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中国199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协同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了考察,进而运用PVAR模型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区域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但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以濒临失调为中心、向良好协调与中度失调两边扩散的态势。就二者的动态关系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冲击的响应更大,经济次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形成了正向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却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出发,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进行研究。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研究发现,在此期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呈平稳上升且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创新驱动水平低于绿色发展水平;长三角26个城市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属于濒临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区域内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上的正相关性和显著的β收敛趋势。研究发现推动了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对增强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互动、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30个省域2009—2017年相关数据,利用DEA-SBM模型测算我国省域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效率,进行两系统耦合协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发展效率整体较低,无效地区偏多,但绿色发展效率差异不断缩小并保持着不断提高的趋势;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高且相对稳定,绿色创新效率在波动中有缓慢上升的趋势;绿色创新效率与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和较高的协调水平,且有增强的趋势,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2017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 厘清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指数保持平稳增长状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三大城市群整体表现为失调型,协调关系仍需进一步改善;三大城市群各参数对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制约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探讨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机制。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13-2018年珠三角地区各城市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提出珠三角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相关建议,对“碳中和”背景下珠三角地区作好绿色示范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传统的DEA模型没有考虑要素"松弛"和无法合理解决非期望产出存在条件下的效率评价问题,运用DEA-SBM方法建立了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新模型,分析比较了中国三十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并将其与传统的DEA-CCR模型得到的不考虑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的能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只考虑经济效益的传统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DEA-SBM模型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更符合实际;30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绿色创新效率高的地区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大西北、黄河中游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率、经济效率及创新效率的工业经济转型效率的测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够测算出我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的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自2009年后,我国工业总体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有较大提升,绿色效率是推动其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创新效率;各个省份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动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8.
绿色金融与创新生态的融合协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5—2020年山西省数据为例研究绿色金融与创新生态融合质量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山西省绿色金融呈现先降后增的发展趋势,创新生态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从融合过程质量来看,山西绿色金融与创新生态融合质量由低水平阶段向良性协调阶段转移;从融合结果质量来看,山西绿色金融与创新生态融合质量显著提升了人均GRP、显著优化了产业结构、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山西绿色金融与创新生态融合质量具有明显的时滞效应,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度提升了二者的融合质量,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化程度偏低不利于二者融合质量的提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究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与绿色创新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及区域差异,选取中国31个省级单位2000-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了2个维度11个系统层3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对31个省份及七大区域进行了时空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产业的发展水平、绿色创新水平均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超前于绿色创新发展水平且处于严重失调的耦合状态;我国华东地区健康产业发展水平、绿色创新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度均遥遥领先其他区域,而其他区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都不够理想。该研究为各地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厘清其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 表明:(1)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保持平稳增长状态,且呈相似空间特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其中深圳处于领跑地位,而惠州、江门、肇庆及河北多数城市相对落后.(2)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但整体表现仍为失调型;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所有城市均摆脱低水平耦合关系,而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仅有北京、天津和秦皇岛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强更强"的发展态势使城市间两系统协调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大.(3)各指标因素对三大城市群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主要制约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三大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制定差异化科技创新策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与互动政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促进城市群内绿色协同发展、深入绿色生活理念培育等.  相似文献   

11.
刘明广 《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5):498-503,509
为进一步揭示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间的真实关系,采用元分析方法检验绿色创新及其分维度与企业绩效关系,并进一步采用亚组分析法探究潜在调节变量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绿色创新及其分维度与企业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系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绿色产品创新、绿色管理创新、绿色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企业绩效类型和测量方式对绿色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对绿色管理创新的企业绩效效应不具有调节作用;经济发达程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检验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股权激励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以中国A股工业上市公司2014—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环境保护税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高管股权激励在环境保护税影响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即高管股权激励削弱了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环保税税额标准提高地区企业中,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结果表明政府应当继续加强环境保护税法等环境规制建设,企业应当制定合适的高管股权激励制度,进而推动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企业亟需构建更高水平的绿色创新能力以增强环境治理,国际资本流动对于本土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的协同发展正在逐步实现,本文基于国内外55项独立实证研究样本,运用Meta分析的整合与回归方法定量综合了双向FDI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结论的异质性因素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DI在总体上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当绿色创新的政策环境较好时这种促进效应更明显。其中,FDI对于绿色创新的正向效应更强,且FDI-绿色创新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正向效应更强。通过Meta回归分析,本文进一步检验了遗漏变量和模型设定问题对于现有结论差异性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弥补了个体研究片面地关注双向FDI单一方面的不足,检验了双向FDI及二者的交互作用与绿色创新之间的真实关系,对于我国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从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及对外开放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对2010—2019年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发展态势良好,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北低、中高、南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湖北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且成为唯一良好协调型地区;山西的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一直处于过渡阶段;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的耦合协调类型逐渐演变为中级协调。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加科技创新要素投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等促进中部地区提升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绿色增长已经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绿色增长的实施对于企业成长作用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走势。因此识别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可以为企业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选取1998-2012年间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相关指标,建立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的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在短期内处于波动状态,但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即短期内绿色增长的实施会使企业成长减缓,但长期来看,企业成长将在绿色增长的作用下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同时,企业的成长也会促进绿色增长的有效实施,最后二者进入良性互动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绿色金融资源被投入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进而从全国、省际和区域层面对二者进行了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效率均较低,但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而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在静态水平还是在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即从静态来看,呈现高水平-低效率和低水平-高效率的分布特征。从动态变动趋势看,部分省域和地区则表现出水平上升-效率下降的态势。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只顾一味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而有些省份和区域则表现为绿色金融资源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7.
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为例,探究区域绿色技术溢出与创新的关系。空间性分析表明,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分布不均衡,长三角地区相对于京津冀表现出更强的区域收敛趋势,且高水平集聚优势明显。进一步构建门槛计量模型,基于2001—2012年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国外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对两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发展与绿色技术效率的严重差异化是制约京津冀地区吸收国外绿色技术溢出实现一体化良好发展的因素。最后对区域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将环境规制与工业集聚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108个城市2003—2017年的工业绿色经济效率,探究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环境规制在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负向作用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呈现出负向影响逐渐减弱甚至由负转正的效果,且这种逆转效果在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引导工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聚集,继续采取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手段并注意配套结合,推动下游地区各类创新要素向中上游地区流动,以及在引进外资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翠云  王倩 《资源科学》2020,42(4):776-789
随着环境规制联合治理体系的构建,政府规制工具的变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厘清两者间的互动反馈机制,有助于政府选择合适的规制手段推动绿色经济螺旋式上升。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环境规制和经济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构造绿色经济绩效指标,运用面板VAR模型测度环境规制体系互动视角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与各主体环保行为的互动效应。在此基础上,将绿色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追赶效应”“创新效应”和“领先效应”,分别探究东、中、西部地区3种效应与地方政府环保行为的互动影响。结果表明:①全国层面,绿色经济发展与政府偏好下的命令型环境规制呈互动正相关关系,形成“绿色经济发展—命令型环境规制”的螺旋上升机制,而与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负相关,同时虽然公众环保行为未有效助力绿色经济发展,但绿色经济仍对其存在拉动作用。②分地区考察发现,政府环保工具的选择存在显著的地区依赖特征。绿色经济绩效的提升致使东部地区致力于自主型环境规制的开发,但现阶段绿色经济发展仍依赖于市场型环境规制,中部地区政府环保更依赖于命令型环境规制,而西部地区现阶段并没有环保的意愿。③由于绿色技术的区别,地方政府的规制手段受到不同效应的差异化影响。各地区应综合考虑自身特征,因地制宜完善环境规制体系,设定阶段性技术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评判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效果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机制,但目前相关研究缺乏实证分析、指标权重单一,因此,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涵盖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高效竞争、风险控制5个维度的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区域资源禀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模型分别对不同地区设立组合权重,利用其2011—2020年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改进模糊综合分析法综合评价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效果。结果表明:(1)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河北综合水平增速最快,北京综合水平虽仍在稳步上升但增速较慢,天津的综合水平则不容乐观;(2)污染排放和数字基础设施是影响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的核心因素;(3)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在5个维度的占比呈现协调融合态势,其中数字经济占比逐步扩大、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可见河北和北京应更关注风险控制,而天津则应在高效竞争方面增强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能效。根据研究结论,对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提出加强数字经济建设、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发挥地区引领作用、促进协同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