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新闻界有一种说法,消思写作强调写好导语,但不必强调结尾。于是,有人按这种说法把消息结构的特点概括为"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对有些消息写作采用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讲完就止,自然不必讲究结尾。对短消息写作更应如此。因为,这样的消息把主要事实写清楚即可收笔,无需再加什么结尾。但是,却不可依此论点,而忽视一般较长的消息写作应有个结尾的问题。我国古人写文章讲究既要"凤头",又需"豹尾"。这是说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那样绚丽多彩,结尾又如同"豹尾"那般精悍有力、文采斑斓。其实,大量的消息写作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2.
所谓“猪肚”,是指文章主体部分容量大、条理清的一个形象化比喻。元人乔梦符曾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作了这样的生动表述:“作乐府亦有法:日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这“六字”要诀,也同样适用新闻作品的写作。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精致、俊秀,引人入胜;中段要像“猪肚”那样充实丰满,九曲回肠;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久久难忘。文章主体,顾名思义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是对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3.
所谓“猪肚”,是对文章主体部分容量大、条理清的一个形象化比喻。元人乔梦符曾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作了这样的生动表述:“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精致、俊秀,引人入胜;中段要像“猪肚”那样充实、丰满,九曲回肠;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4.
报 刊的通讯报道 ,在写结尾时往往被人忽视 ,以为有无结尾或临到结尾 ,随便勾划几句了事 ,无足轻重。其实不然 ,一个好的结尾 ,能使作品生辉 ,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我国元代学者陶宗仪曾经说 :“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那么结尾采用何种方法为佳?通讯报道的结构不同 ,结尾方法也各异。我结合平素的实践体会和留心翻阅、浏览各家报刊 ,将结尾的方法做了以下探索归纳 :结尾的感召式即以赞叹、号召、召唤收尾 ,抒发感情 ,提倡人们去学习、行动。如 :“英模们亏了我一个 ,幸福十亿人的精神境界是多么高尚啊!”又如 :“多么好的青…  相似文献   

5.
如何落笔破题,写好文章的开头,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元人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他从不同角度道出了文章开头的重要作用,这同样适应于新闻评论的开头。新闻评论“凤头”的形象引入艺术,是新闻评论常见的一种开篇方法。就是在评论开篇,或讲故事,或描绘环境,或抒发情感,或引用诗文,由此引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评论作者运用亲身经历或阅听知识,叙家常般娓娓道来,把受  相似文献   

6.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文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所以,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闻的结尾常常被人们忽略。有人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他们的主要理由是:(1)短消息结构极其单纯,无须像麻雀那样五脏俱全。特别是简讯有时只有一两句话,离首即尾,离尾即首,实际上没有结尾。(2)在倒金字塔结构中,材…  相似文献   

7.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  相似文献   

8.
消息的结尾所不同于其它新闻体裁的结尾的是:消息的“尾”,有的明显,象“豹尾”,有的不明显.象“兔尾”(恕我打个蹩脚的比喻);有的“尾”大而长,有的“尾”则短而小;有的“尾”是在叙述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后,听其自然,立即收住,这种“尾”在消息写作中占多数。而有的“尾”则是在叙述新闻事实之后,来一句或一段话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补充、交代,或来一段描述,呼应新闻的开  相似文献   

9.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所以,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相似文献   

10.
消息的结尾     
消息结尾怎样才能好?要紧扣主题,结得干脆,要有特色,或有哲理,或饶情趣,结意有余,引人回味,读者读完消息时有余音绕梁之感。古人作文就很讲究结尾,有“凤头”“豹尾”之说。古代作家论文章的结尾方法,有如下一些说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要“首尾圆合,条贯统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结尾要紧随文章主体部分,进一步说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首尾呼应,有条理、有系统。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句名言:“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章该结尾时就要结住,自然干脆。  相似文献   

11.
写文章要写好“头、肚、尾”。一篇文章头开好了,下面的段落才能写得顺畅,结尾写得好才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那么,该如何写好文章的首尾呢?元代散文家、戏曲作家乔吉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龙头、猪肚、豹尾六字也。”意思是说,写作诗体(乐府),开头要像“龙头”那样漂亮,引人愿看;中间要像“猪肚”那样饱满、实在,读有  相似文献   

12.
“豹尾”种种新闻评论的结尾,通常用来概括全面,表明结论。但,也不一定。前面已经谈到,可以把结论放在头里,它巳经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开门见山的方法;也可以在正论部分通过论证把结论告诉读者,特别是一些篇幅较短的评论,论点清晰,论证有力,无需另装一条尾巴,再来重复全文的主要内容。但是,这并不是说新闻评论的结尾无足轻重,可以随心所欲,写到哪儿就结到哪儿。历代评论家都反对“多余的尾巴”,也反对草草搁笔,他们都很精心地设计评论的结尾。古人主张文章要有“豹尾”。毛泽东同志的新闻评论的结尾,就很有这种特色。  相似文献   

13.
“豹尾”种种新闻评论的结尾,通常用来概括全面,表明结论。但,也不一定。前面已经谈到,可以把结论放在头里,它已经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开门见山的方法;也可以在正论部分通过论证把结论告诉读者,特别是一些篇幅较短的评论,论点清晰,论证有力,无需另装一条尾巴,再来重复全文的主要内容。但是,这并不是说新闻评论的结尾无足轻重,可以随心所欲,写到哪儿就结到哪儿。历代评论家都反对“多余的尾巴”,也反对草草搁笔,他们都很精心地设计评论的结尾。古人主张文章要有“豹尾”。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 ,前人主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有了物 ,也就是有了充实的内容。还要讲究谋篇布局 ,使之条理贯通 ,疏密有致 ,即做到“言之有序”。当然 ,在“有物”、“有序”的基础上 ,还要讲究“言之有文” ,这里的“文”是指“文采”而言。元代文学家乔梦符在论写作时 ,有“凤头、猪肚、豹尾”三比。他说 ,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 ,要有像“凤头”一样的开头 ,“猪肚”一样的内容和“豹尾”一样的结尾。这三种比喻非常形象。一篇文章若能有如此精彩的开头 ,一看就可以抓住人心 ,吸引读者 ;进而读到饱满的内容 ,如食美味佳肴 ,可以饱飨…  相似文献   

15.
大凡好的文章无不讲究开头,也无不重视结尾。因为漂亮的结尾能使文章增添光辉。关于文章结尾,古人有过很多好的看法。有的主张结尾要如“撞钟”,“清音有余”;有的主张要如“豹尾”,“响亮有力”;还有的说应如“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消魂欲绝”,等等,不一而足,这充分说明文章结尾之重要。新闻写作也应如此,美联社特派记者休·A·马利根就说过:“我常常在最后一段下的功夫比在第一段下的功夫大,因为我希望那真正动人的最后一行话将使编辑高抬贵手,不致砍杀我努力的成果。”通常新闻的结尾主要有这样几种写法:  相似文献   

16.
元人陶宗仪关于写作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美丽之极,令人羡慕,人物通讯的开头如能象凤头那样,无疑会给通讯披彩增辉,吸引读者。许多人物通讯的作者,为求得一个满意的开头,不惜笔墨,反复推敲。那么人物通讯的开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元代的著名作家乔梦符,曾对文章写作提出过:"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其实,一篇精彩的消息同样如此.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记者,不妨来个推陈出新,别具一格,精笔细墨绘“凤头”  相似文献   

18.
一出好戏,不但应有好的开头,还需有好的结尾,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让人依依不舍。同样,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情彩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对其爱不释手。写好结尾,能使新闻作品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以完整、丰满的印象。有的老新闻工作者经过大量的新闻实践后,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写新闻要“龙头、猪肚、凤尾”。要使自己的新闻作品的结尾成为凤尾,那就  相似文献   

19.
“风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文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  相似文献   

20.
忽如一夜春风来──谈谈新闻结尾的艺术湖北《随州报》金鸣一出好戏,不但应有好的开头,还需有好的结尾,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让人依依不舍。同样,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精采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爱不释手,回味无穷。写好结尾,能使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