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是英汉语中共有的基本词汇,“火”这一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愤怒、激情、灾难”,同时,由于两个民族文化背景、认知模式的差异,“火”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本文试从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英汉语的“fire”和汉语的“火”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投射的范围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2.
摘要:针对体育概念定义的语言工具问题,“人工语言”派与“自然语言”派形成了体育的“语言之争”。从语言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语言的存在之维与语言意义之维的区分出发,“语言之争”的双方都偏重了语言意义之维,而忽视了语言的存在之维。谱系学的方法则能规避“语言之争”中两方理论视域所带来的盲点,使哲学概念融于历史考据之中,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三个时代竞技活动视为三个不同时代的体育“语言场域”,审视其中“竞技”与“语言”此消彼长的关系。通过谱系学的考察,“竞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受制于“美德”因素在体育“语言场域”中的“在场”与“缺席”,及“美德”因素与“竞技”、“语言”的亲疏关系。由此形成了体育的“语言场域”中语言由存在之维向意义之维让渡的过程,最终呈现为当代体育的“语言之争”。由此发现,语言问题是展开体育学中展开谱系学考察的先导,谱系学为体育哲学与体育史研究的融合形成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语言处理过程必须运用基本的认知能力,认知特点对语言学习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遵循语言和认知关系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回译训练法是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从不同认知角度促进学生二语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师胜任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职前培养是幼儿教师胜任力生成的重要基础。当前幼儿教师胜任力职前培养陷入“身体离场”、“情境缺失”和“单一预设性”等离身困厄中。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中的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因素,为幼儿教师胜任力的职前培养提供了科学范式。基于具身认知视域,探索与构建幼儿教师胜任力的职前培养路径有:注重现场参与,确保身体“在场”;创设多维情境,丰富体验场域;加强互动反思,激发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认知学习与情感因素彼此分离,我们过于重视认知方面的语言学习,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认知心理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对两组不同的认知风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人往往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会给外语学习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也谈隐喻翻译的合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翻译合成理论向人们介绍了语言内部及语言间的认知运作方式 ,它科学地细化了隐喻框架下翻译中意义移植的认知心理运作过程。这一理论摆脱了传统翻译中因“对等”概念而存在的“直译”与“意译”之间无休止的纷争 ,为翻译人员提供了翻译方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二语习得的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二语习得就是运用第一语言学习能力学习第二种语言.同时认为在学习中,通常都是充分利用日常环境进行语言交际,逐渐地就具备了第二种语言的运用能力.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给二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目前,二语习得被纳入到认知科学领域,重在提高人的语言认知能力,以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9.
语料库研究表明,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一定的语义趋向: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桌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词汇系统中的季节词作为人类时大自然认知结果,其词义系统既反映了人类生活中共同的客观世界,又反映出不同语言社团所面对的有细微差别的世界.季节词汇语义场是研究不同语言词义共性和差异的重要语义场,本文拟以汉、英语基本季节词“春”和“spring”为例,借助现代语言研究工具语料库,对二者的语义韵特点及翻译进行比较,以期对季节词的语义韵比较和翻译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从而对词汇搭配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思维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思维与行为方式。词汇习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隐喻思维能帮助学习者将词汇学习置于客观世界、人类经验及认知语言结构和意义中.从而提高英语词汇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学习?百度名片上说:“(1)学习是指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行为主义)。(2)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改变(认知学派)。(3)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人本主义)。”这三种不同的定义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学习的本质。在中国古代,学和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语》中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学会,“习”是不断练习。那什么是学习方式呢?“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学习要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成就了汉英颜色词“白(white)”的共性,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造就了汉英颜色词“白(white)”的个性。隐喻与转喻认知是“白(white)”的词义由颜色域向非颜色域扩展和延伸的主要手段。汉英互译过程中,认知机制是实现译文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思维桥梁。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语言的运用环境,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也直接决定了语言输出的效果,即交流进程和交流结果。认知语境则是语言综合运用的最高形式,科学融合理性思维和语言构建。认知语境渗透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包括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和实际交流的掌握运用,实践证明,只有将语言置于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地体现其用语功能,准确地传情达意、愉悦对话氛围。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近期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策略的运用密切相关.英语阅读学习中主要应用到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这两种策略在是学生语言学习中使用频率较低,范围较窄.因此加强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训练对于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彭鸿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155-156,158
英语语言学习是一项较高层次的心理认知的活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有其不同于其它技能的特点。听力障碍的突破,无疑是解除了英语语言运用上的第一道关卡,是英语学习中至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本文着力探讨认知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策略运用,尝试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架构,应用于英语听力的课堂教学中,以期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英语听力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抑制是一种对无关信息进行阻止和压抑的认知加工过程,是语言理解中不可缺少的认知机制。抑制现象发生在词汇、篇章和修辞性语言等多个层面,它影响语言的理解过程。该文通过对抑制机制的认知阐释和作用分析,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抑制机制,学生的培养和抑制能力,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教学启示,旨在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活学活用,从根本上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源于认知心理学,后由认知语用学家用来阐释语言交际中的话语相关性。关联原则虽然是哲学范畴的一个基本组织原则,但也可用来研究语言交际,因而也是话语理解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从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基于英汉语料,探讨“最佳关联性”在广告语言中的实现,目的在于增强这一理论的认知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获得理论”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语言获得理论的行为主义观点、语言学观点、认知相互作用观点和社会相互作用观点的探讨得到启示 ,提出对儿童进行早期语言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 ,并针对当前儿童早期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提出建议 :重视儿童早期语言教育工作 ;重视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重视科学的语言教育方式的探索 ;处理好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 ,充分发挥二者的互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迁移研究的视角出现了新的转向,其中语言迁移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利用认知心理学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探讨和分析蒙语授课者汉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提出蒙语授课者汉语学习迁移的性质以及数量是由学生原有蒙语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可辨别性以及可利用性所决定的,并原有蒙语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受到学习者语言加工所制约,而不是语言类型关系所决定。从表面上看,蒙语干扰汉语学习,其实原有蒙语认知结构既是汉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