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吴丽芳 《培训与研究》2007,24(4):116-118
导致中国学生英汉误译的原因有许多,对于那些趋同性误译的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语母语的暗示性诱导。剖析了母语暗示性诱导对英语学习者理解与翻译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认为习惯于汉字语境的中国性,在母语的暗示下忽略了中西两种语言文学本质差异,误入了陷阱。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生英汉/汉英误读(译)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那些趋同性误译的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语母语的暗示性诱导.本文深入剖析了母语暗示对英语学习者理解与翻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亚南 《现代教育》2011,(Z3):95-96
中国学生大多是在基本或完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的,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现象难以避免。本文拟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对母语负迁移导致的大学英语翻译误译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4.
尽管忠实是衡量翻译的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两种语言在社会风俗、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方面彼此迥异,因此误译现象的存在极为普遍。误译分为有意识误译和无意识误译,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受母语的干扰常常出现语言和文化现象方面的无意识误译。本文介绍了误译的概念及分类,并用具体实例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实践中产生误译的原因进行细致地剖析,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为通过例证分析了在汉英口译中产生母语负迁移的成因,主要是不能摆脱母语表层的束缚,造成表达不当、误译或语用失误。鉴于此,本文最后对口译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大学生因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而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误译现象,从“中国式英语”的角度,分析造成“中国式英语”易被忽略的因素,从而有助于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并有利于促进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高职学生汉译英时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误译进行分析,探讨母语负迁移对高职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母语负迁移,也旨在对高职教师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它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而在翻译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误译"现象,排除因译者水平限制,更为主要且较难克服的则为"文化误译",即母语文化负迁移所导致的"误译"。如何认识这样的"误译",在汉日的翻译教学中又要如何规避呢?此文试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9.
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表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误译通常源于译者头脑中的固有图式、母语思维以及对原语文化的错位预设。本文试图从《译海淘沙录》中的启发性译例探讨各种英汉误译的发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二语学习者的障碍和二语习得研究的对象.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翻译中出现的错译、误译大都是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特别是汉英翻译中多余词汇的现象,是母语负迁移的明显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分析汉英翻译中出现的多余词汇现象,提出了相关的翻译方法、对策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误译的原因各种各样,但那些趋同性误译的发端潭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字语境与汉语思雄。文章试图从《大学英语》中的启发性译倒探讨荚汉误译酌定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12.
导致英汉误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那些趋同性误译的发端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字语境与汉语思维。  相似文献   

13.
导致英汉误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那些趋同性误译的发端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字语境与汉语思维。文章作者试图从汉字源头探讨英汉误译的发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国务院启动最新一轮全国高考综合改革,上海成为试点的两个省市之一.本文旨在研究本轮上海英语新高考听说测试的政策变化对高中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反拨效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数据分析显示上海英语新高考在听说教学内容方面有较多积极的反拨效应,而在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方面则兼有正面与负面的反拨效应;新高考...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中,英语教学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汉语负迁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加强汉语负迁移对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本文基于汉语负迁移的基本理论,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应当怎样规避汉语负迁移环境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中句子语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子语境在阅读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句子语境条件下词的认知的研究 ,始于英文阅读中的研究。语境效应的来源及效应产生的作用点等问题是句子语境研究的焦点。由此产生的三种理论模型分别为 :词 -词激活模型、基于课文的模型及混合模型。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跨通道及眼动技术是句子语境效应的研究方法。目前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材料的评定、各种实验任务的运用以及中文文字的特殊性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杜爱玲 《海外英语》2012,(2):19-21,32
Adopting corpus-based approach, the use of copular verbs by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is studied throug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LEC and the LOCNESS. The main findings are: 1)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under-use copular verbs; 2)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select a limited variety of copular verbs; 3) Types of complement after most copular verbs used by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lack variety; 4)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use less various and more simpler complements than native speakers.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中国学习者加工句子层面的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时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表明(1)加工英汉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P200和N400;(2)加工汉英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的LAN和LPC;(3)英汉汉英转换代价的非对称性表现在汉英比英汉语码转换产生更大的P200、LAN和LPC。据此,我们认为在句子层面存在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并基于IC 模型与BIA+模型,构建了宾语语码转换的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9.
English,as a cosmopolitan language,is one of the most colorful languages in theworld.Itis rather open to the foreign words.Considering its shorthistory of1 50 0 years,it is surprising that English has absorbed a great number of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of almostevery language all over the world.In a survey of the1 0 0 0 mostfrequently usedwords in English,it was found that 38. 3% were borrowed from other languages( Crabtree,1 991 ) . The English borrowings are not only from French,Latin,…  相似文献   

20.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除了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外,还要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本文主要从文章结构、语法与遣词造句以及篇章组织的思维方式和话语策略三个方面,探讨英汉语写作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真正掌握英语写作特点,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