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认知能力,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历史教学的优化。要以忧患意识教育为重点,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忧患意识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大联 《文教资料》2014,(27):56-58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发展演变。屈原是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产生的源泉,他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为忠君爱国。《离骚》是充分表现屈原忧患意识的首推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魏源的忧患意识不仅包括忧国忧民之情,也包括救亡图存、改造社会之思,赋予了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所谓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居危思亡的意识。忧患意识意义重大,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智慧。改革开放40年成绩辉煌,如何面对成绩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辉煌成就很容易让我们失去忧患意识。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忧患意识不足的恶果。社会上的忧患意识减弱也体现在教育之中,导致教育中讲成绩多、讲问题与挑战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再次提醒我们忧患意识培育的重要性,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都需要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作为习近平执政理念的重要一环,忧患意识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当前我国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根本主旨和执政精髓,具体体现为忧民、忧国、忧党的整体合力,注重忧虑与乐观的辩证统一,并努力在发展变革中实现"中国梦"。基于忧患意识在习近平执政思想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应该在全民、全国、全党范围内,加强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教育,将科学的忧患意识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紧紧围绕人民的诉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机制和权力运作机制,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推进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6.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分析了忧患意识的内涵、特点、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新时期增强忧患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社会生活和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强化忧患意识刻不容缓。于是,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逐步确定为教学的神圣职责之一。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作法,说出来和同行们商榷。一、时代需要强化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不但有“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提醒,还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告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顾炎武“国家兴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之中,文章对忧患意识的特点及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忧患意识产生的历史及社会原因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忧患意识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并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研究忧患意识的问题,为建立社会预警系统提供理论根据是本文展开的目的,并且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忧患意识往往是盛世危言,但对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民众评价活动所体现的忧患意识是进行预警的重要根据。我们迫切需要树立忧患意识,并建立有关这方面的社会预警机制体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忧患意识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对国防意识淡漠的当代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应以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必要性为牵引深入推进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古代文学看民族精神中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之中,文章对忧患意识的特点及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忧患意识产生的历史及社会原因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发展中,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其中。到现当代文学中忧患意识并没有断流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表现的内容也得到了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包涵的内容和意蕴丰富而深厚,沉郁而感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忧患意识进行审美阐释,是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社会,树立科学的忧患意识就应该辩证分析发展现实,同时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钧 《西北师大学报》2007,44(6):101-104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特有的价值概念,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人间忧患的悲悯情怀。鲁迅是20世纪中华大地上最具有忧患意识的思想家、文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始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文化发展的方向。本文从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翻译思想着手来论说鲁迅的忧患意识,进而分析其历史渊源及传统,以及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忧患意识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坚定自信意识与树立忧患意识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原则。二者的辩证统一具有充分的合理性支撑,是对历史发展之“事”的重要总结,是对人民之“情”的回应与关切,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法”的坚持与贯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需要继续坚定自信意识、树立忧患意识,在二者的辩证统一中保持自信与自省的合理张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师秀英 《考试周刊》2014,(72):51-51
忧患意识对于中学生前途规划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培养忧患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待每一件事的认真程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中学生忧患意识缺失的表征出发,探讨在中学如何开展忧患意识教育。中学忧患意识教育没有必要设置专业课程,植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即可完成忧患意识培养,并不占用学生太多时间,达不到调整课程、不占用时间完成忧患意识思想的贯穿与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己刻不容缓,而在中学化学课中进行环保教育更显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树立自我意识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一、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唤起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是进行环保教育的第一步,有了忧患意识,就能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保护环境,进而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中.1、引用历史事件,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危  相似文献   

18.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热门话题。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说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需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忧患意识,那我们必将被社会淘汰,就完全可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遭到惨败。因此,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因此要有资源忧患意识。经调查发现,中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淡薄,对其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是当务之急。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特殊功能,使得中学地理教学成为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教师正在改变教育的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具有个性魅力、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协作-探究教学模式是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并通过具体的案例阐述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0.
忧患意识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特征,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熏陶和体验.让忧患意识从小就在学生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