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席双旗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0):13-13
陆仁风是个十分难缠的主,他谁的账也不买,还特别喜欢跟领导对着干。为此.他不知挨过多少批评,受过几回处分,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在局里.谁也不敢惹他.领导见了他就头疼。这些,刘局长在来局里当局长之前别人就对他说了,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2.
他爱上一个女孩,爱得很深,爱得也很苦,因这个女孩一丁点儿也不爱他,见他整天无精打采,朋友就劝去找个地方静一静,调养一下,他听了朋友的劝告,就休了一段时间的假准备出去散散心。  相似文献   

3.
宗禾 《新闻世界》2005,(12):63-63
有人说,他有何炅的活泼,但从不幼稚;有程前的成熟,但从不呆板;有吴宗宪的幽默,但从不低级。他是个快乐的人,真实而不世俗,真诚而不做作,真心而不虚幻,他的生命因子充满了快乐。他的所有努力都围绕着“快乐”二字来进行,为的是带给观众快乐,也送给自己快乐。在他眼中,快乐就是爱。他毫不吝啬自己的爱,爱他人,也爱自己。他,名叫汪涵。  相似文献   

4.
清明时节,我想起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原“湖北日报”社驻孝感记站记——谭勇同志。他还没结婚,英年早逝,殁于肝癌。他一定是带着那篇未完成的稿子的遗憾慢慢走的,一步三回头,泪眼婆娑;更有那未竞的记生涯!报社人知道,他有一个十分刺眼的记号,也是他父母心里一道深深的伤痕,那就是右脸巴上的一块又长又大的胎记,呈猪肝色。他为什么不去美容呢?可能碍于此,他不愿求友,也无淑女近他,一直拖到近三十没婚配。其实,我曾给介绍一个谈友的对象,女孩子的电话也给了他,他一羞于胎记,二感到肚部疼痛,怕害了她,打消了联系的念头。  相似文献   

5.
荀子学说与企业家修养(九)──修身篇吴肇贵,张英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劝学》)[译文]权利再大也不能使他动心变志,众人非议也不能使他改变意志,天下任何事物也不能使他动摇。活着坚持这样做,就是死...  相似文献   

6.
遍地枭雄     
韩燕来,也叫毛豆,一个上海北郊的男孩,在家中足老小,又是父母中年时生的,人称“奶末头”,家中人都娇宝他。他高中毕业后,断断续续地打过几份工。其间也与同学商量,合伙做生意,自己做老板。但这只是停留在商量阶段,刚出校门的人总是好高骛远。他多数时间是在家闲着。后来比他大八岁的姐姐替他在驾驶学校报了名,还为他付了学费。几个月后他考出驾照,开起了出租车。  相似文献   

7.
弹指23年,他写的内部材料不计其数。无法署上他的名字;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稿件数百篇,可他连个剪贴本也没有。他用自己平凡的足迹走出了一条写作之路,也给自己写下了一部发人深思的“无字书”。当兵的初衷只是要在大学校里锻炼成长,压根不敢有什么奢望。然而,当兵第二年,他就被挑进了团报道组。知识的贫瘠,着实让他饱尝了一阵子“赶鸭子上架”的滋味。一到报道组,他看到啥就写新闻,想到啥就写言论。封封退稿信不仅未曾动摇他写作的决心,反而成为他发奋进取的动力。他认定:“既然干了这一行,即使自己是一只笨鸭子,也得扑腾上…  相似文献   

8.
秦朔  瑞余 《出版参考》2004,(8):17-18
一个孩子走到森林,他没有功利性的目的,他也不像科学家去关注光温土质。他对树而歌。他欢然跃动时树摇曳多姿,他沉思默察时树也静默无语。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10.
报纸上说,贝克汉姆有一些毛病,喜欢花费几个小时反反复复摆放家具,“假如冰箱里有三罐可乐,那么他会扔掉一罐,因为他认为三个是不对称的。”即使旅馆下榻,也要把房间里的杂物摆放得符合自己的要求才入住。贝克汉姆也坦率承认,他患上了强迫症。没错,专家也是这么说的。  相似文献   

11.
有人叫他老姚,他答应。因为在市广播电视局里,他的工龄最长,资格最老。即使是在全省的广播电视系统中,他也是属于最老的那一批广播电视工作者了。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向全国广播电视战线连续工作三十年以上的人员颁发荣誉证书,萍乡仅有老姚获此殊荣。有人叫他姚科长,他答应。因为他长时间在局里事业技术科当科长。即使以前局里还没有这个科时,他就开始干这个活,当时叫农管组。有人叫他姚台长,他也答应。因为1992年萍乡有线电视刚建网不久他就从事业技术科抽调出来,负责筹建工作一直到现在。凭着二十万元贷款起步,短短几…  相似文献   

12.
董桥  磬明 《出版参考》2005,(8):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昕,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养不教谁之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他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14.
被活着湮没     
一位成功的朋友去世了,朋友们都来参加他的追悼会。昔日前呼后拥、香车宝马的他躺在骨灰盒里,万贯家财不再属于他,豪华的别墅也不再属于他,现在,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骨灰盒大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这是列侬在回忆列侬,不是我们在回忆列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听到他的歌声时,他已遇刺而死去多年。我们也不可能像他那样回忆,我们的六七十年代与他的迥然不同。他死后,我们只能在客厅里听他的歌,只听得到他的文艺,而不见他的愤怒;只感受到他的经典,却不了解他为什么现代。  相似文献   

16.
论扬雄     
翻开《汉书》扬雄的传记,再看扬雄的文集,扬雄特异的形象从烟尘仆仆的史卷里由模糊渐至清晰。他理应是清瘦的,单薄的身躯常年蜷缩在书堆里,呈露着岁月古旧的色调,仿佛还能闻到那里散射出来的书卷气息。他在物质上必然也是匮乏的,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只有精神。他所有的财富都用在锻造那眉宇间隐约逼出的清气,那满屋子铺天盖地的书籍呈示着他精神的富足。不看书的时候,他就喝酒。门庭荒芜了,很少有人光顾他的房屋,他原有的口吃使他更不懂得说话,他也无须多言。他的灵魂只叩间先哲的心扉,在静寂的书斋,他拥有许多可堪与谈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采访蔡林时,正是他的专著《摄影一点通》完稿之时,也是他从事摄影理论写作整整10周年,还是他48岁的生日。按说理应庆贺一番,可在他家找不到地。当我们摸黑来到他办公室,只见他正在伏案疾书,连我们走近他也丝毫没察觉。正是这样日以继夜的奋战,他写作出版了对本近千万字的摄影和电教专著,在摄影理论界独树一帜。一定要找准原因1982年在第三军医大学电教中心进修摄影时,蔡林发觉我国摄影理论书籍太少,国内一些摄影理论书籍大多数是英、美国家的。一次,他照一本翻译书上的摄影技术要求,拍摄了两卷资料,可效果非常差。事隔不久,他…  相似文献   

18.
翻开组织干事解庆法那厚厚的几大本见报剪贴,好家伙!长篇通讯、报告文学、头条加编后占据了他千余篇文章的一大半!他成功的诀窍在哪里?1983年的冬天,他来到渤海深处的一个小岛上,何不利用手中的笔,为驻守海岛上的那些可亲可爱的战友们汇歌呢?他产生了写新闻的念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渐渐地,他感到写新闻也不是那么容易。他白天深入到连队采访,获得素材后,连夜赶写。可屡投不中,他也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搞新闻的那块料。这时,师里举办两用人才培训班,他毅然走进了新闻报道培训班。短短一个月时间,他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9.
侯宜中最近的身份比较多。有人叫他环保“深喉”,也有人叫他叛徒,在环保界他是多事的“大老虎”,但惟独很少有人关心他当初的那个身份,仪征环保局书记。  相似文献   

20.
《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创造了野地走兽、空中飞鸟等各样活物,带到亚当面前让他命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亚当的这次命名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文学创作。当一个作家创造一个人物,为他特意安排一种生活,当然还有生活的环境,让他活着或是死去,让他幸福或是不幸,让他快乐或是悲伤的时候。这个作家的确像上帝一样伟大,也有理由如亚当一般自豪。在他创造的那个纯由语言构筑而成的世界里,他依旧可以体会真实生活的各种滋味。在他闲暇翻阅旧作的时候,他可以如上帝一般傲然深远地审视笔下的世界,或者暗自窃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