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当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策动力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物体产生共振时,由于它能从外界的策动源处取得更多的能量,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葛冠韬 《班主任》2005,(10):15-16
一、"共振模式"的提出 当外界给物体策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振动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动幅度达到最大,这一物理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振".  相似文献   

3.
“师生共振”现象中的“共振”原是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这一原理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作为“策动力”的实施者,能够把握“受振动”者——学生的“固有频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师生双方即可产生“共振”现象,获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4.
"共振"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物体在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则振动最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也应力求和谐共振.即教师教的"策动"只有激起学生学的"共振",才可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5.
闲话共振     
系统在受外界作用做受迫振动时,若外界驱动力的频率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则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就是共振.也可以说,共振就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使另一个物体随之振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徐陆军 《教育革新》2007,(11):41-42
"共振"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和谐共振”的实现贺昌中学成锡锋“共振”是物理学中的念,指的是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则振幅最大。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过程.也应力求“和谐共振”。这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彭静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5):38-39
“你是大摆,我们是小摆,你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我们和你发生共振,学好物理,实现心中的梦想。”这是我在上完共振后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话。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有意识渗透人生观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1共振教学的感悟发生共振的条件是:当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时,物体的振幅就越大,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当外界的策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达到…  相似文献   

9.
受迫振动是物体在外界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幅增大的现象叫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反映的是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的频率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物理教材中,关于“共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诸如“物体在受迫振动中位移振幅达到最大值”,“物体的振动速度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叫做共振”,“受迫振动能量达到最大值的现象称做共振”等。显然,这些定义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但就共振这一现象而言,各种定义应是等效的。所以应将它们统一为一个准确的定义。什么是共振?就其原始意义来看,共振一词最初来源于力学的强迫振动。一个力学振动系统具有一个确定的固有频率,当系统作无阻尼自由振动时,就按这个频率振动;当外界周期性激扰力作用于系统时,它  相似文献   

11.
共振现象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机械振动中,当阻尼为零时,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之为共振。  相似文献   

12.
共振现象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机械振动中,当阻尼为零时,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之为共振。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在高中物理课本中,讲到共振时,都附有如右的插图。并对共振的意义作如下表述:“当策动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该图表示了有阻尼的受迫振动,当f=f固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且为有限值。其实,有阻尼的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极大时,策动力的频率并不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而是小于固有频率。就此本文拟对受迫振动、共振等有关问题,做一讨论,供教学参考。一、受迫阻尼振动的稳态解设一质点,质量为m,除受弹力或准弹性力-kx和媒质的阻力-γ(dx/dt)作用外(γ是阻力系数,通常认为物体以不大的速率在粘滞媒质中运动时,媒质的阻力和物体的速率成正比),还受一周期性的策动力Hcospt作用而运动(H是策动力的力幅,P是策  相似文献   

14.
"共振"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指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交往和沟通,是一个充满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  相似文献   

15.
曹宏  刘晓红 《物理教师》2001,22(8):37-37,43
关于受迫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1995年第2版,1997年5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必修本”)的第139—142页“共振”一节中,通过图5—8(本文图1)“摆的共振”的实验,得出如下说法:策动力频率厂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f固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策动力的频率跟固有频率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  相似文献   

16.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当物体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且阻力足够小时 ,物体将做机械振动 .振动可分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当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将发生共振 ,振幅达最大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其特点是所受外力的合力符合 F=- kx,加速度符合 α=- kmx.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 (或余弦 )曲线 ,它表示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典型的简谐运动有弹簧振子( T=2 π mk )和单摆 ( T=2 π lg )等 .做简谐运动的系统的能量是守恒的 ,振幅越大 ,能量越大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形成机械波 .其特点是只传播…  相似文献   

17.
共振,是一物体的振动引起另一频率相同物体振动的物理现象.反思当前语文教学之所以出现教师"投入"与学生"产出"严重失衡的现象,正是因为教者与学者之间不能产生和谐共振.和谐的共振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以求共同发展,即产生所谓的皮格马利翁双响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共振是一种物体的振动引起另一频率相同的物体振动的物理现象。当前英语教学,之所以出现“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的现象,正是因为教者与学者不能产生和谐共振,和谐共振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双向交流,以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关于共振现象表述为: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中对共振现象表述为: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同一现象,两种不同的表述,一些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频率相等"时,振幅是最大吗?弄清共振的条件,才能面对学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1831年,一队骑兵通过曼彻斯特附近的一座便桥时,由于马蹄运动节奏比较一致,使桥发生共振而断裂.我们知道当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