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海经》中不仅有关于日本的最早记录,而且很早就传入日本。《风土记》与《山海经》的诸多相似表明,《风土记》的编纂者看过《山海经》并以《山海经》为参考文献。平城京遗址出土了含有疑似"山海经"字样的木简,下之西遗址出土了绘有《山海经》内容的绘画板,"中山神社"之名据说起源于《中山经》,这一系列线索表明,《山海经》在奈良时代或者更早时期就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汉武帝攻取河西后所建四郡之一。据《汉书·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志》记载,敦煌户籍不多,人口稀少,但它南枕祁连,西控西域,是汉唐时代中西交通贸易南、北两道上的分合点,东西方文明荟萃的枢纽。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说,敦煌郡乃“华戎所交一都会”。《隋书·裴矩传》引《西域图记序》更明确地说:“发自敦煌,至于西域,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汉魏之际,西域受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很深。敦煌邻接西域,扼南北两道之门户,影响所及,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佛教中心之一。《魏书·释老志》说:“敦煌村坞相属,多有塔寺。”敦煌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的榆林窟,上起东晋元魏,下迄赵宋蒙元,前后千年左右,佛教信徒们开凿洞窟,塑造佛像,彩绘佛画,创造了绚烂多姿的敦煌佛教艺术,因而成为西陲佛教信仰者们的胜地。同时,敦煌乃至河西地区也是我国最早佛典翻译要地。竺法护、昙无谶、鸠摩罗什等著名的高僧,都曾乔居敦煌或河西从事讲经翻译工作。在他们的影响下,一大批信徒们不辞艰辛,跋涉于冰天雪地和荒漠沙碛之中,西行求经,瞻仰圣迹。又带回大量梵文和胡语佛经,或聚徒讲经,或翻译经典,或精心抄录,在敦煌留下了大量的以佛教  相似文献   

3.
历代学者在讨论《山海经》及"山海经图"时,鲜有留意经中所提及的,与图像密切相关的艺术符号性表征——色彩。在《山海经》文本中被广泛记述的色彩,因其状貌写形的功能,不仅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同时,依据"文图关系"的预设,也是探究"山海经图"的要素。《山海经》中的色彩描写,以及各色之间的关系表明,文字叙述具有鲜明的建构性和时代过渡性特征。这些特征也应在已佚"山海经图"中有所体现。另外,《山海经》色彩描述的一致性也说明了古人将《山志》与《海经》相合之深意。  相似文献   

4.
郑玄注《尚书·禹贡》每每引用"地理志",此"地理志"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并非完全一致,不合之处却可得到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的印证,当为《东观汉记》之地理志。《东观汉记》地理志编纂于桓帝前期,此后马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郑玄游学关中,在融门下七年,得以采地理志注《禹贡》。文本比勘显示出《东观汉记》地理志处于《汉书·地理志》与《续汉书·郡国志》之间,当为《郡国志》的直接文献来源。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献:新材料与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敦煌学之所以一直作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而长盛不衰,原因之一是敦煌文献材料在不断地公布。虽然说敦煌文献早在1900年就由王道士在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但是,敦煌文献真正为人所知,应当是1909年伯希和(PaulPelliot)带着他所得到的敦煌四部古籍的精品来到北京,出示给罗振玉等人。以后,由于罗振玉、蒋斧、王仁俊、刘师培。伯希和、内藤虎次郎等人的宣传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1943年1月,重庆艺术文物考察团、重庆图书馆联合举办了“显示我国魏、唐文化光辉——敦煌艺术展览。”王子云先生说,该展览目的和意义在于“宣传中华民族之伟大,中华艺术之灿烂,让社会人士对中国古有文化之注视,并提供研究中国文化之参考。”1986年秋,兰州召开了国际性的“历史地理暨丝绸之路学术讨论会”;1987年秋,在敦煌召开了国际性的“敦煌学学术讨  相似文献   

7.
郦道元(约470~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读了许多古代的地理书籍,如《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以及三国时记载河道的《水经》。  相似文献   

8.
七仙客 《海南档案》2010,(2):46-46,45
海南岛有种植稻类的文献记载始自汉代。《山海经?海内经》记:“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南海之渚中”。《汉书?地理志》载:“儋耳、珠崖郡,男子耕农,种稻种麻”。杨孚在《异物志》中特别提到:“交趾稻,夏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海南岛在汉代属于交趾,杨孚是东汉时期的广州人,他列为“异物”而关注的“交趾稻”已是“夏冬又熟”是比较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编著的清史研究丛书《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即《清史地理研究》第一集,本书是以《清史地理志》、《清史地图集》学术团队科研成果为主的论文集。邹逸麟先生在序中,开宗明义提倡学术界展开清代历史地理的研究,认为这对科学认识我国当代地理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本书共收录15篇论文,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张志娟 《文化遗产》2013,(3):110-114
无论提及清代《山海经》学抑或古本《山海经图》,汪绂和他的《山海经存》都是绕不开的名字。其人学识宏富,解经不拘成说,常从文本细读出发,举重若轻地探讨大问题。他也曾引西学推证,并对神怪内容进行合理化解释,但态度上却不过分执著于求真究理,或者说,他所究之理非"神怪有无之理",而是"身心性命之理","神怪自不足惑"。此外汪绂工绘事,所作山海经图往往别出心裁,极具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1.
邵永忠 《图书馆杂志》2003,22(10):71-73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儒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衷、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在目录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也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12.
一、《山经》:怪物符号学 周志强(以下简称周):你的《失落的天书》(以下简称《天书》)一出来,我就有幸拜读,最近看到网上和报刊上关于此书的评论,尽管基本上是正面意见,但我觉得这些评论主要着眼于你对《山海经》之"谜"的破解上,似乎并未真正把握你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山海经》不仅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眼中的"小说",而且逐渐成为市井集市上的通俗热销商品。这一转变既受到了明万历朝以来商业出版迅猛发展的影响,又与市井之徒的休闲娱乐息息相关。被书商们从书中提取出来的"山海怪物"与"海外臝虫",越来越多地以图画的直观形式出版为《山海经图》、日用类书等通俗读物,充斥于市场。这种消费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山海经》接受群体构成的变化,以及不同阶层对《山海经》接受态度的区别。而且随着怪物异人的图像渐渐成为市场的必需品,《山海经》也就从古代经典转变成了象征"新奇"与"怪异"的文化符号。整个《山海经》成为"小说"的历史过程,便是一段文人士大夫笔下未曾记录过的大众文化史。  相似文献   

14.
历来关于《山海经》的研究,多未关注其中有关声音的记述。《山海经》中的声音材料,虽作为对象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并非完全来自于纯粹的客观经验,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极其明显的系统建构性特征。《山海经》中所呈现的声音体系,一方面是其萌生时代"现实"声景的某种(正向或逆向)投射,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先民关于声音(或音乐)认知的创造性描述和知识生产的产物。对于《山海经》中声音体系的认知,可为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十二律等早期音乐形态的缘起,提供新的理解和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5.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代学者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弓召、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从而为后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16.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17.
宋代中国历史地理学文献空前繁荣,流传至今者仍有《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舆地纪胜》、《方舆胜览》五部著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在中国方志学史与地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代地志学的兴盛首先是国家内忧外患时代政治、军事形势的产物。其次也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内抚诸州、外控四夷的需要。此外宋代学者乡邦意识的增强以及追求博物洽闻、格物穷理的学术抱负也是历史地理学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钦定国子监志》的篇目设计别户分门,至周且备,特色突出,图像纷呈,可谓是古代社会中太学志的典范之作,其所体现的篇目设计的宗旨和具体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编纂相关的志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功用。《钦定国子监志》在促进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学教育研究以及中国教育史和北京史研究方面都有极强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十道志》是唐代地理总志,早已亡佚,存世者仅有清人辑佚之作。今于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中又寻得其不同于辑本之佚文若干,可为《十道志》辑佚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席威 《传媒》2016,(8):43-45
由许诚毅执导,白百何、井柏然主演的《捉妖记》以新颖的故事情节,传奇的故事发展脉络,精准定位内地消费市场,取得了电影票房上的良好成绩.从构思到拍摄,《捉妖记》历经5年的时间,其故事原型来源于中国志怪故事《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情节,并加入《山海经》中的传统元素.从电影对中国传统志怪小说创作的承袭上来看,无论是影片的选材、主旨,还是人物塑造等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这也是这部电影之所以让观众倍感亲切和熟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