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在中国体育电视媒体发展的许多年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一直占据着体育电视媒体龙头地位,北京、上海、广东等老牌地方体育频道作为第二集团紧随其后,包括辽宁体育频道在内的其他地方体育频道在节目资源及制作、经济实力以及收视率等方面远不及央视及京沪粤的体育频道。面对差距,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对需要突出重围、探寻未来发展道路的辽宁体育电视节目具有一定的意义。一、央视体育的运作特点中央电视台是国家体育产业输出的平台,是中国国  相似文献   

2.
媒体策略——丰富内容吸引观众迎战亚运报道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广东体育频道将全天候播出亚运会相关节目,可以说,广州亚运会的相关节目,将是广东体育频道贯穿2010年全年的重点节目。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从2001年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近十年来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坚持以赛事直播、新闻、专栏为主导,已经成为了广东收视市场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目前真人秀类节目很多,大多数都是综艺类的,如《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了》等,就算有体育元素的,比如《跳水星立方》,也是由综艺频道操刀制作,以综艺类节目的思路和方式加工完成的,至于国内的专业体育频道,包括央视五套、北京体育频道、上海五星体育等,目前制作的内容仍然主要集中在新闻、专题、一般栏目、纪录片等方面,而广东体育频道的《行动桑巴》是国内专业体育频道第一档真正意义的真人秀节目。本文以《行动桑巴》为例,分析研究我国体育类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4.
赛事直播是体育频道的灵魂。电视体育频道第三梯队的辽宁、江苏、山东、新疆、湖北等省级电视台体育频道横向联合,成立中国最大的电视体育联播平台--CSPN。CSPN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制作、统一播出”模式。CSPN运作一年多以来事实尤其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刘熠 《新闻爱好者》2010,(12):130-131
本文以广东体育频道的节目编排为参考,以CCTV-5和广州竞赛频道为参照,分别从节目时段和类型两大编排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总结出广东体育频道节目编排的一些特点,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斌 《东南传播》2011,(8):2-I0001
20年前,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台都有体育频道,目前,即使算上有体育节目的频道,剩下的也不到15家。上海、广东、北京的体育频道在全国是佼佼者。为什么这么多的体育频道纷纷转业下马?据业内人士说:目前中央电视台5频道掌握着国内90%以上、国际80%以上的赛事转播权一垄断了。即使没有平台播,人家也不能让地方台播。说穿了,就是钱。我能赚你不能赚。  相似文献   

7.
省级体育频道因体育资源匮乏,人力财力有限,面对央视的霸主地位,果断抓住2008年奥运的契机,采取合纵连横的政策,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联合中图发展,由山东体育频道等牵头启动,江苏体育频道、辽宁体育频道、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举行,我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在青岛赛区女子篮球比赛和射箭比赛的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团队是总台电视技术部转播部和体育频道赛事转播部组成。而参与十一运赛事制作的电视高清转播车,则是2005年第十届  相似文献   

9.
<正>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本届军运会女排比赛的全程电视公用信号由TV8体育频道转播团队制作。11个高清机位,其中包括摇臂、高速摄像机、超高速摄像机:制作团队20人,技术团队15人的超豪华阵容。为了更好的给全世界提供高水准的公用电视信号,为了转播好本届军运会女排比赛,TV8体育频道非常重视。在比赛前夕,转播团队进行了多次业务学  相似文献   

10.
地方体育频道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电视体育市场报告2004-2005》提供的数据,我国目前可收看的体育频道有42个,其发展态势呈现出了极不平衡的特点。央视五套凭借资金、政策及覆盖全国的优势,在全国的收视份额高达88-8%,其广告创收位居央视所有频道次席;而其他41个地方体育频道总收视份额不足12%,其中仅上海、北京、广东发展态势良好,其他地方体育频道当初满足于一时的“潮头”,如今“有节目,无市场;有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一轮的改革,作为地方体育频道,必须以正确的定位迎合新发展,以体制的改革更新频道经营理念,以全新的运作开创一片新天地,苦练内功,做出特色,走差异化路线,提高节目制作水平,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力量。本文从基础、关键、核心、出路四个层面来分析福建体育频道的新一轮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方电视体育频道专业化生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6年底,全国地方性的体育频道仅剩下19家,而其中还是纯粹的体育专业频道的只有北京、上海、广东、天津,这四家体育频道从形式到内容都以体育为主。其他还存在的要么已改成体育健康频道,要么叫运动休闲频道,要么叫文体频道,甚至改成了民生休闲频道,有的虽然名字没改但内容早已不只有体育了。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14,(1):98
正2013年12月11日,广东卫视、南方卫视广告资源推介会在广州举行。这是继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体育频道在10月份广告推介会之后,广东主流电视媒体的又一次重大广告资源推介盛会。这次推介会最大的不同在于广东的两大卫视——广东卫视、南方卫视联合进行广告资源推介,这也昭示着广东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三台合一正式走入进行时。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领导、广东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相关台领导,两大卫视的经营团队以及三百多名客户参加此次推介会。广东卫视作为全国首轮上星卫视,有着高覆盖率、高忠诚度、高影响力的优势。广东卫视地处中国经济最具活力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2,(7):199
近日,中国领先的综合广告和媒体服务商昌荣传播(纳斯达克代码CHRM)对外宣布,昌荣传播与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正式签订相关合作协议,获得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独家广告代理权。合同时间自2012年6月1日开始,为期2年零6个月。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是北京电视台所设立的专业体育赛事转播及资讯频道,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每天多档赛事直播、体育新闻及现场追踪热点,全年为观众提供超过1400场精彩赛事、5000小时赛事转播及权威点评。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多角度、零距离接触奥  相似文献   

15.
董奕  夏宁 《现代传播》2002,(5):46-50
大型体育赛事对专业体育频道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 2 0 0 2年世界杯赛的上视、央视体育频道收视状况、节目编排等要素进行对比 ,分析了当前二者差异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对我国电视专业体育频道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模式进行了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6.
谭康 《新闻爱好者》2010,(11):10-12
采用文献法,通过对当代中国体育电视传媒市场的三大主体——央视体育频道、地方台体育频道、付费体育频道现状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国现有传播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中国体育电视市场中的霸主地位无法撼动,地方电视台体育频道危机大于希望,付费体育频道的发展尚需时日,新媒体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7.
足球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是当今国际上开展的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而专业的体育频道中,足球赛事的转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作为国内一流的足球比赛转播团队,天津电视台体育频道参加了奥运会、女足世界杯等多项大型赛事的足球转播工作。笔者是参加过各类足球比赛转播的慢动作导播,将在这里探讨一下大型赛事足球比赛转播中的慢动作制作。  相似文献   

18.
张斌,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工作。曾经参与创办央视《体育新闻》、《足球之夜》、《天下足球》等体育频道栏目,并任制片人和主持人,组织创建了中央电视台足球节目制作团队。长期负责各届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亚运会等重大比赛的报道以及大型赛事的新闻专题制作。现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助理。对于国内熟悉体育节目特别是足球的人来说,要说多少天没有看《足球之夜》,那他(她)就真的out了!高大魁梧的张斌以饱含激情、风格独具的主持风格和锐利又不乏理智的评说,在球迷中具有强大的磁场。张斌是个大忙人,刚刚主持了亚运会期间每晚的《亚运风云会》,这些日子又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参加亚洲杯报道。  相似文献   

19.
电视体育频道的受众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中央电视台第五套节目即体育频道已经开播十周年了。相对于刚刚开播的时候,央视的体育频道已经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如今,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已成为每年赛事直播量世界第一的频道、中国体育节目品类最丰富的频道、顶级赛事独家转播权最多的频道、热点大赛期间创中国收视纪录最多的频道。而在过去的2004年,央视体育频道的实力和锋芒已经在雅典奥运会的报道中得到了最全面的体现。与此同时,也预示着电视体育频道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吸引高收视率的主流频道类型。与中央台分享整个电视体育市场的是地方台,地方电视台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体育频…  相似文献   

20.
《东南传播》2011,(2):3-I0001
新的一年,希望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观众群稳中扩大,收视率曲线向上,广告业主满意度提升……这些都是福建电视体育频道努力的目标,为此福建电视体育频道又站在2011年新赛季的起跑线上,全力以赴。在迈入2011年的N种方式中,福建电视体育频道通过两大动作让5大节目找到上榜的理由,担当好戏开年的冲锋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