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可是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知如何下笔,表达的内容空洞;教师进行指导之后,不少学生被老师所指导的模式限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缺乏童心童趣。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最头疼的作业。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为了让学生快乐起步,我们不妨尝试活动作文。一、锁定研究的视角——微型活动运动会、"红领巾跳蚤市场"、"六一"庆祝活动、消防疏散演习等大型活动,孩子们每年只经历有限的几次,不能成为常态性的活动。我们可以把研究视角锁定在班级等更小的活动范围,缩短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微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于是,我的研究课题"三年级微型活动作文教学研究"就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2.
令许多语文老师更头疼的是,你把学生的作文改得如何详细,如何用心良苦,有的学生却对批语不闻不问,要么只看一眼就置之脑后。新课标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教师思考探索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改变当前作文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现状呢?教育家叶圣陶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来是一大难点,写作文时,学生经常会感到无事可写,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原因何在?纵观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只教会了学生"怎样写",而并没有教会学生"写什么",在课堂上主要给学生讲"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没有把学生写作的"源泉"挖掘出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事倍功半,效率极低。所谓作文,是学生通过文字把自己的生活表达出来,如若没有了生活这个源泉,就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觉得作文无事可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年龄还小,生活比较单调,还没有经历过许多事情;  相似文献   

4.
李瑞云 《考试周刊》2011,(39):62-62
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教学法实践证明:学生缺乏材料积累,是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5.
蒋美兰 《考试周刊》2010,(50):69-69
学生作文初步完成后,在作后评改和评讲的"舞台"上,教师更有一番"大作为":找"亮点"、作修改、促感言、互分享,激励学生写出成功作文,把作文有效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作文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史敏红 《考试周刊》2012,(62):69-69
作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谈文色变",见到作文就头疼。如何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探索科学的、新颖的,带有灵活性、启发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作文,提高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是值得语文教师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是针砭时弊的真知灼见。然而许多学生在生活中见得少,知道得少,积累也少,又如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鲜活饱满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大胆地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索取作文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有效地提升作文水平。一、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向广袤自然索取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8.
作文心语教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作文了。我们把许多时间花在了作文批改上,但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因为学生关注的是"优、良、中、差"的等级或相应的分数,而很少有学生去读评语,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更不用说动笔修改等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了。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教学中 ,每提起作文 ,总有许多学生面露难色。特别是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许多学生的作文 ,主题是千人一面 ,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 ,语言众口一词、毫无创新。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 ,缺乏个性 ,制约小学生创造力的自由发展。对于如何结合作文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我进行了两年的探索。下面作一总结 :  一、作文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把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加以完善 ,学生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直接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 ,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劳动素质以…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头戏",教师也是竭尽全力研究教学理论、方法,把整个身心投入到作文教学的实施和实践中,但结果却事倍功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些粗浅的认识。一、改变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长期以来,作文课上许多教师只是"一支粉笔打天下"。其教学过程无疑是"作文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教学中最受困扰的就是作文教学,而学生最头疼的也还是写作文。许多学生不会布局谋篇,没有好词佳句,一碰到写作文就是像泄了气的皮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厚积"不失为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2.
于伟良 《快乐阅读》2013,(10):106-106
凡是教过语文的老师多数都感到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以至于学生有"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的论调。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鉴于此,我们就应该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采取注意平时积累、实行开放命题、创设作文教学环境、把作文教学和语文课结合起来、教师多做"下水文"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过去应试教育的作文教学一直重"文"轻"人",只重教"文"法,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行文,记叙文写法一二三,议论文技巧ABC;尽管我们的学生也能写出规范文章,但最终却使学生作文写成了于人一面的八股文。所以,创新作文的研究必须关照作文的主体——人。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贫乏,思维僵化,不会表达的现象,平日里学生即使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在作文、说话时,却不使用,语言空乏无味。许多教师在作文批发中往往是感叹学生俄文杂乱无章,不知所云。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作文难的状况,较快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呢?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知识贫乏,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15.
杨颖 《考试周刊》2009,(50):71-7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举足轻重,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高低。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写或是不知所云,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使学生由"厌写"变成"爱写",最终写好作文呢?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刘下。  相似文献   

16.
潘琴燕 《教师》2012,(12):82-83
"作文难"几乎成了小学师生感到非常棘手的难题,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经常、  相似文献   

17.
感如实践 读写同步岳西县岩河乡中心小学储卫华思路不开阔,无话可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许多学生一看到作文题就头痛,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写出来也是"千文一面、千篇一律"。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的做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作文训练,本...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作前指导往往很难掌握准确的分寸;指导得太原则了,师生之间缺乏心理、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鸣;指导得太详细了,教师代替学生思想,又必然会抑制学生的聪明才智。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呢?我们的经验是把对小学生的作文指导分解成作前的创设作文情景,作时的不断随机指导。创设作文情境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和厌烦心理相当严重。作文教学的确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认为作文难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话可说,二是不知如何下笔。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生活积累太少,二是文章内容干瘪,三是表达能力欠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真正地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国语》说:"华而不实,耻也。"写文章亦是此理。因此,我们提倡真实作文,以情趣作文,开放作文。我们希望学生自由、快乐地创新作文。目前,许多学生的作文看不到创新的影子,反而有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倾向。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一、淡化作文概念,消除畏惧心理许多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会心生畏惧感。怕写和不会写恶性循环,这严重干扰着学生的进步。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已经开始使用汉语言了,汉语是母语,本身就充满了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