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标记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但以往的论述仅限于语言各层面,未见涉及文字。本文应用标记理论分析了英美人名汉译时对男女名译音用字的选择,发现只存在典型的女名译音专用字(有标记字),而没有男名译音专用字。男名只用无标记字来译,从而得出结论;操汉语者译英美人名时不仅注重男女有别,而且有男性中心主义的心理倾向,其体现是译音用字的字义标记性。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南宁市社会用字情况几十年来从未进行过较全面的调查,也从未进行过有组织的规范。1987年以来国务院、国家语委和有关部局陆续下发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诸多文件,在该市也没引起多大反响。南宁市社会用字可以说是较“原汁原味”地反映了本市市民的社会用字意识与水平,具有较高的调查价值。1997年4月至10月,我们组织广西教育学院中文系250名学生对南宁市区不规范社会用字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一、调查的目的、范围、对象、步骤(一)目的:通过以南宁市社会用字状况的全面调…  相似文献   

3.
苏健 《考试周刊》2013,(96):15-15
姓名用字不仅仅是人们区分你我的重要标示符号,更是浓缩时代变化和折射社会生活的窗口。本文通过对当代姓名用字的考察分析,总结阐释了目前姓名用字中体现出的显著特点,归纳概括了当代姓名用字的发展趋势,以期引起人们对姓名用字的关注和重视,推动姓名用字的规范使用和良性发展,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姓名是个人的代表符号,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人名用字的选择。如今,如何起个响亮、易于传播又具有视觉美感的好名字,更为人们所看重。人名用字的选择,不仅会受到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宗教信仰、民族心理、道德传统、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还和语言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结合汉语的特点谈谈人名用字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以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的将近4万镇民的人名为样本,对其人名命名行为的用字特征,作了穷尽性的田野调查.调查发现,人名用字的选择具有不约而同的趋同性,有些人名用字的使用频率太高,同时人名用字应注意低频字和生僻字问题,并且人名用字的频率和日常生活用字的频率不是简单重合的.由此,文中对命名者和语言学研究机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名字是一种语言符号,也是一种社会象征,更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扑作为日本的国技,深受人们的喜爱。热爱观战相扑比赛的日本民众都有自己喜欢和支持的相扑力士。本文聚焦日本职业相扑力士的名号,即四股名,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结构特征、用字状况等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用字状况又从字的来源、用字频次、词性结构三方面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7.
安华林 《天中学刊》1999,14(4):54-57
人名(包括姓氏,下同)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社会称谓符号。汉族人从取名到用字,都颇为讲究,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双语或多语对译时,由于语言文字系统的差异性,互译用字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仅对英语人名①的汉译用字作一些粗浅的考察。长期以来,英语人名汉译用字基本上靠约定俗成,缺乏严格的规范。我们从大中学校英语教材、英汉对照读物、科研论著等材料中收集到英语人名约1千例o,大致可以反映汉译用字的情况,我们即对此作些分析。一、特点从收集到的材料看,以往汉语用字有如下特点:1.译音基本准确说‘基本”,是由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苏联社会解体前后机构称名变化的比较,分析其语言上的特点,从而揭示其变化的大致规律,挖掘其社会、文化、心理根源,强调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和语言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墨经》文字之艰涩难解世所公认,而这与其用字习惯及其与之相适应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墨经》六篇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俗字、古今字乃至自造字等,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用字景观。《墨经》用字既体现其理性、科学的一面,也反映出某些地域性、世俗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墨经》用字从文字学、语言学、认知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审视,既能为通解经文疏解繁难,又可以发现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用字是社会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长春市的社会规范用字的分析,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街道、网络等场所使用文字的不规范,还有繁体字滥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分别从制定法规和标准,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入手力争使社会用字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进入中国文学由中国文化的独特接受机制进行了集体无意识的改造 ,逐渐形成非主流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等特点。探究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的根本原因 ,要在“五四”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语境下 ,从社会存在、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切入。中国危急历史迫切召唤启蒙 ,而严酷现实又迫使启蒙让位于救亡 ,中国社会文化土壤“滞后”于强调个体自我表现的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超前”于深受传统制约的知识精英的文化心理。文化超前与滞后交错作用 ,发展与变异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县域文化与居民性格研究既是本土心理学的课题,也是跨文化心理学的课题,更是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课题,在本土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尚未成熟的背景下,使用跨文化心理学概念框架是一个有益的选择。采用田野工作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经验总结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使用背景变量、过程变量、心理变量的实验心理学概念,区分生态学背景变量、社会政治背景变量;生物适应变量(包括包括生态影响、生物传递)、文化适应变量(文化传递、社会化和濡化);可见行为变量、推论行为变量的心理变量等概念。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了张掖甘州文化类型与居民性格特质及其关系,进而进行了县域文化与性格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科的术语,通过对元认知理论和学习策略进行分析,探索其在大学语文学习和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和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效率,对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理念、视野及动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力图完成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的心理学模式转换,使被现代主流心理学所遗忘的人类的积极品质从边缘转向中心,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而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研究新趋向、新视野和新领域,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新的极具生命活力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韦伯从宗教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亲和关系;理斯曼从社会心理角度探究了社会性格是社会变迁的杠杆,从社会性格的变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精神兴衰的逻辑。新教伦理与社会性格是对资本主义精神兴衰的两种解析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课程知识的社会性是指由于社会意识的融入而赋予课程以鲜明的社会特质。社会心理为社会意识形式提供情感资源和心理动力,而为人类文明提供理性精神成就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课程知识社会成分的主要方面。社会心理成分和社会意识形式铸就了课程知识的社会文化力量,对社会意识形式作用方式的正确把握是实现课程的社会效能和理智价值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性格复杂变态的人物形象,从社会学角色理论的角度解读文本,用角色冲突理论分析曹七巧的心理,并试着证明形成这个人物的变态心理及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人物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及其角色冲突。  相似文献   

19.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主要表现语言.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学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渲泄的全部内涵.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笔墨具有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力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汉字显示方法。利用EGA/VGA以上显示卡提供活动字库的原理,将常规字样集替代以汉字点阵信息,从而实现在DOS字符方式下进行汉字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