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教育》“教海初航”的征文刊出以后,我郑重地介绍我的一位忘年交去读一读。最近,他上我家聊天时,不无感慨地说:“我怎么没有‘马卡连柯的梦’,缺少‘同舟初航’的乐,更捕捉不到‘浪上’的花朵?”我说:“也许周围的人对你缺少同情,包括你的学生。”话匣子就这样打开了……时间过去了一个多钟点,他班上顽皮儿童天真的脸庞,狡黠学生所耍的花样,以及语文课上啼笑  相似文献   

2.
有些儿童所以特别顽皮,是由於家庭教育得不好和感染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习气。如果教师不认真负责地教育他们,顽皮的儿童还是顽皮。如果教师热爱他们,教育得好,顽皮的儿童就都可以转变过来,成为好孩子。要教好儿童,必须先了解儿童,并以和蔼真诚的态度和他们接近。奉贤县四团中心小学的高龙章,是个出名的“顽皮儿童”。在他读三年级时,班主任戴仁浦老师下决心要教好他。他从各方面了解到:并不是他天生顽皮,而是由於家庭教育不当,  相似文献   

3.
《福建教育》一九六三年第十一期轉載了《誰說教育战綫无战事?》(敢峰),《我們必須和資产阶級教育思想划清界綫》(許宗实),《从用‘童心’爱‘童心’說起》(王泰然)三篇文章。该刊今年六月号辟“資产阶級教育思想批判”专栏,发表了金澍荣的《一切以‘对儿童的爱’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三年十月号《人民教育》发表了许宗实的《我们必须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划清界线》、王泰然的《从用‘童心’爱‘童心’说起》和敢峰的《谁说教育战线无战事?》三篇文章以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我们就收到近千件的来稿来信。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领导干部,从高等师范院校教授到各地中小学教师,从内地教育工作者到边疆教育工作者,都纷纷发表意见。多数同志赞成这些文章的论点,但也有少数同志提出种种的问题和责难:——现在教师爱学生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为什么连“爱”也批判起来了?你们把问题抓错了。——儿童是“纯洁”的,对儿童进行阶级教育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报》2006年2月11日发表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树峰的文章,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甚至于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  相似文献   

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人去发现真理。”并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们建筑。”我国的老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是为了达到‘不讲’,‘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走上科学之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纲要》中,字里行间也都在旗帜鲜明地倡导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儿童观和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7.
看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童心》,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个真正的令人起敬的人民教师的动人形象,深深地教育和激动着我。童心,是某中学一位一级生物教师,他的身体,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气不喘,背不驼,牙齿没落”,是很结实的,精神是饱满的,可是就因为他认真教书,被“四人帮”“智育第一”的大棒打下来了,强令他退休回家。但他是个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好教师,回家后,他那沸腾的事业心得不到  相似文献   

8.
有一首歌唱得好:“让我们手牵着手,去寻找幸福,你幸福我才幸福……”伫立于三尺讲台,有了学生的幸福,才有教师的幸福.教育家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理论》中说过:“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开始,一位青年教师接任初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原班主任不厌其烦地向他介绍班上一个顽皮生的情况,并说:“要想使这个班‘翻身得解放’,非治住这个顽皮生不可;否则,没门儿!”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班主任怎么也没获取到“射击”的目标,恰恰相反,倒是发现了这位顽皮生的一些可贵行为。比如,他从家里拿来十多本课外读物借给同学们看,借的时候还讲好条件,谁也不准上课时看;作业虽然错误不少,但能看得出他那股认真劲儿;前几天,在上学的路上,一个别的班学生因在路上打闹挫伤了脚脖子,他竟一直把他背到学校送到医务室……这哪里象个顽皮生呢!班主任陷入了深思……原来这个顽皮生“突如其来”的变化并非偶然,它是教育工作中某种“新开端”与学生欲摆脱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两本著作中确立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面作为教育最基本手段的教学是培养德行的核心。教学放任务在于通过不同学科的教学来形成儿童的各种观念,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时,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他反对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要遵循自然的理论,他说:“把人给‘自然’,甚至把人引向‘自然’并在‘自然’中锻炼,这只是一件蠢事”,他指责“教学要遵循自然”在理论上牺牲了教师个人的全部生活。他把教师摆到了儿童心灵塑造者的位置上,把教学变成了建  相似文献   

11.
教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批改作文,但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批改是漠然置之。如高二(二)班張凤光在《談談写作的态度》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自开始作文到現在,向来对老师的批改沒放在心上。每次发回文来,先看看分数,然后往桌里一扔,到下次作文再和它‘見面’。什么‘文章空洞’、‘首尾不呼应’……全不管它。老师批他的,看不看由我……”达問题确实太严重了。达說明过去学生作文花费了不少时間,目的只是“完成任务”;教师批改作文花费了很多时間,沒有真正使学生受到教益,簡直落空了。那么怎么办呢?当然,积极的办法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主动地重視写作;但也应有相当的措施。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  相似文献   

12.
我的念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他高兴地给我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总是笑咪咪的……”我毫不迟疑地将“咪”改为“眯”,并虎着脸“纠正”他:“‘笑mī mī’的‘mī’应为‘目’旁,不是‘口’旁,要记住是‘目’旁!以后别再写错了!”我的儿子不服气:说“是‘口’旁,不是‘目’旁”。他倏地把课本翻到“笑咪咪”那一页,指着“咪”字给我看,我不禁楞住了。他又把《新华字典》递在我手上,我翻到“mī”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报》2006年2月11日发表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树峰的章,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甚至于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但今天,教师们所争取的不仅仅是一个“好课堂”,他们更期盼参加一个主题鲜明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4.
点燃诗意     
1教师是耕耘爱的人,他的神圣职责就是在每一颗童心上播撒希望的阳光。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选择一种优美的教育方式,我选择的是“诗教”。2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许超同行。“许超,最近又有什么诗作?”我“只写了一首。”他有些不好意思。“什么内容?”“题目是《剪子》,全诗只有六个‘团聚便是伤害’。”“哦,‘团聚便是伤害’,”我低低品味着,忽然大声赞叹道:好诗啊!”许超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的脸“诗不能以长短定优劣,鲁藜先他的《鹅毛却大多短章,不过,那可是激情!”他微微点头,似有所悟。“最近,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题《关于诗的遐想》,…  相似文献   

15.
儿童学习语言,学习写作,主要凭借阅读教材。在语文教学中, 使儿童领会、理解词语是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跨得比较稳的话, 往后“长途跋涉”也就不会太困难。例如,一年级上学期《雷雨》一课,末了有一句话:“凉风迎面吹来,好不舒畅啊!”有个儿童读到这一句时举手说:“这句话错了!怎么又是‘好’,又是‘不’呢?多了个‘不’字,应该是‘凉风迎面吹来,好舒畅啊!’才对”我告诉他们:“好”“不”连在一想,就是“很”、“真”、“多”的意思。“好不舒畅”,就是“很舒畅”“真舒畅”“多舒畅”。去掉了“不”,也可以。但是“好舒畅”没有“好不舒畅”来得更舒畅,语气也没有“好不舒畅”来得强烈。接着我又举了一些例子:星期天,我们看了电  相似文献   

16.
沈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暗高兴:“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告诉给我听,这就叫‘转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气呼呼地说:“原来,陆老师串通好了张老师来骗我们!”紧接着,其他学生也小…  相似文献   

17.
宰予昼寝     
胡图肚里没有什么学问,却偏偏好为人师。他当教书先生那阵,白天总好在课堂上打瞌睡,学生们书声琅琅,他却坐在一边呼呼睡大觉。有一天,有个顽皮的学生读《论语》,读到“宰予昼寝”,他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去摇醒睡意正浓的胡图,请胡图解释。胡图被摇醒,他揉着眼皮,把《论语》拿过来,翻了一翻,随口答道:“我不讲解,你怎么能晓得这句话的意思。‘宰’,就是‘杀’的意思;‘予’就是‘我’;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和儿子琛琛刚刚吃完晚饭,爷爷、奶奶便来看宝贝孙子了。爷爷问:“琛琛,你今天在幼儿园淘气了没有?”琛琛歪着脑袋说:“没有。我班谢俊小朋友罚站了,他‘没治了’。”爷爷、奶奶听了他的话,都很吃惊。我问:“谁说他‘没治了’?”“老师说的。”爷爷当着我这个幼儿园教师的面说:“你们当老师的怎么可以这样不喜欢顽皮的孩子!”奶奶也说:“现在就‘没治了’,那以后上中班、大班、小学怎么办呢?”老人的这一席话,对我有很大触动。的确,有的幼儿园教师(包括我在内)往往对一些顽皮、不听话的孩子,总感到有点头痛,态度比较冷淡,有的甚至于会说出“没治了”之类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上刊有李先茂先生的《新议“双宾语”》一文(以下简称《新议》),认为下面两句不是双宾语句:①父亲留给王小红一支好笔。②我给他一顶草帽。李先生认为“王小红”与“笔”、“他”与“草帽”都有领属关系,“其中的‘王小红’……”显然与‘一支好笔’构成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即‘王小  相似文献   

20.
一、不必推敲“韩愈在月夜里听贾岛吟诗 ,有‘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两句 ,劝他把‘推’改成‘敲’……古今人都赞赏‘敲’比‘推’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区别 ,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区别。‘推’虽然鲁莽点 ,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门原是他自己掩的 ,于今的他“推” ,足见庙里只有他一个和尚……所以我很怀疑韩愈修改的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赞的那么妥当。”这段文字引自高中《语文》〈试验本〉第二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一联中 ,究竟是“推”门好 ,还是“敲”门好 ?韩愈说“敲”门好 ,好在哪里 ,韩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