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软科学》2015,(5):125-129
借助能源价格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能源价格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要素与能源强度产生的耦合关系;据此推广余情,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煤炭、汽油、柴油、电力价格的内聚程度和合理的能源价格结构。研究表明:能源价格通过技术效率、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形成耦合;能源价格影响能源强度的消费结构路径存在阻滞,其调节效用被完全覆盖;提高能源价格有助于强化技术进步对降低能源强度的作用、减弱产业结构重工业化对能源强度的正向拉动;能源价格通过产业结构路径产生的调节效用达到总效用的74.84%。进一步分析表明:能源价格结构的整体优化至关重要;煤炭价格的适度降低,汽油价格的均衡调节,柴油价格的小幅上涨,电力价格的市场回归最有利于发挥能源价格对降低能源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能耗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提高并未能有效的降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没有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显著的降低了能源强度,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也使得能源强度有了显著降低。同时技术进步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
论文综述了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文献。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存在争论;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方面,多数研究发现煤炭相对比重的下降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基本上也是持肯定的观点。此外,还有少数文献研究了市场经济体制、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8,(3):72-76
运用LMDI乘法分解模型,将能源强度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驱动能源强度变动三种效应的价格与经济原因。基于我国1980~2014年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能源价格上涨、经济增长对于降低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能源价格对技术进步效应影响效果最显著,对部门结构变动效应影响较小,对能源替代效应无显著影响。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通过引发经济结构调整或能源消费结构改变推动能源强度下降。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呈负相关关系,与能源替代效应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冕  杨福霞  陈兴鹏 《资源科学》2011,33(1):163-168
能源效率以其在优化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被学者们称为"第五类能源"。本文采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考察能源相对价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科技进步四个因素在时序维度上对我国能源效率影响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冲击响应期内,能源相对价格的提升与科技进步对我国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变动则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且以上四个因素均具有持续性特征。其次,能源相对价格、科技进步、能源结构三个因素较为显著,而产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大节能科技投入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技术因素用不同指标表示的情形下,通过对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均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因素、城市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能源价格变动、技术创新(进步)以及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是影响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重要因素.能源价格的变动对于技术创新有强烈的诱致作用,能源价格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诱致性技术创新对能源消费起作用的.从整体上看,技术创新(进步)对于能源消费弹性的确具有反弹效应,但由于目前中国整体的技术创新(进步)水平还未达到限值的阶段,因此加快技术创新(进步)水平还将是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这一角度,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回归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原因,从而对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现象作出解释。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从外生偏向性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增长情况而言,能源增长型技术水平的提升显著地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强度,能源价格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分别解释28%与72%的能源强度变化;第二,就内生偏向性技术水平提升下的能源强度增长而言,二产比重、能源价格、研发投入是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和能源价格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碳排放强度两阶段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我国碳排放强度进行两阶段因素分解,第一阶段对碳排放强度进行LMDI分解,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能源强度的贡献率超过90%。第二阶段对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进行LMDI分解,结果表明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变化有显著影响。最后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分解变量进行长期协整关系验证,结果表明碳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1983-2018年香港二氧化碳排放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解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香港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在能源价格因素的影响下,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从大陆进口电力对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2)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是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缺乏新动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助推作用逐渐减弱。(3)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替代效应是遏制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能源消费强度的碳减排作用最为显著。香港控制碳排放应继续实施强有力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策略,重视未来能源价格波动的潜在影响,保持与珠三角以电力进口为主的跨境能源合作,拓宽天然气的国际和国内供应渠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资源科学》2008,30(9):1290-1299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相似文献   

11.
何凌云  殷勇  程怡 《资源科学》2014,36(12):2529-2539
理论上讲,能源价格可以通过影响能源消费结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产生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以1965-2012年中、美、日三国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采用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岭回归、路径分析、状态空间模型等方法,从直接效力、调节效力及时变效力方面对三国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关系,包括总体效力和影响路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三国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中国能源价格作用效力最为显著,美日两国较弱且作用相当,这说明以能源价格为核心的间接手段对于中国节能减排尚有很大的空间,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地依赖于其他减排手段;2从调节路径来看,中、美两国的调节路径较为单一,而日本可以经由多种路径实现调节,这与一国市场化水平、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后发优势等具有一定的关联;3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作用存在非对称性,在不同发展阶段,三国存在调控方向及调控路径上的差异,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对制造业能耗强度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路径进行研究,同时以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控制变量,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为调节变量,研究调节变量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达到降低能耗强度的目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完善能源市场价格机制和提高能源技术水平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顾阿伦  何崇恺  吕志强 《资源科学》2016,38(10):1861-1870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碳排放控制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80-2010年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耗数据,对中国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利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总量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将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从而得到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作用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达到了3.71%(2005年不变价),下降速度与发达国家的最快下降速度基本持平,说明中国节能减排的成效显著。技术进步对如此大的下降速度贡献较大,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动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广为  赵涛 《资源科学》2012,34(11):2106-2114
近年来国内外对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的因素分解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影响因素个体的贡献程度上,而对于影响因素的稳定性及其对碳排放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动态冲击效应方面,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Kaya恒等式的改进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因素分解,得到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四个影响因素。以1980年-2009年国内的各项相关数据为基础数据,对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对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进行整体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影像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利用SVAR模型中的方差分解功能,计算三种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度,结果显示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最弱,能源强度稍强,第三产业比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工业1990—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出反映技术变化的技术进步指标(TC)及技术效率指标(EC),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且从长期来看,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为工业能耗的降低起到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达到促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结果,而规模效率对于降低能源强度的正向调解机制尚不显著,但从长期看来仍表现出积极趋势。  相似文献   

16.
工业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路径及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璇  贾蕾玉 《软科学》2017,(6):46-50
通过构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治理与投资的收益和效用均衡模型,分析能源消耗结构、环保规制与投资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工业能源消耗结构受到污染排放和治理、投资结构、技术、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由此从产业结构、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研究江苏省化石能源消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江苏省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结构分解方法(SDA)分析江苏省化石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增长诸要素(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是促进能源消耗的最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变动效应是削减能源消耗增量的最主要因素,技术变动效应虽然对能源消耗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很小;不同产业中,农业和建筑业中的能源强度变动效应促进了能源消耗,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在节能方面出现“倒退”的趋势;工业是江苏省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中,制造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最后,提出四项对策建议,为实现江苏省经济与节能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可针对性的为区域碳排放管理及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一定科学依据。首先,本文分年度测算了河北省2005-2014年的碳排放总量;然后,基于LMDI分解法,选取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六个经济指标,构建了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最后,定量分析了各经济指标对河北省碳排放的作用强度。实证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是促进河北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利用效率次之;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对河北省碳排放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力较弱;产业结构抑制了河北省碳排放增长。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性的提出了河北省加强碳排放管理及碳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琦  武春友 《科研管理》2010,31(5):164-171
摘要: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效率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浪式变化过程,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提高。根据能源效率影响因素逻辑关系分析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确定为能源效率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与我国能源效率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考察了专利授权数、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天然气消费比重和水电消费比重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能源效率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