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 《出版广角》2016,(23):25-27
在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以知识密集、文化密集和资源密集著称的出版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能减弱,应不断加强.因为出版企业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出版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其所倚重的以编辑为核心的出版人才队伍尽到社会责任,反过来对出版人才的培养又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这无疑是一种充满了双赢智慧和现代契约精神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谈出版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一般企业,出版企业更加应该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出版社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的需求.在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收官阶段,强调出版社的社会责任是引导中国出版业实现健康转企改制的需要.转企改制后,强调出版社的社会责任,是实现出版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的保障.目前,就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而言,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出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转企改制后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如何设置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出版界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问题.出版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障碍在哪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根本途径和标准是什么?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结合当前出版企业在转企改制、构建法人治理结构中遇到的困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已经改制或者正在改制的出版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转企改制后,图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现代出版企业管理模式,加快组织变革的步伐,提高图书质量成为出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核心.面对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加强出版企业的质量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提升图书的整体质量,在不断满足读者不同层次阅读需求的同时实现出版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转变质量管理的理念 随着我国的出版体制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出版企业正步入功能"转企"、意识"转企"、运营"转企"的正轨.但也有不少出版企业在适应体制的转轨中,不能很好地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过分强调数量、规模和经济效益,"广种薄收","萝卜快了不洗泥"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捷径.  相似文献   

5.
解释"社会责任建设"的含义,根据出版行业特点,客观提出了出版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九大措施,以确保出版企业转企改制之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编辑为受众服务天经地义、毋庸赘言.图书编辑延伸服务功能是新时期图书编辑的业务之一.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主要的转变就在于图书编辑所提供服务的转变和延伸上.在一定意义上说,出版社之间的竞争,编辑与编辑之间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图书编辑延伸出版服务已经或正在成为转企改制后出版社愈来愈多的编辑们的自觉行动.文章就图书编辑延伸服务功能的内容、修炼方向和目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体制下粗放、僵化的运营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出版社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和出版物市场化的变化,这需要从企业组织结构、运营管理等角度,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寻求转型期出版企业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8.
张帆 《出版参考》2015,(13):56-57
近年来,我国出版企业改革走在了整个文化改革的前列,全国500家经营性出版社总体上完成了"转企".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在不断推出的精品出版物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但是,大多数出版企业在"转企"后不久,又都开始面临企业发展的瓶颈.留不住人才,更吸引不到人才已然成为很多出版企业发展的掣肘.  相似文献   

9.
林利红 《编辑之友》2011,(Z2):54-55
2010年底,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多数为专业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已经落下帷幕。转企改制后,出版社投入到出版市场的大环境中。转企改制、数字出版、集团组建等一系列出版界大的变革,促使编辑必须适应一系列的转变:从质量守门人变为品牌代言人,从"沙里淘金者"变为"金饰设计师",从生产者变为经营者,从只做嫁衣者到品牌带动者,从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营性出版单位尽管在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明确国有文化产权权利主体层面完成了转企改制,但在国有文化产权制度改革、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以及促进出版企业内部市场化等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深化我国出版企业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包括健全出版企业文化产权制度,实现文化产权在经营过程中的清晰,以及文化产权多元化,构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具有行权能力的股东大会,以及具有文化特色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出版企业内部市场化等.  相似文献   

11.
出版企业转企改制后,面临着选择何种途径才能尽快实现由传统单一产品经营型模式变为通过资产资本运营进入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的问题.IPO和买(借)壳上市是出版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融资问题的快捷之路.对其进行必要研究和分析可为出版企业选择上市方案提供一种分析思路和机会选择,可以回答究竞采取哪种上市方案更符合出版企业自身情况,更具操作性,更加便捷和有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出版企业转企改制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转型后的出版企业,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变思路,调整经营模式,实现真正的企业化市场运营.然而,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仍然存在诸如金融结构失衡、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出版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出版企业金融资本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出版企业社会责任之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企改制后的出版社,不再是事业单位,不再是主办单位的来稿加工厂,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此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出版社作为一个大社会的经济组织,必然要做好"企业公民",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推进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使出版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出版企业经历转企改制、集团化等业态宏观发展历程的演变,出版企业内部、集团内部开始更多地关注产业链等微观发展.本文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为例,在分析其产业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集团在产业链演变中的五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对我国其他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出版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市场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任务的贯彻实施为出版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转企改制后的我国出版企业全部市场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其市场营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日益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环境,要求出版企业必须抓住机遇,转变观念,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在建立科学的市场营销体制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应对市场的竞争与挑战,实现出版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出版业的转企改革,激发了从业队伍的活力,释放了人力资源的潜能,催动了出版改革以来的第一轮快速发展。出版产业与科技、金融,以及其他产业交融发展的新态势,迫切需要出版传媒企业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打造一支数量多、类别全、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的优秀出版人才团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企业内部环境,为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整个员工队伍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机制——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转企改制不但不会影响出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反而因为重构了社会责任的履行机制,有利于出版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不少中小型出版机构正在努力转换经营模式,尽可能拓展赢利模式,增加赢利空间,但这些必须通过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集中体现在高效的决策、执行能力上,考验的是管理者对  相似文献   

19.
转企改制,对单个出版社来说,可能意味着改组、“改嫁”、改名甚至消亡;但对我国整个专业出版界来说,可能意味着甩掉束缚后的腾飞、脱胎换骨式的新生。因此,转企改制可谓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专业出版面貌的天赐良机。转企改制前,近200家中央级专业出版社分属各个部委。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部委主管主办的体制下,几乎没有什么机构能通过兼并重组或其他方式把这些出版社集中起来,以提高产业集中度。转企改制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让我们有机会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遵循专业出版的内在规律,对各种专业出版力量和资源进行大规模整合。  相似文献   

20.
出版业的转企改革,激发了从业队伍的活力,释放了人力资源的潜能,催动了出版改革以来的第一轮快速发展。出版产业与科技、金融,以及其他产业交融发展的新态势,迫切需要出版传媒企业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打造一支数量多、类别全、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的优秀出版人才团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企业内部环境,为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整个员工队伍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