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全剧共五幕,课文节选了其中的第四幕第一场.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它既与全剧有密切的联系,又可独立成篇。一、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通读全文。1、一般字词障碍。过为已甚——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分。做得太过分。甘霖——久旱后下的雨.甘,有使人满意的意思.中流砥柱——砥柱,原为河南省三门峡东的一个石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节选)是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剧是元杂剧的经典剧目,其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冲突,使观者无不为之动容.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第三折,窦娥的善良人格和反抗精神在这里被推向高潮,同时善良人的含冤负屈和小人物面对世道不公的无奈也都在这一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雷雨》的抛物线结构戚广振曹禹的《雷雨》全剧共四幕,课文节选部分是其中的第二幕,这也是全剧的高潮.要第二幕第一场戏中.写的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富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两人的对话时紧时松,时进时退,构成一个又一个悬念.促成戏剧情节的起伏跌宕,扣人心...  相似文献   

4.
课文选自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这一场是全剧最精彩的一场,也是全剧的高潮。在这一场戏里,作者通过描写夏洛克和安东尼奥债务诉讼的审判过程,揭露了高利贷者夏洛克贪婪、残酷的本质,歌颂了鲍西娅等人的聪明才智和对友谊的忠诚,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5.
台词是戏剧艺术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在话剧中 ,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性格的塑造 ,主题的表现 ,均需要台词表达来完成。课文《威尼斯商人》(节选 )的台词 ,除具备一般话剧台词所具有的特点外 ,在以下三个方面也很突出。一、台词于对阵交锋中表现人物性格在《威尼斯商人》全剧中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是基本冲突 ,全剧的矛盾焦点是“借债割肉”的契约。而就这第四幕第一场来说 ,对阵交锋的主要是鲍西娅和夏洛克。安东尼奥为了助友求婚 ,不得不破例向自己深恶痛绝的夏洛克借款 ,并定下了“一磅肉”的荒唐契约 ,后因此而生命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4-5篇课文,这些课文大致可分为精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每个单元的前两篇课文一般都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精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然而,精读课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为精读课文教学既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四册《茶馆》一课的自读提示指出:“《茶馆》的结构特点是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然而在后面的思考与练习中又明确告诉学生:“课文以茶馆为舞台,围绕主要矛盾来展开一个个局部的戏剧冲突。”前后两处提示自相矛盾。既无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又怎能叫围绕主要矛盾来展开?如果围绕主要矛盾来写,这主要矛盾怎能不会贯穿全剧?笔者认为,《茶馆》是有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的,只不过这一矛盾冲突不是直接表现为人物之间性格、  相似文献   

8.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有一个空白点: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离。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任务驱使,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要授受完的,课文教学任务不完成,就等于没完成教学,而作文一般只要求完成一定数量,很多老师都不能很满意地完成学期任务,但这样也没人深究;二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都以阅读为基础。听话能力的提高,一般也要靠阅读来促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教材除了略读课文和选学的课文以外,安排的课文篇幅都比较长,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也比较多.按照教学目标和课时计划,一般都需要2~3个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如何合理而科学地分配到这2~3个课时之中,每一课时需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现实生活中很多语文教师不甚明了,甚至为此大伤脑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写人记事类课文,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诺贝尔》,六年级上册《钱学森》和《詹天佑》等。这类课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类课文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文本中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二是选择的事例都具有典型意义,体现的都是人物最为重要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语文教师都认为,多媒体手段较适合文学性较强的课文教学;然而,笔者在议论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13.
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新增曹禺《日出》节选部分,课文虽然只是截取了全剧的一个片断,但情节却有着相对的完整性,戏剧的冲突,人物的塑造。都是十分成功的,使我们能够从中清楚地看到旧时代的影子。我在多次阅读中,竟发现了一个意趣横生的问题。俗语说:事不过三。仔细阅读文本,你会发现文中的“三”如此之多、如此之有意蕴。  相似文献   

14.
鲁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三类课文:一类是“精读课文”,这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单元的前面。另一类是带※的“略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粗略读一读”的课文,这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一单元的后面。再一类是带“△”的“自读课文”。这类课文都是集中安排在每一册的后面。这三类课文的设置顺序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基本规律。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到“自读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读书方法、尝试运用读书方法、锻炼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引领逐步减少。学生的自主读书逐步强化。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高年级精读课文的前面多设有"预习""阅读提示"."预习"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基本上是告诉学生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后一部分一般是对学生学习课文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以往我在教学中处理"预习"的时候,都只是照本宣科,仅仅对学生做一般的提示,从来没有认真品味过其中每句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钻研得越好,讲读教学就越有成效;而要真正做到钻研好,只有切实地对课文的语言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于有可能。在这里,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编辑同志都力求入选的课文是范文。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课文一般都浅显易懂,中心思想鲜明突出。经验丰富的教师认为,这样的课文更难钻研,更需要在语言材料上下工夫。可是也有些人却因其浅显,而没有在课  相似文献   

17.
“简约而不简单”是一句人们熟知的广告语。不过,这句话倒比较贴切地概括了略读课文教学设计的一般特点。透过左容、陈渝老师的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都应简约,但不应也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18.
《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之一。它被公认“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上出现的第一流作品”,西方评论界称它是“带着中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东方话剧的奇迹”。全剧共有三幕,课文所选的是第二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欣赏。一、你们读过完整的《茶馆》剧本,或者看过《茶馆》电影吗?请说说全剧的主要内容。(学生说不全,由老师作简要介绍。) I 参考答案《茶馆》通过写北京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  相似文献   

19.
在以前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步骤一般是这样安排:教单词、讲解课文、分析语法、英译汉、句型套用和课文提问;带读、朗读、做课后练习就算教完一课课文了。这样,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运用,老师讲解多,学生练得少,知识的传授多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新课标下的课文教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不用说那些文学作品都是感情的产物,就是一般的议论文、说明文也无不饱含着作者的炽热爱憎。课文中的这些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