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在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了解心理控制源三维度(内控性、机遇、有势力他人)在炫耀性消费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炫耀性消费倾向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AMOS建模及Boot strap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2)心理控制源在炫耀性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其中内控性和机遇的中介效应显著,有势力他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炫耀性消费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作用,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和机遇维度在炫耀性消费与主观幸福感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居民收入差距、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消费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的研究结论:(1)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可以减小收入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差距对消费增长的不利影响;(2)在不考虑居民收入这个控制变量以及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零增加到0.079时,居民消费率的下降幅度从0.697%减少到0.648%,而且提高平均消费倾向还显著地将自发消费率从0.016增加到0.073;(3)当把收入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调节效应模型中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对收入差距影响消费增长的调节效应仍然显著成立,当收入差距以及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零增加到0.042时,居民消费率的下降幅度从0.357%减少到0.343%,而且平均消费倾向还显著地将自发消费率从0.01增加到0.044。其政策含义是,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仅有利于减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居民消费增长的负向影响,而且能够提高居民的自发消费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信息时代,社会比较逐渐从现实生活渗透到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各个方面,这种比较如何影响用户消费,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企业营销和管理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研究将上行社会比较与下行社会比较整合纳入同一框架,采用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相结合的实验设计,以3次实验层层深入地探究了社会比较对用户社会性消费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上行社会比较与炫耀性消费和从众性消费呈正相关,自卑感会中介上行社会比较对炫耀性消费和从众性消费的影响,反事实思维则对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卑感具有中介作用;下行社会比较与炫耀性消费和稀缺性消费呈正相关,且反事实思维和幸福感在下行社会比较对消费的影响中存在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4.
各种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及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消费者心理状况都制约和影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既是一种有形行为,又是一种无形行为。而社会消费活动又是微观孤立活动和宏观联系活动的统一。因此,应把有形行为、无形行为、微观孤立活动和宏观联系活动结合起来对消费性质进行分析。文章从二维的角度对消费属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划分,这种新划分对政府制定消费政策,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对政府而言,要引导消费,扩大消费需求,不仅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要改变人们的心理、态度等主观因素;对企业而言,认识消费的文化属性,就要赋予产品、品牌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消费情绪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国祥 《软科学》2008,22(3):28-32
消费情绪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消费情绪的构成维度、消费情绪的测量、消费情绪与消费决策评价理论、消费情绪体验与消费行为关系模式、消费情绪实证方面的研究。指出混合情绪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情绪与消费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研究是消费情绪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8,(1):114-117
基于补偿心理的视角,构建"社会支持—感知权力—补偿性消费"的研究模型,探讨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社会支持对顾客补偿性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考察其边界条件,分析心理资本的调节效应。对412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层级回归模型(HRM)的方法进行假设验证。实证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正向影响感知权力,负向影响顾客炫耀性消费与强迫性消费;感知权力负向影响补偿性消费,且在社会支持与补偿性消费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削弱了社会支持对感知权力的正向作用。研究结果为理解社会支持与补偿性消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企业及相关管理者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0 ~2012年的样本数据,使用自回归滞后模型研究了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消费、非再生能源消费、对外贸易各影响因素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并重点对比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消费对EKC模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不考虑可再生能源消费影响的情况下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EKC曲线,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加入可再生能源消费之后则发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支持倒U型的EKC曲线,且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为负相关关系.此外,可再生能源消费在长期和短期中对碳排放有负向影响作用,其中长期系数比较明显,短期系数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生态红线约束下环境关心对绿色消费意图的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红线约束,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出环境关心对绿色消费意图的传导机制模型,通过结构方程验证了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关心与绿色消费意图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关心显著正向影响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消费意图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通过态度的中介作用对绿色消费意图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1985~2004年之间的数据对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建立的消费模型存在正自相关问题,而增量回归模型则不存在自相关问题。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增加农民收入将有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蕾  魏后凯 《资源科学》2014,36(6):1235-1243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新的变化。而目前对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没有考虑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过高估计了城镇化的作用;②没有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呈现的不同特征;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证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反映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长期趋势的均衡方程。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并且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其中,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这意味着中部地区城镇化转型面临的能源消费压力最大。据此表明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消费压力,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新型城镇化要考虑城市的规模效益;②要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的差异,制定差别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王锋 《中国科技纵横》2011,(16):311-311
本文从众型消费动机的性别差异,消费动机的城乡差异等方面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动机的特点;从消费态度的城乡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消费态度存在差异等方面总结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态度的特点。继而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计算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强度,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中国碳强度与煤炭消费比重以及人均实际GDP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碳强度与人均实际GDP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即碳强度随着人均实际GDP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2)煤炭消费比重同碳强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煤炭消费比重的回归系数比较大,说明煤炭比重对于我国碳强度的影响比较大,通过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有助于降低我国的碳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一般对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数量分析,仅限于静态层次,不能反映变量间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数量关系。本文建立了我国城46居民旅游消费与收入间的变参数模型,并利用EG两步法检验了变量间的变协整关系.以动态机制解读了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状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994—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城镇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着均衡比例变化的变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会鑫 《大众科技》2014,(7):234-235
可持续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具体的消费过程中做到产品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生态意识与行为的总称。文章介绍了造成可持续消费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关系的影响因素,并综合现有的相关理论,指出现有的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揭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机理及变化趋势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测算方法,基于1985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波动较大;无论是从效率份额还是结构份额来看,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都是导致整体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是导致整体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我国产业发展规划,我国能源消费强度研究的主要着眼点应该放在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现状,从收入层次结构探索对消费的影响角度,从收入比重、平均消费倾向、影响因子和分配地位4个角度切入,探索了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收入和消费的差别,表明各个阶层收入差距明显,最后从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就业政策入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凯 《预测》2001,20(6):73-74,47
消费倾向是判断消费需求的主要依据,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助于制定拉动消费需求的政策。本文以江西省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绿色消费态度-行为差距是绿色消费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然而相关研究结论碎片化,有待梳理整合以呈现出一个清晰画面。应用文献分析方法将这一差距归因于方法性原因和影响因素原因分别进行阐述分析,其中影响因素包括参照群体影响、产品因素、个人能力、习惯以及情境因素;进一步对缩小这一态度行为差异的干预策略进行详细阐述,最终构建绿色消费态度-行为差距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模型。这一理论构架的提出为未来的研究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可能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绿色消费态度-行为差距,有利于采取相关举措促进绿色消费态度向绿色消费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刘静华  贾仁安  涂国平 《资源科学》2010,32(10):1846-1855
本文基于能源消费强度的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7年间,能源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变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煤、石油、电力三种能源消费强度的两因素分解贡献值比较和三大产业间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贡献份额比较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效率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煤的消费强度与中国能源的消费强度变化一致,提出了降低第二产业重点耗能产业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和优化经济结构三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信息环境与信息消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林艳华 《情报杂志》2002,21(8):30-31
信息消费与信息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社会环境,既促进了信息消费的发展,又会对信息消费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在此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信息环境对信息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