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200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组织的“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显示:选择“非常关心国内外大小事”的被调查者占到了总样本量的50%,“关心与生活密切时政新闻”的占31%,仅有3%的被调查者很少关注时政。这种关心时政的民间态度表明,读者对时政新闻保持着旺盛的需求。读者的这一态度同时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可说是综合类报纸的主角,哪家大报的头版,都是时政新闻当家。但这类新闻—般都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讲究的是“政治”。一般的周报,因为时效跟不上,没有谁会把时政新闻当主角来唱。即便做时政新闻,也得从边缘性上做,或纵向挖掘或横向延伸,但弄不好,又是不痛不痒的,成了些“伪纵深”、“伪关注”了。但《南方周末》与众不同,比如今年的全国“两会”,因为含有国家领导换届的重大新闻要素,自然比往届“两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媒体来说,“两会”新闻只要做得好,无疑是个卖点。《南方周末》就连续推出聚焦“两会”的“癸未施政”系列。  相似文献   

3.
侯利强  施露 《今传媒》2006,(9):61-62
新闻故事化和娱乐化已是老生常谈,四川卫视“新闻连连看”(以下简称“连连看”)却将新闻彻底走向故事和娱乐。“连连看”在新闻竞争同质化,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崛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栏目自称是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之后的“第三种新闻”,扯起“新闻连连看、看完就吃饭”的口号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有点“渣”,时政新闻有点“干”,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民生新闻的问题反映在题材选择上,时政新闻的问题体现在表现方式上。有点“渣”的民生新闻让一些电视人有点瞧不起,而有点“干”的时政新闻,则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5.
时政新闻是“重量级”新闻品种,也是凸显传媒本体功能的重要标志。现行体制下,主流媒体的时政新闻作为向来中规中矩。时至今日,在已完全市场化的传媒版图上,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的最后一块“自留地”,未来时政新闻这块最后的“自留地”能否耕好,决定着报业、广电等传统主流媒体未来的前途命运,也促使业内人士对互联网时代的时政新闻生态及其改革走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征 《视听界》2007,(2):53-54
空洞、枯燥、乏味、呆板、单调,往往是老百姓数落时政新闻常用的字眼。在很多老百姓看来,这样的时政新闻是给领导看的而不是给老百姓看的,因为不“实在”。同样在许多时政新闻记者的眼里,自己俨然成了“御用记者”,只要服务好领导,群众满不满意无所谓。其实,时政新闻最实在,因为如今时政与百姓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怎样才能把时政新闻做成“实在新闻”?  相似文献   

7.
杨海东 《东南传播》2022,(1):140-142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节目播音员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应对和融入媒体发展变化上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对播音员提出了新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在网络空间为扩大自身影响力也对业务转型产生了新需求。当下我们看到,某些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在语言风格上不仅实现了从“播”到“说”的转变,更在涉足领域上实现了从“台”到“网”、从“一元”到“多元”上的渗透,时政新闻播音员以个人身份或者原传统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与新媒体实现了大量的互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来,时政新闻播音员应积极适应媒体环境变化的趋势,既在传播观念、话语表现、传播形态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又需恪守职业道德底线,推动时政新闻播音员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9.
邱建浩 《东南传播》2022,(11):17-19
电视时政新闻是时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威化形象深入人心,但电视时政新闻在融时代的受众减少,其传播效果也不够理想。在当前形势下,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必须加快“供给侧”改革,不断推出适应时代要求的融产品,确保电视时政新闻的话语权。本文对电视时政新闻的特点及意义进行了论述;对融时代下电视时政新闻受到的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融时代观众接收新闻信息的特征,提出:电视时政新闻必须与“融”相结合,通过内容、平台、传播等多方面的创新和整合,不断占据舆论主阵地,引导受众思维,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眼下,不少新闻从业人员已经认识到,时政新闻有点“干巴”。相应地,有不少读对有点“干巴”的时政新闻“不感冒”,以至于敬而远之。但时政新闻本身是具有较强新闻性的,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原本应该引人注目的时政新闻,却不太受读“待见”,这是一个现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政治生活等的新闻报道,比如,党和政府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就是常见的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的权威发布,体现着国家的声音和意志,也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老百姓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所以,时政新闻常常占据着报纸的头版头条和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时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时政新闻都过于“严肃”、“高调”,导致老百姓对之只能“敬而远之”、“怨而弃之”。  相似文献   

13.
会议报道是各级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一环,在新闻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胶南电视台为例,在电视新闻中,时政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会议新闻又占时政新闻的一半多.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是新闻栏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时政新闻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僵硬和八股化.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亮化"时政新闻作了初步阐析.  相似文献   

15.
杨波 《新闻窗》2012,(3):42-42
时政新闻在媒体宣传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时政新闻包括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以及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决策、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舆论引导能力。可以说,在舆论导向上,时政新闻是第一导向;在媒体宣传中,时政新闻处于第一位置;在政策宣传上,时政新闻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在内容传播上,时政新闻代表着高端权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林清容 《新闻前哨》2009,(12):37-38
时政新闻是我国传统主流媒体机关报的优势,《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把时政新闻作为重要的力点.向传媒主流话语领域延伸。近两年来该报时政新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在于“三亲”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王丹容 《青年记者》2009,(12):43-44
时政新闻是一座“富矿”,各大媒体均视之为最重要的新闻资源。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党报的时政报道成为说空话和套话的程序性报道。时政新闻的创新,往往被称为“带着镣铐跳舞”。如何跳出传统的时政报道思维,以崭新的视角和手法,让时政报道好看、耐看,各地党报一直都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使时政新闻播报形式老套,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这与时政新闻栏目承担的引导主流舆论、唱响主旋律的使命和责任不相匹配.因此,地方电视台创新时政新闻栏目,使之既让党和政府放心、又让人民群众满意,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新闻一直是新闻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直到现在,许多地市级电台、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报道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并没有大的突破。这种以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模式,致使时政新闻播报形式陈旧、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空洞、形式创新不足,成为新闻改革中的“瓶颈”。新闻媒体存在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呢?李希光教授说:“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满足人民群众知晓他们与他们自身的最大利益和现实生活所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真实情况。”时政新闻只有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尽可能地满足受众享受传媒服务的正当个人利益,才能留住受众。笔者认为,做好时政新闻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0.
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 《新闻爱好者》2011,(12):125-126
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十分紧迫和重要 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已经显得越来越紧迫,究其原因,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时政新闻在媒体宣传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时政新闻包括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以及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