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特点。方法:对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实验组)(n=27,其中健将级运动员5人,国家一级运动员22人)以及对照组(n=19,均为二级运动员)的肺功能、心血管功能、最大吸氧量、血乳酸以及身体成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实验组具有高的瘦体重和瘦体重/体脂(P〈0.05)。2)实验组的最大吸氧量无论是其绝对值还是相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安静状态下的血乳酸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定量负荷后即刻实验组表现出较低的血乳酸值,而对照组则表现出较高的血乳酸值(P〈0.05)。结论:优秀散打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动生理学上把人体通过气体交换实际纳入体内并供给人体消耗的氧气量,称为吸氧量(即耗氧量)。最大吸氧量(Vo_2max),就是指当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呼吸和循环系统发挥出最大机能水平时,每分钟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最大吸氧量有绝对值指标(公升/分)和相对值指标(毫升/公斤·分)最大吸氧量愈高,标志着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愈  相似文献   

4.
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最大吸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曾有过很多研究,但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尚少见,我们仅见到瑞典(1)及瑞典和丹麦(2)羽毛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报告。为了探讨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对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八名男子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实验方法对象:参加第八届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的八名男子运动员。实验方法:测定最大吸氧量之前,对  相似文献   

5.
最大吸氧量是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和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该指标不仅可用于评定训练水平,还可作为选拔运动员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对不同等级、不同项目的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了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对象与方法测定对象:参加第三届全运会的男子公路  相似文献   

6.
最大吸氧量被认为是评定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指标(1,2),是评定心肺功能的综合性指标。最大吸氧量水平的高低与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关系密切(3,4,5),可以根据最大吸氧的水平来预测和估计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是,最大吸氧量的测定方法较为复杂,仪器设备昂贵,不易普及。测定最大吸氧量所采用的运动负荷十分剧烈,也不易被一般人所接受,对体弱又少活动的人、中老年人,以及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来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最大吸氧量与其他有氧耐力相关因素的关系,评估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作者测量了包括国家队队员在内的46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身体成分和血红蛋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1)绝对最大吸氧量与身高、体重和脂肪含量成中度正相关关系,相关度均无显著意义,相对最大吸氧量与上述身体成分指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2)我国优秀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女子正常。最大摄氧量与血红蛋白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度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国学者对高水平运动员和田径跑步专项的少年运动员及新手的心率、最大吸氧量和跑步速度指标进行了分析于比,以确定青年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量。考察结果察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高水平动运员,还是少乍运动员或新手,其跑步速度、最大吸氧量和心率指标均呈直线上升趋势,其比例却不一样。在青年运动员和高水平运动员心率指标同样增加的情况下,青年运动员的速度和最大吸氧量的指标增加更为明显。换句话说,当速度不太快时,少年运  相似文献   

9.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5,26(4):61-61
对教练员来说,了解年轻运动员生物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练员最大限度地挖掘年轻运动员的潜力。在年轻运动员的成长发育中,有3个主要生理指标可以衡量他们质(增加工作效率)和量(提高肌肉体积及能力)的变化。这3个指标是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和肌肉力量、爆发力及耐力。有氧能力:1.最大吸氧量,即摄入、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是用来衡量有氧能力的最常用指标。2.最大吸氧量对11~13岁女选手和12~14岁男选手来说会有一个显著提高的过程。在这个时间段中,当最大吸氧量显著提高时(我们称为敏感期)应在训练中最大限度地进行挖掘,目的是发展运动员的长期潜力。在敏感期,运动员的负荷能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0.
肥胖与过低体重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肥胖与过低体重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肥胖与过低体重的女大学生在心肺功能等15项指标上和运动素质等5项指标上都低于正常体重的女大学生。其中,除肥胖组的最大吸氧量和肺活量绝对值及实心球掷远的成绩、过低体重组的最大吸氧量绝对值、肺活量绝对值及立定跳远和50m跑的成绩马正常体重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人体的最大吸氧量又称“最大有氧能力”。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心肺功能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又是估计运动员和其他劳动者身体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在体育运动中,最大吸氧量可以反映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状态,区别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评定各种训练方法的效果(特别在准备期内)。确定运动训练的强度还可以作为耐力性项目选材的依据。因此在运动实践中,它是很有意义的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最大吸氧量是评价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和长期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有良好训练的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可达80毫升/分·公斤体重以上。这一数值几乎是久坐的没有训练者的两倍。仅具中等水平最大吸氧量的耐力运动员要在高水平的竞赛中取得成功是不容易的。因此最大吸氧量是耐力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最大吸氧量只是一种描述性的测量,只有对限制最大吸氧量的各种因素作出诊断和进行生理评价,才能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运动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长白山夏季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肺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21天和3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男女运动员的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另外,经过3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回平原的第16天时最大吸氧量提高最明显。经过2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回平原的第31天时最大吸氧量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散打训练对人体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散打运动员的骨质水平、身体成分的结构比例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HOLOGIC公司的双能BMD测试仪和Biospace 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40名专业散打运动员和40名普通对照组的人体骨密度(BMD)及身体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散打运动员的掌骨、尺桡骨、腰椎、股骨、胫腓骨和跖骨部位的骨密度(BM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可以得出,散打训练改善了人体的骨密度(BMD),提高了人体骨质水平;2)通过对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普通对照组进行分析,得出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普通对照组,身体成分结构比例更加合理;3)人体的骨密度(BMD)与身体成分中的去脂体重(LBM)具有密切的正相关性,并且二者的相关性受散打训练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推出,人体去脂体重(LBM)能够作为评定散打运动员的骨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建议对散打运动员的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进行定期测定,掌握散打运动员的骨质状况及身体成分结构比例,为科学合理地安排散打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东省游泳队18名队员的心电图、脉搏图、肺活量以及最大吸氧量等指标的测量分析,研究了游泳运动员的心肺机能,并与文献报道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山东省游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肺功能、女性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高于文献报道;而男性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低于文献报道结果。游泳运动员的心电图的异常率为28%。提示:山东省游泳队女性队员的训练应着重提高最大吸氧量的利用率;而男性队员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心泵功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划船运动主要是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最大吸氧量(VO_2max)被公认为是决定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和耐力成绩呈显著相关。研究表明,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为高。但由于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耐力运动员所具有的较高的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于运动员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的结果而不是训练的结果。近年来进一步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的成绩与无氧阈的相关比最大吸氧量更为密切。研究还表明,无氧阈可通过耐力运动训练得到提高。所以测定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阀尤为必要,无氧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指出,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均与耐力运动成绩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中长跑、竞走等项目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与赛艇运动的成绩相关如何,至今未见报导。为了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况、科学地安排训练,我们测定了浙江省男子赛艇队全体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并由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依次排列名次,用统计方法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逐级递增负荷的方法测定了15名运动员(年龄21.6±2.4岁;身高186.9±3.6厘米;体重77.8±5.5公斤)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受试省坐在自行车功率计上(Jaeger45型),静息片刻后测定下列指标的安静值:呼吸频率(BF)、每分通气  相似文献   

18.
高住低练对短道速滑运动员VO2max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蕤  张子力 《冰雪运动》2005,(1):9-10,29
以15名短道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高住低练(Hilo)实验组8名和低住低练(Lolo)对照组7名.采用高住低练(Hilo)训练法,在高住低练实验前及实验后对运动员进行2次最大吸氧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2组实验前、后组内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配对T检验也无显著性差异.但绝对最大吸氧量和相对最大吸氧量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实验组变化幅度提高大于对照组,表明Hilo训练法对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有提高的趋势,有氧耐力能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不同年龄男子和女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及其相关指标,并对17名女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显示:男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621±0.671l/min,20岁以上组的平均值为4.841±0.741l/min,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女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711±0.432l/min,18岁组和20岁组的平均值达到4.011±0.531l/min和4.031±0.341l/min,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相近。  相似文献   

20.
运用心理测量法,以"镶嵌图形测验(EFT)"和"注意力测验(AT)"作为测查工具,对优秀、一般男子散打运动员的认知方式与注意特征进行测量,主要探讨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特点,进而分析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特点对注意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以场独立型或中间型为主,一般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以场依存型或场中间型为主;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特点仅对注意特征个别指标具有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广度水平明显高于场中间型、场依存型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