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战后女权主义里程碑式的小说,也是最能体现莱辛女权主义思想的作品。莱辛给我们诠释了一位不同于传统女性视野,但是对社会领域负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女性,这也是莱辛赋予女权主义的含义。本文从《金色笔记》的结构、语言和主题三个方面对其女权主义思想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他自述了自己在二战期间的悲惨遭遇,作家在描写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希望,使读者从中感到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父权制思想千百年来伤害着女性,男人以此压迫和剥削女人.莱辛的作品《野草在唱歌》《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中反应了这一问题,这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呈现,但莱辛关注女人的同时也关注男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莱辛的作品,分析此三部小说中的男性的悲剧命运,指出女性受到父权制思想毒害的同时,男性也是该思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作为"扭转风气"[1]的《拉奥孔》,学界历来对其的关注集中在诗画之辩上。莱辛在区分造型艺术和诗歌艺术背景下,实际上蕴含着他对人自身的关注。柏拉图的"艺术模仿自然"是莱辛的信条,但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他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欲望、本性,自然人性的真实表现和自由意志的实现都是人之为人的必要,这一观点赋予了《拉奥孔》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朱岩 《考试周刊》2007,(1):20-21
《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最深刻、最伟大的悲剧。与西方悲剧归因于性格不同,屈原深刻地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深刻地表现悲剧双方的矛盾冲突。屈原将人生的悲剧与艺术的悲剧有机而深刻地统一起来。在悲剧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自我形象,是《离骚》辐射出无与伦比的悲剧美之秘密所在。屈原的品质和精神已成为影响和构成我们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朱岩 《文教资料》2006,(35):1-3
《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最深刻、最伟大的悲剧。与西方悲剧归因于性格不同,屈原深刻地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深刻地表现悲剧双方的矛盾冲突。屈原将人生的悲剧与艺术的悲剧有机而深刻地统一起来。在悲剧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自我形象,是《离骚》辐射出无与伦比的悲剧美之秘密所在。屈原的品质和精神已成为影响和构成我们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8.
谢磊 《文学教育(上)》2008,(21):152-152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创作的《美狄亚》讲述了一个杀子惩夫的悲剧故事。非常巧合的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也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同样是复仇,但复仇的主人公形象、复仇的强度和复仇的结局上却迥然不同,这充分反映出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心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创作的《美狄亚》讲述了一个杀子惩夫的悲剧故事。非常巧合的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也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同样是复仇,但复仇的主人公形象、复仇的强度和复仇的结局上却迥然不同,这充分反映出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心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看《当代》     
在本期《当代》中,最瞩目的当属阎真的长篇小说《因为女人》,当年曾以《沧浪之水》写透知识分子的作家阎真,这一次却将力气聚焦在了"女人"身上。作家显然雄心勃勃,在作品的开题处就向女性主义大师波伏娃宣战:女性气质到底是生理事实还是社会建构?女性的悲剧究竟是男权的霸道还是女人的宿命?然而以一个男性知识分子的所思所想,试图参悟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在莱辛的文学作品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了一个现实与梦幻交替的世界。从《金色笔记》问世以来,莱辛便被强加上"女性主义者"这一称号。虽然莱辛无时无刻都想摆脱该称号,但是针对莱辛作品的分析很多都局限在女性主义的领域中,从而大大限制了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本文选取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文本的细读,结合莱辛对于非洲大地的深厚感情,从而发现了作品中所隐含的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挖掘出莱辛对殖民者在非洲所造成破坏的厌恶之情,表达了她对非洲大地旺盛生命力的敬畏以及热爱。  相似文献   

12.
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讲述了白人女性玛丽的悲剧。关于这本小说,国内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是从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的分析与阐述。本文在叙述玛丽的悲剧命运的基础上,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分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贾宝玉成了全书的最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现在,浅析一下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及其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杨梅 《考试周刊》2007,(37):127-128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享有盛誉、影响深远的现代作家,他在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群社会畸人的悲剧命运。本文以其中的一篇小说《母亲》为范本,阐述了造成畸人悲剧的两大主要因素:社会环境及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是他戏剧发展的里程碑。通过对《哈姆雷特》的详细解读,可以从作品中找到作家与其作品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白先勇是位杰出的作家,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广受赞誉。《花桥荣记》是《台北人》中最具有写实特点的一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白先勇一改惯用的全知叙述策略而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这一视角的"见证"下,写出由大陆撤退到台北的那批人的悲剧故事,表达对往昔故乡的追念和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和《骆驼祥子》分别是英国作家哈代和中国作家老舍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本文运用悲剧理论和美丑原理来看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有关捕鲸业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该书为读者展现了大海的博大恢弘、捕鲸业的惊险刺激以及人与自然的永恒魅力,其中最具有魅力的就是其中心人物亚哈,全书赋予了亚哈一种非比寻常的悲壮豪气,同时还赋予他魔鬼般的疯狂、冷酷、无人性和非理性等气质。他是一个作者称之为“不敬神的,神一般的人”悲剧武英雄,本文就拟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其悲剧形成的原因及其所达到的悲剧效应。以达到对这样一个悲剧武英雄人物的全新诠释。  相似文献   

20.
作家马拉默德的长篇小说《杜宾的生活》,讲述的是一位美国中年知识分子的异化生活和悲剧命运,文章条理清晰,寓意明确。本文根据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及悲剧六要素,对此作品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个解读该小说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