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2.
徐远贵 《中国教师》2011,(12):71-71
<正>我一拿到四(4)班新生名单,便习惯性地扫视着学生的姓与名,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免得在新生面前丢面子。有一名学生叫宋溁溁,这"溁"字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读,于是查了一下字  相似文献   

3.
学生总是抱怨作文难写,没有题材。于是在一次师生共同写检讨的活动中,我开始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我写1000字,他们写400字。后来,他们虽不是每天都写,我却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四篇文章。这样,当学生再说400字写不到时,我就现身说法,告诉他们我1000字都写了,更何况他们的400字!但也常有学生“狡辩”“:你喜欢写,也会写,当然难不倒你了。”喜欢?该怎么告诉这群孩子,很少有人天生喜欢写作?写作是一件很累的事,特别是想写出好的文章。或许对于那些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写作确是乐事。但是,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一个普通人,偶尔心血…  相似文献   

4.
<正>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写一手好字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新时代的教师如何上好写字课,把这一民族文化有力地传承下去呢?下面我就"如何上好写字课"谈谈心得体会。记得初次任一年级语文课时,没有方法,看学生写不好就一遍一遍地范写,学生一笔一笔地模仿,没有想象,没有创新。这些字虽然学生都会写了,但都是机械地接受,失去创造、想象的空间,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当然就谈不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基于这些原因,我决定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  相似文献   

5.
"笑"的效应     
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写字这项基本功,我常常在那些字写得工整、漂亮的作业本上打一个百分或给一个“优”字。但许多学生对这些“优”或100分不以为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学生写字水平一直没有大的提高,我为此苦恼不已。  相似文献   

6.
艺术字设计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项教学内容,传统教学的重点是讲解字的变形、夸张等手法,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字的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艺术字的内涵。近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它们的丰富内涵,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下述做法。一、加强数学语言训练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把话说得准确、完整、清晰、有条理,达到语言的规范化。有的同学认为:语言多个字少个字没有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了几  相似文献   

9.
正艺术字设计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项教学内容,传统教学的重点是讲解字的变形、夸张等手法,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字的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艺术字的内涵。近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它们的丰富内涵,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一、自主发现师:艺术字与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黑体字不同,它的特点就是足够艺术,那么它们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气死我了,刚学完生字“染”,许多学生就把其中的“九”字写成了“丸”。镜头一:我把“染”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说结构、字形、笔画,强化记忆,可是在第二次作业中仍有人写错。镜头二:我改变方法,先让几名学生板演,后让其他学生判断、讨论纠错。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染”字,并说:“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何记牢这个字?”“一根木头托住九斤水。”一个男孩大声说。我心头一震,好主意,我带头为他鼓掌。接下来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自编字谜:“一根木头放在水里九天,才能染上色。”……没有机械的抄写,没有严厉的惩…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老师们心中永远的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一听到"作文"二字,就咬着笔杆你看看我,我看看他,始终下不了笔。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的"内存"太少,没有生活源泉,加上学生家庭教育缺  相似文献   

12.
有位高一新生在课间对我说:"一篇作文要写八百字,太多了.我写不满那么多字."我问:"你能写多少字呢?"学生说:"我一般写到三五百字就没有话讲了."我们在走廊上说了一会儿话,又上课了,我对他说:"刚才我们说了五分钟的话,如果写到纸上,可能已经有两千字了."学生吃了一惊.因为他可能不觉得已经"说了那么多字",而作文时却像拿凿子刻石碑似的.多写一行字都累得慌.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教初中语文,而且总是从初一教到初三。很多学生在小学没有受过正规写字训练,字写得不好,而且潦草。练字既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好,有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可以培养严肃认真的精神。所以我每教一届学生,都指导他们练字。 指导学生练习哪一种字体呢?练正楷字。正楷字笔画秀劲圆润,结构疏朗严谨,是人们日常书写的主要字体。练好了正楷字,就能写好优美流畅的行书。 练习钢笔正楷字还是练习毛笔正楷字呢?应练习毛笔正楷字。写好了毛笔正楷字,可以写好钢笔正楷字;写好了钢笔正楷字不一定能写好毛笔正楷字。  相似文献   

14.
<正>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在课堂朗读中,一些不良的朗读现象屡见不鲜:朗读时面红耳赤、声如蚊蚋;句读不连贯,曲解文意……凡此种种,都表明学生没有掌握恰当的朗读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朗读中容易出现的几种误区来说说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朗读这项重要技能。误区一:缺乏兴趣,消极念字念字式朗读是最常见的朗读误区,其表现是从头到尾没有情感投入,没有高低起伏,机械地照字读音。  相似文献   

15.
期中考试的化学试卷评阅完了,作为本次试卷的命题人,我翻看着一叠叠试卷,想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答卷情况。高分的很少,70分左右的居多,还有不少不及格的。当我翻到一份得分为69分的试卷时,发现在命题人“龚德明”三个字上有人用蓝色圆珠笔重重地写着一个醒目的“杀”字。我警觉起来,是哪个学生与我有深仇大恨,竟然要对我大开杀戒!我拆开试卷密封线,是三(8)班一个叫马良的学生。三(8)班的化学不是我教,我不认识马良,没有与他接触过,更没有批评训斥过他,只是在办公室听到其他老师谈论过马良,该学生学习尚认真,平时少言语。那他为何要“杀”我呢…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学生在使用不雅网络词汇时,和小力一样,并不知其隐含的意思。一次,一名学生写作文,写了一段话后,他这样写道:"……(此处省略一千字)。"我问他,为何要省略一千字?他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您没上过网吗?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写法。您OUT了。""如果大家写文章都使用‘此处省略一千字’的表达方式,我们能够读到文质兼美的文章吗?"我问这个学生,他没有回答我。我或许真的OUT了,但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一段特殊经历的启发 我由于有一段特殊的经历,从1962年当教师的那一天起,就很自然地关怀和爱护学生,对学生从来没有嫌弃过,哪怕是差生和调皮生。这段经历是这样的: 1937年我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太穷,家里祖祖辈辈读不起书,没有人识过字。解放前夕,我读过三年多的私塾,算是破天荒地有了文化,但我没有进过  相似文献   

18.
遭遇尴尬     
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有关闰土的哪几件事时,随即板书,当“拣贝壳”的“拣”字出现在黑板上时,下面同时出现了几个声音:“老师,‘拣’字写错了!”当时我脸一红,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但我并没有因这几个学生给我带来尴尬而生气,也没有将错字简单地一改了之,而是问那几个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字为什么用错了?”其中一个学生一脸得意的神情,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说:“我们原先学过,‘拣’字有‘挑选’的意思,而‘捡’表示把东西捡起来,课文中说在海边‘捡贝壳’,所以应用‘捡’字。”我点头微笑,肯…  相似文献   

19.
我在南京听过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初二学生学高二教材里的一篇文言文。魏老师竟然一个字没有讲,一个知识点没有教。去洋思中学考察两天,我听了所有科目的课,我听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课,多数老师没有讲。这些老师不讲的课,学生学的主动、快乐,教学任务完成的又非常好。  相似文献   

20.
遭遇尴尬     
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有关闰土的哪几件事时,随即板书,当“拣贝壳”的“拣”字出现在黑板上时,下面同时出现了几个声音:“老师,‘拣’字写错了!”当时我脸一红,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但我并没有因这几个学生给我带来尴尬而生气,也没有将错字简单地一改了之,而是问那几个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字为什么用错了?”其中一个学生一脸得意的神情,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