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意象油画在中国存在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出发,说明中国意象油画是中西合璧的结果,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对于西方油画的“我化”,它的生存与发展既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世界艺术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油画自传入中国之后,面临着西方理论、制作方法和民族化、当代化的双重压力,中国油画在不断受到冲击又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探索前进。意象油画是中国油画家在探索中收获的有别于西方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文化果实,它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在油画艺术中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叶帆 《时代教育》2012,(7):279-280
"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集中体现;意象油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风格和流派,它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被中国文化精神和传统审美吸收同化的结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特征。本文通过挖掘出意象油画情感表达的途径,分析了情感表达在意象油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文化内涵,并对意象油画的核心在于气韵的抒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阐述。而我们每个人在观察自然事物时所产生的意识是不一样的,所以情感的表达也会不相同,但是只要韵由心而生,便能够引领我们将内心的感触融会于画中,达到人与自然万物相统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意象油画作为西方油画表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美学意蕴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必然经历文化审美的整合,是艺术语言与媒介的中国化,在其审美特质、审美心理上必有其独特性。文章从意象油画呈现的视觉特征、传统美学审美心理、造型语言的特性及其意象审美意境的构建几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来探讨、剖析其美学审美特征,借此来阐述意象油画的当下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艺术作品对文化的历史性沉淀,是人文精神、艺术审美和科学理性的体现。中国风景油画结合了我国的山水画,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话,直接将人的情感融入到油画创作过程中,寄情于自然风景,从大自然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风景油画的意象表现。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22,(1):117-122
中国意象油画吸收着中国古典哲学的美学思想,传承了中国文人画的精神,是在近代东西方文化近距离激烈碰撞之下的产物,具有超强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代表了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方向。生命在生活中的体会构建了个体与绘画作品的精神关系,从而构成了当代中国意象油画的绘画语言内涵。中国当代意象油画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并且最终会获得诸多文化的认同与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中国当代意象油画以其特有的审美内涵和绘画技法发展了油画艺术语言以及绘画的精神取向,是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杜飞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3):99-100
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当然它还处在一个不是完全成熟的时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西方表现主义诸流派的同时注意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引进与再造,它对平面化语言的运用和对东方水墨气韵的借鉴都是很有益的探索。当代表现性油画表现人本性、情感化与自由感在本质上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它是当前中国油画艺术现象的重要组成,是不可替代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理论审美意象创作的一种高度概括,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的想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当代化创造应对本国化有深入的了解,青年油画创作要不断地训练创造性的想象,为创造能够体现先进化发展方向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饱满的时代精神和真诚的个性创造的中国油画艺术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诗意的栖居,源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在柔媚的湛蓝中》:"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第一次提出了人如何诗意的生存的命题,这也是当下艺术家必须面对的艺术拷问。作为一位在艺术上的栖居者,一位现当代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任传文在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和对油画语言与形式的探索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任传文的绘画完美地诠释了如何运用油画语言与形式来贯彻东方美学的意象法则,使其绘画具有东方诗意的美学价值。从而实现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0.
油画引入中国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油画风景越来越主动地将中国传统美学理念融入其中,重视中国画元素的借鉴和应用。意象风景油画是油画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对相关概念做诠释和考证,在厘清了概念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绘画的发展方面进行梳理,找出意象风景油画产生的背景;研究意象风景油画的语言特征,再对当代杰出画家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意象风景油画的审美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尹湛纳希是19世纪我国蒙古族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在《青史演义》的《缘起·要目》中把自己的不幸遭遇与社会的腐败环境联系起来,通过对人生道路的分析、探讨,提出了重视人、崇尚知识、讲奉献的人生观。他的人生观核心是重视人,突出人的地位、作用,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笔墨之乐”的人生价值观和“留名青史”的人生目标论。显然,尹湛纳希具有积极有为、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侠文化早已深入人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已经对平民,进而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平民的慕侠思想,群体的特征,侠与主流社会的关系,现代传媒对侠文化的推广,平民眼中侠形象的变异等多方面对"侠"对平民的进而对社会的影响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李白辞赋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辞赋观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呈现给我们的是他对辞赋和前代辞赋家的不满与否定,这不是他辞赋观的主导方面,具有附着性和暂时性;从深层看,他非常重视辞赋和前代辞赋家,对辞赋有着积极合时的看法与追求,这才是其辞赋观的主导方面。他一生钦重尤加的辞赋家是屈原、司马相如及扬雄,其钦重原因亦不尽同。他对辞赋的渊源、内容、风格、模仿与创新、抒情等问题,都或明(言辞)或暗(创作)地透露出了自己具有时代特色的态度及看法。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史学大家,他运用他所仍导的新史学思想,对于方志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方志起源、方志性质、方志发展史、方志价值等等,都做了一番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在中国方志学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他的方志学思想对后人影响颇多,推动了方志学理论研究,使得方志学更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九江学院绿化的实例,探讨了生态校园的植物配置原则、植物选择、配置手法及配置中应关注的问题,阐明了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从而创造出美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应对通货紧缩时,我们必须先明确我们的调控重点和调控方向,笔者认为抑制中国的通货紧缩,必须在注重需求管理的同时,更加关注供给管理;注重宏观调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微观机制的改革;重点实施财政政策的同时,配合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7.
《诗境论》作为印度诗歌理论的总结,对文学体裁、诗歌修饰、文学风格及语言运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随着佛教文化在藏蒙地区的广泛传播,这部著作也受到了蒙藏高僧学者的高度重视、对蒙古族诗歌理论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源于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制度渠道缺失导致沟通排解不畅、信访制度缺陷导致利益诉求受阻和公职人员渎职导致官民矛盾激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制度为保障,推进社会资源分配公平;二是以多元为目标,广辟公民利益诉求渠道;三是以预防为前提,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系统;四是以服务为宗旨,促使党群政群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的演进历程表明: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内在分配原则;当前业已突显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阶段性的必然产物;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劳动能力同等为基点的,而劳动能力同等和共同富裕二者的实现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