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明清易代之际,以渐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将中国山水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新安画派的大师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丰厚的画学思想,影响了有清以来文人画的发展。新安画派的形成与新安文化的浸润、新安一地自然环境的培育是分不开的,画家们传承先贤、师法自然的艺术美学思想,作品中凸显出来的独特的风格面貌,决定了新安画派这个名称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2.
马利霞 《文教资料》2008,(22):65-66
清末民初"海上画派"为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与现代中国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扫当时画坛的摹古沿袭之风,这一艺术潮流代表着近代海上绘画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奠定了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特殊地位,对近代中国美术史影响巨大.本文所论述的"三任",是"海上画派"前期的主要画家,对"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琼 《文教资料》2009,(2):89-91
谈论黄山、新安画派、黄山画派,目的在于认识黄山画派、新安画派对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影响,认识黄山文化在我国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更在于认识黄山画派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其在当代世界绘画艺术多元格局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中国山水画史上不同流派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此做为铺垫,阐明新安画派艺术风格上的两个鲜明特点,即景色清简,意境冷逸,笔法沉稳;格调清新,自然生动,富有生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新安画派艺术风格成因。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新安画派曾辉煌一时,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中国现当代绘画史中,已很难明显再觅“新安画派”的影迹。是悄然湮没还是以新的面貌悄然崛起,作者在文中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一批具有特殊个性又相互影响的徽州画家形成了一个山水画法派。他们以高洁之艺术手法,描绘了带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貌,其画风影响于当时和后来的安徽画坛,并与江浙各画派争辉竞艳。这就是独树一帜的新安画派。新安,为徽州古称。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为新都郡置。唐为歙州,宋属徽州。画派以地域成,故人们以“新安”名之。 新安画派以徽籍画家为主,但其流行影响波及“徽宣淮海一带”。这个画派最初有汪肇、詹景  相似文献   

7.
新安画派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在后新安时代,价值观的改变使徽州艺术面临新的发展可能。以建构后新安画派为起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促进徽州艺术多元化的发展,重振徽州艺术,已成为徽州当代艺术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都是令人瞩目和影响深远的,徽商所形成的特有的商业文化和商业精神,既是社会思潮的反映,也深刻影响着这一地域的社会思想及风气。出自本地区的文人士子、画家清客也必然受到这样思想风气的某种熏染,因此与新安画派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存在着一些关联。  相似文献   

9.
野兽画派是现代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它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论述了野兽画派的绘画色彩理念以及它的形式构成,并着重论述了野兽画派的超维理念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只有认识和把握新安画派的优良传统,又重视在承传中努力创新,才能在我们的美术创作中取得新的成果,把新安画派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普遍认为,1937年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的《题画文学之发展》是现代题画文学研究的第一篇.其实1935年陆虚斋的《题画诗出自元人考》才是开题画文学现代研究先河之作.新中国以来,题画文学研究专著出版数十种,博硕士学位论文也有百余篇,发表研究论文近千篇,省级以上级别基金项目亦有不俗表现,如胡光华“中国题画诗词艺术史”、王韶华“元代题画诗研究”、苗贵松“中国题画文学文献研究”、钟巧灵“中国古代题画诗发展流变研究”、王晓骊“中国古代题跋文学研究”等.然而对中国题画文学繁盛期和总结期的明清时期,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明清题画总集和别集的数量明显超越前代,将成为中国题画文学文献研究中的显学.  相似文献   

12.
陈师曾的历史贡献在于顺应时代潮流、主张采人之长,中西融会,实现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尤其卓越之处在于、以非凡勇气肯定中国文人画的进步性,引发重建民族艺术的思考。并身体力行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意笔人物画,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国,中国艺术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文献的编撰与当时中国政治文化背景和学术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刘熙栽的《书概》是我国书画艺术文献编撰史上较成功地使用阴阳辩证手法编撰的典型范例。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体例严谨、写作手法高妙,处处体现出尊魏卑唐、倡变求新的价值取向。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开了书画典籍文献系统分类之先河,渗透着很强的观念因素,使得本属于目录学著作的《书画书录解题》一书,深含思想观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高峰,其中文人画代表了元画的主体精神,文人画中倪瓒的艺术个性最突出。他的山水画风格疏简萧散,意境虚静空灵。本文通过对他的杰作之一《容膝斋图》的解读概括了倪瓒山水艺术的四个方面的画风画貌及其艺术精神:精炼简率的笔墨意趣;净化的“三段式“形式表征;突出的诗文建构;虚静空灵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董源与黄公望,两位都是我国早期杰出的山水画大师。董源生活在五代,其《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都是我国关术史上少见的珍品。他在艺术上的创造及主张,对后人影响颇深。宋代米芾对其推崇备至,元代赵孟颊、高克恭及“元四家”几乎都从董源那变化出来,而最能将董源的江南画派发扬光大的则非“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莫属。黄公望遵循董源以造化为师的创作道路,以笔墨精湛,苍茫秀逸,澹远宏浑的艺术风格被董其昌称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画院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并拓展出一个学董为风的时代,不但发扬光大了江南画派,而且彻底变革了南宋院体的画风。  相似文献   

16.
重彩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并以此卓立于世界美术之林。但自元初清末的七百余年间 ,却几度沉沦、日渐衰微。近现代以来 ,始得以复延 ,及至当代 ,更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质的提升 ,堪称重彩艺术的中兴盛世。然而在中西绘画激烈碰撞并相互融合的艺术潮激流中 ,重彩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及价值取向又面临新的抉择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每一个有志于重彩画的续承与创新的人都要面临的现实。而以史为鉴、鉴古知今 ,今应胜古 ,古能开今的治艺态度与方法。将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人画从边缘到主流的这种绘画史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画的出现一开始就体现了是以牺牲了中国民间画工画和宫廷画传统绘画的写实性为代价的,并由此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演变之轨迹,没有成为像西方那样的写实绘画。文人画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一方面提升了中国绘画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其流弊也是显而易见的。不顾绘画的本体,极力贬低绘画技法的作用,将文人们所说的'神'强调到了极端,由追求"逸笔"而导致笔墨的草率,使得中国绘画的最本体的东西———造型,从此走向衰微与没落,也使中国传统绘画从明、清逐渐走向末路。虽然清代的'四王'力图挽救此局面,打出了'复古'的旗帜,然而没有抓根本,最终中国传统写实绘画衰落。  相似文献   

18.
张靖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08-110
郑板桥擅长诗文书画,是清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同时,在文艺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虽然这些理论显得很通俗,但体现了郑板桥内心深处朴素的艺术思想,以及他对艺术的一种敏锐感悟。  相似文献   

19.
元代是绘画风格大变的年代,同时也是纸本绘画兴盛的年代,这种风尚一直影响到明清乃至现在。时代特征、物质层面、精神层面、艺术本体是导致元代纸本绘画兴盛的主要原因。了解纸本这种特殊的材质绘画大兴的原因,有利于我们今天艺术文化的承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