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以更好促进企业创新力、技术人才、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文章从学习资源的建设途径、学习平台的构建、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传播途径等方面打造在线开放学习资源,探索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提升的实践路径,更好地助力地方产业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项事业的不断壮大发展,浙江传化集团对企业内的产业工人队伍的职业技能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一线产业工人的培养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教材开发难度大、学员人数众多、基础参差不齐、生产任务与学习冲突等。为此,传化集团职业技能鉴定站通过对技工队伍的培养、教研团队建设、班级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2017年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围绕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提出六大举措。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刘晓 《职教通讯》2023,(1):5-14
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牢固国内物质基础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已进入质量深化与制度保障新阶段,职业教育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人力资本提升作用。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我国要注重产业工人物质生产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进一步打通学历与技能体系,推动产业工人无边界职业生涯发展,建立新时代工人文化。职业教育在其中要强化作为教育类型的属性,实现高端化、普惠化、区域化、文化化。为此,应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本科,形成“一域一策”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优化职业教育服务机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促进产业工人技能形成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式,而企业是产业工人的直接管理者,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形成负有重要责任,从企业管理制度变迁探究其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关系能够为产业工人技术能力提升提供借鉴。选取H省Z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借助劳动过程理论构建企业管理制度的分析框架,探究Z企业在建厂成立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国企改制以及国企改制后三个发展阶段中关于人的管理要素和关于事(物)的管理要素的特点,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管理要素对产业工人技能形成存在的不同影响,根据这些关系及影响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生是未来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干扰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些因素,针对性地探讨了加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从思想认识、队伍建设、方法渠道等方面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打造一支与其相匹配的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但实现此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产业工人的技能进行全方位提升。当前,由于校企合作、师徒制、激励机制、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效果大打折扣。N市在产业工人的技能引入、技能提升、技能成熟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此为鉴,应从构筑多部门协调联动体系、激发企业技能提升动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八大以来,围绕技能提升这一焦点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主要涵盖技能培养、技能评价、技能激励三个维度。调研显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产教融合不深入、评价体系衔接不畅、待遇前景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建议从加强政策协同、突出技能激励、健全公共培训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9.
孙艺蕾 《江苏教育》2022,(20):76-77
<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是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在技能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大部分制造行业从业者未接受职业教育的系统培训,不能完全满足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的需要,技术技能素质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二是高素质、高职称的技术工人存在较大缺口,智能设备技术工人更是如此;三是技术工人的收入偏低,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和2018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关于"大力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引导和支持大型施工企业与建筑劳务输出大省合作建立劳务基地"的工作要求,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近日,中建八局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人民政府、中建七局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民政府分别签订了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合作协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农民工具备了产业工人的基本特征,已成为新的产业工人阶层,最终将融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从工会的产生、性质和法律地位来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应当动员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工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上与传统企事业单位工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海南建省以来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学科结构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多维、双向、非均衡特征:对应学科组与三次产业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法学、医学与第一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农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与第一产业具有显著负相关;法学、教育学、农学与第二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理学、医学与第二产业具有显著负相关;法学、教育学、农学与第三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学科回归系数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对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匹配度与贡献度,建议根据区域产业政策,科学布局学科专业;增设农学特色高校,精准服务第一产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民工短缺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工业化进程起点,当其发展到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导致比较优势丧失的阶段,就可能是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拐点。2004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对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民工短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运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原理,通过对广东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供给情况的实证分析,从民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角度说明它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市场信号。  相似文献   

14.
"年初二问题"是民国中期大小商人与工人特别是大多数店员围绕解雇权而展开的一次斗争.依据这一事件发生的起因,以及事件发生后工人、商会、政府等的应对策略,从工商纠纷的视角研究当时工人政治参与的限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据我国建筑行业地区差异较大的特点,构建建筑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模型得到模型参数关系,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system dynamics,SD)对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产业集聚与竞争力关系。仿真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整体能促进产业竞争力的发展,且各地区产业集聚的促进效应各不相同。同时,在经济较强的地区产业离心力已经产生,建筑产业的转型需求也逐步展现。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社会群体。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农民工从整体上已具备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大力促进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从本质与表征上把农民工融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  相似文献   

17.
高水平行业性大学是支持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力量,其中,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和提升竞争力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以国内行业特色鲜明的五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浙江工商大学和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在学科建设方面总结其从跳出学科视野整合学科资源,拓展学科边界孵化发展根基和通过学科支撑优化生态系统等相关经验,对高水平行业性大学学科建设的途径和特点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在非行业性学科中发掘行业特色生长点,横向跨越学科门类积极构建行业性交叉学科,在特色学科与一般学科互依互促中形成学科共生的生态体系等创新观点,为我国行业性大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相关借鉴与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集群化不仅优化园区入住企业结构,而且为聚集企业尽早形成柔性化的经济环境提供外部环境基础。近几年来,在国内产业转移及支援西部项目的驱动下,新疆新建立和建设中的专业化工业园区承接的国内企业迅速增加。关注和推动园区企业集群化,使园区企业投资更加优化,协作发展,以共享集群化的规模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以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化为研究对象,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描述产业结构高级化状况,并通过它对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化发展联动性关系及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与城市化发展联动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结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协调等级实现了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提升,但距离优质协调尚需要一定的缓冲期。因此,从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对推进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和两者的联动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Subjectivity, lifeworld, and work organ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ases of the article are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 about traditional work places in industry. There were made group discussions and special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workers and employees of a German factory. The article tries to interpret and to integrate these subjective concepts in the actual discussion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in sociology, social psychology, and adult education.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refers to German, Austrian, French, and American social scientists. The result of this discourse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a hidden informal lifeworld, which is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 industrial working process. These informal lifeworlds influence the cooperation of the work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