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禅宗的本土化过程中,"心理学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近三十年来,随着正念禅修技术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各种正念疗法被不断地开发出来,其确然的积极疗效引发了临床心理学家与实验心理学家的关注,出现了大量关于正念禅修的心理机制及脑生理机制的实证探索。尽管这些研究成绩斐然,但都未曾触及正念禅修的本质,对此,尚需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水平与焦虑情绪、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展开研究.研究中使用正念注意知觉量表(MAAS)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C21),在对天津瑞景中学初高中学生施测后,收回有效问卷184份,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水平与焦虑情绪存在极其显著相关,与学业排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职业生涯迷茫感是研究生群体的常见心理困境,导师指导在帮助研究生应对职业生涯迷茫感方面有望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内在激励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以国内80余所高校的744名研究生为样本开展问卷调研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一个多重中介模型,利用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究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能显著降低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正向影响研究生的职业召唤和正念觉知,职业召唤、正念觉知负向影响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职业召唤、正念觉知均在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与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念训练起源于佛教,是一种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实相而达至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正念训练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各种实证研究日益增多。论文主要从正念的概念、技术及与心理治疗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MBSR(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即"正念减压疗法",是美国医学博士J.Kabat-Zinn(乔·卡巴金)创设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协助病人以正念禅修处理疾病、压力和疼痛。本文从MBSR的科学性探讨入手,阐述将MBSR引入警察压力应对行为训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正念和生活满意度在压力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压力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6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压力、正念、生活满意度与手机成瘾4个变量均显著相关;(2)正念和生活满意度在压力和手机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认为,压力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而且可以通过正念的中介作用以及正念和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两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正念掀起了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热潮,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正念就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觉知和观察自己的心智活动,并且不做评价。正念训练主要有正念减压疗法和正念认知疗法。通过这些方法,病人的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有所缓解,对一些生理疾病、疼痛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运动员的成绩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五因子正念度问卷》对225名大一学生进行测查,来探讨心理弹性与正念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学生在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因子、正念度观察和不行动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各因子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与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在乐观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坚韧性显著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觉知地行动则显著低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3)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和力量性均与正念度的各因子(除了不判断)极显著相关,而乐观性则与观察、描述和觉知地行动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幼儿教师正念特质与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对287名幼儿教师的正念特质与情绪智力水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正念特质、情绪智力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幼儿教师的正念特质、情绪智力水平均在教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幼儿园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幼儿教师的正念特质与情绪智力及其四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幼儿教师的正念特质水平越高,情绪智力水平越高;且幼儿教师的正念特质对其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据此对幼儿教师情绪智力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父母粗暴养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46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粗暴养育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及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父母粗暴养育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攻击行为;(2)反刍思维在父母粗暴养育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正念正向调节中介路径的前半段。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父母正念特质对亲子冲突的影响及亲职效能的中介作用,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亲职效能量表和亲子冲突量表对208名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在正念水平上的得分均值为62.95,属于中等水平;亲子间在学业、做家务、日常生活安排等方面发生冲突较多,且多子女家庭的亲子冲突显著多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正念显著负向预测亲子冲突,且亲职效能在父母正念和亲子冲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念疗法是对以正念为核心的各种心理疗法的统称,目前较为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M B S R)、正念认知疗法(MBCT)、辩证行为疗法(DBT)和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美国乔恩·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结合东方禅修与西方身心医疗理念创发MBSR。其后,马克·威廉姆斯等三位教授,以认知行为治疗(CBT)为基础,融入MBSR,逐渐发展出MBCT。正念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缓解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心理问题,在人格障碍、成瘾、饮食障碍、人际沟通、冲动控制、疼痛等方面的治疗中也有大量应用,同时还被创造性地运用于婚恋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衰老、死亡等方面。坚持正念训练,可以培育个体的专注力与觉察力,提高与压力共处的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可以从惯性中自我解放,重新接触自己智慧与活力的泉源,开发潜能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机器人这种人工认知系统获得人类水平的智能,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人类智能的运作机制和模式无疑是人工智能模拟的最好模型.情境觉知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框架和方法论.这就是关于情境觉知的通用模型、注意机制、情境觉知目标与心理模型的匹配要阐明的问题."事件-控制-行动-适应性"模型是情境觉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更突出了适应性表征特征.基于情境觉知理论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方法论,体现在人工认知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活动理念】本教学设计以正念为理论基础。正念最初源于禅修,1979年,美国生物学、医学博士乔·卡巴金将正念引入医疗界,并创立正念减压疗法。卡巴金将正念定义为“有意识地觉察,专注于当下这一刻,而不附加主观的评判”。在其著作《灾难生活:用身体和心灵的智慧面对压力、痛苦和疾病》中,卡巴金提出正念生活的七个态度:接纳、不评判、耐心、不强求、信任、放手、初学之心。如今,正念已经成为与运动、饮食、睡眠并列的保持健康的四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整群随机对照实验,抽取四个班级的120名学生分为训练组(60人),对照组(60人)。训练组实施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应用正念五因素量表、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和大学生危机人格前后测评估。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正念总分、知觉行动、不判断与危机脆弱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正念总分、描述、觉知行动、不判断与危机人格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2)与实验组前测和对照组前后测结果相比,实验组的正念和危机人格及各维度的后测分数显著降低。结论:正念认知疗法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正念水平,降低危机人格得分,该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正念(Mindfulness),源起东方禅修技术,后传入西方,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代表人物是麻省大学医学中心的乔·卡巴金(J.Kabat-Zinn).卡巴金教授认为正念就是有意识地觉察、活在当下、不加批判,换句话说就是单纯地觉察、关注当下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一切,不作任何评价和判断.正念训练的主要技术包括:躯体扫描、正念观呼吸、正念散步、正念瑜伽、正念吃葡萄干等.目前以"正念"为基础形成的正念疗法已经成为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国内外有关正念的研究和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和成熟,已有研究总结提出正念训练能够改善个体抑郁症、强迫症、焦虑障碍等心理障碍,提高个体正性心理品质.国内有关中学生的研究也如火如荼,正念研究提出正念水平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正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孟祥寒利用正念训练和放松训练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发现前者比后者效果更好;苏丽萍发现正念团体训练对中学生的学业拖延效果显著.由此可见,可以尝试把正念应用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正念(Mindfulness)是以不评判、接纳的、保持耐心的态度有意识地关注.它源自佛教心理学,又称为心智觉知.实验研究结果证明,正念训练在个体自我管理、情绪认知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成效.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探讨正念教育对中学生人际和谐的干预效果.研究分成三个组: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实验组进行8周正念训练干预,每周45分钟;对照组实施音乐欣赏训练;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正念训练前后,研究采用正念问卷对三个组进行测试,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正念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设计的正念训练方案能够提高学生的正念水平,培养正念态度,促进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18.
正念(mindfulness)一词源于东方禅修,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正念不仅是一种意识状态或心理特质,还是一系列基于正念的干预方法,称为正念训练(MT)。近年来,对正念的研究逐渐从其临床效果转向探究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如正念冥想在促进积极情绪调节、增强幸福感、怜悯和共情以及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行为调节能力和社会互动关系上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认为正念训练能够显著提高人的乐商水平,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增强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心性被解释为"自性清净心",说此心"本觉",乃印度如来藏系经论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佛学对此义进行发挥,成为华化佛学诸宗的理论基础,并有具体指本觉之"觉"为"灵寂之知"的说法.本觉及灵寂之知说乃佛学界长期争议不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印度及中国自性清净心及本觉说的原义作了整理,并略作评议.  相似文献   

20.
时间意识的双重意向性决定了前反思自我觉知在现象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在现象学心理学中,前反思自我觉知以诸多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形态存在。它在生活世界中具有奠基性,并作为意识的自身给予性构成了任何意识经验所具有的基本的自我感,帮助现象学摆脱意识研究的无穷倒退陷阱。伴随虚拟现实技术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前反思自我觉知的上述特征在自然化现象学运动中得到重新检视与系统推进。橡胶手错觉实验揭示的拥有感可以被视为前反思自我觉知的核心构成,而自我参照系的脑电特征佐证了前反思自我觉知的奠基性。这将启发现象学家与神经科学家开展更多值得期待的联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