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为例,对从国家战略层面打造和提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的重大意义、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的比较优势作了一定的理论阐述,并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的着力方位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藏彝走廊"分布域——多民族活态分布与多元民族活态文化;"藏彝走廊"语言域——藏、羌、彝语支是走廊鲜活的语言主体以及"藏彝走廊"文化域——岷江流域古遗址凸显厚重的古羌文化三个侧面探讨藏彝走廊文化域中的尤为凸显且厚重的羌文化元素,以此实证:无论从多元的文化角度,还是从具体的民族学视角,古羌文化作为藏彝走廊的重要文化积淀和藏彝走廊文化的最重要组成之一,从丰富和发展学术的客观视角来看待民族走廊,把"藏彝走廊"定义为"藏羌彝走廊"更为妥切。  相似文献   

3.
基于藏羌彝地区自1981年至2020年2月存续状态下的5030家文化企业的分布信息,综合运用平均近邻分析、核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中心轨迹迁移等方法,从空间视角分析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状态及演化过程,并对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形成的动力系统进行深入规范研究,剖析分布的内在规律及集聚要素形成的动力机制,以期对该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推进"一带一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多元一体格局中,从历史、语言、文化等视角探讨羌族和彝族的渊源关系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不过,以宗教的经咒为切入点来进行比较研究的,还不是很多。对羌彝敬神经咒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藏羌彝走廊上的民族流动与文化格局。同时,羌彝敬神经咒文化的诸多相同性及其所体现出的共同思想,充分印证了藏羌彝走廊上羌彝两族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羌彝敬神经咒文化相互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5.
藏彝走廊地区石棺葬所属人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棺葬是继新石器时代以后整个藏彝走廊地区最主要的一种考古文化遗存。藏彝走廊石棺葬文化族属的“羌人”说和“氐人”说均难成立。从汉代史籍记载来看,藏彝走廊地区与石棺葬文化相对应的人群应与《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记载的徙、筰都、冉駹、巂、昆明等五个部落相关。  相似文献   

6.
将"残存概念"作为研究藏羌彝走廊历史、文化、族群互动的切入点,在重新建构了残存概念以后,具体选用与世界广大范围中存在的民俗信仰"Evil Eye"几近同质的羌族"毒药猫"为分析对象,联系中国及藏羌彝走廊诸族中类似"毒药猫"的民俗事象,最终确认在南北通透的藏羌彝走廊中,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南向的民族迁移,因与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的相互作用,原来同质性的民俗文化现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倾向,而随后形成的走廊诸民族虽也有长时期的相互作用,但仍保持住了自身的文化特性,使得走廊中的诸民族文化在这一地理空间中,形成了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文化局面。  相似文献   

7.
藏羌彝文化走廊长期耕耘的学者与著述中,新近出版《神圣与秩序——羌族艺术文化通论》是把一部把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作者掂出"神圣"、"秩序"为中国羌族文化的词眼,从艺术角度纵论其文化精神核心,备考就中承载的民族、人类文化的特定价值与终极诉求,给以我们从民族文化走廊与整个中华大文化中,一个小语种民族文化的文心表述,对于研究羌文化是一个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地区的四川平武县是典型的藏羌民族边地,此地藏、羌、回等少数民族聚居,自南宋末年出现土司,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才彻底废除了土司制度,前后近八百年的土司制,经过新中国的探索与努力,此地又成为"西南最早的自治政府",历史的演变使得此地成为典型的民族边地治理典型。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壁画图像可以广泛应用于保护修复、学术研究和旅游指导等方面,敦煌壁画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将是永久无损保存敦煌艺术的最佳手段。作为壁画数字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精度壁画的实时浏览给计算机交互显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利用CUDA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设计了一个基于动态分辨率的高精度壁画实时浏览算法。该算法不需要对大图像进行预处理,可以让用户很流畅地浏览不同分辨率下的高精度大图像。  相似文献   

10.
“藏羌彝走廊”是中国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带,这里有丰富的神话资源。既有“大洪水”“、兄妹成亲”等世界性母题,也有在走廊中被广泛采用的“磨盘”等象征体。走廊这个空间结构,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在采用相同象征体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1.
甘南历史悠久,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中原地区通往青藏及川北的交通要道,被称为"汉藏走廊"、"汉彝走廊"、"藏族现代化的跳板"。甘南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保护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佚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晋城青莲寺是艺术、科学与文化等有机融合的综合体,凝结着伟大深湛的艺术,渗透了与时俱进的科技,折射出丰富细腻的文化,为从不同阶段研究青莲寺科技、艺术与文化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文献资料从科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对青莲寺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加深对它的认识、理解与爱护,对保护青莲寺这一古建筑遗产、建筑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是福州传统祠堂装饰的典型案例。它饰域完整、工艺丰富,展示了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审美特色;题材鲜明、表意通俗,体现了闽东祠堂装饰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特征;造型秀逸、格调清丽,充溢着“海滨邹鲁”的福州人文底蕴和闽东独特的海洋文化气息。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的造型语言和审美样式丰富了福州祠堂文化的审美内容,同时也为闽东灰塑彩绘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文化审美支撑。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可以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目的。浚县正月古庙会存在着宣传不到位,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浚县正月古庙会旅游品牌,实施有效组织和管理工作,整合更新庙会文化资源与产品,完善庙会旅游产业体系,健全安全保障机制等方式使浚县正月古庙会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以传统手工艺技术为特征的“金陵刻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保护现状堪忧。近年来,业界和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经达成共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文化形态,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设备应用于文化遗产的再生产,建立数字文献资源库,便于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存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陈勇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1):132-134
陇西云阳板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非常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原来是当地庙会期间"朝山会"的一项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人民群众在节庆期间,期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良好愿望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文章对云阳板的艺术特质、传承与发展、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花儿基本上是依靠口授心记的方式传承,几百年来形成了一套内在的创造演唱机制。正是凭借着这种口头传承机制,使这种非物质文化及其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得以继承和发扬。搜集、录制、整理花儿语料,建立西北花儿语音语料库管理系统,能使深受汉、回、藏、土、东乡、保安、撒拉、裕固及蒙古等民族群众喜爱的花儿永久而系统地保存下来,方便国内外花儿学习者、研究者进行大规模语音资料的查询、检索和统计。该系统为花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弘扬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和传承花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