都江堰,都江堰的山山水水,曾聆听过他千里家访时留下的深情脚步声。  相似文献   

20.
农民教育培训是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2008年"5.12"地震后,作为重灾区的都江堰紧紧抓住农民教育培训不放松,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现灾后跨越式发展;都江堰农民教育培训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及创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