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曹之先生《中国出版通史·隋唐五代卷》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隋唐五代出版史的学术著作。此书具有内容全面、条理清楚,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表以附文、图文并茂等特点,对古代出版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一书,2017年4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从隋唐至清末延续了1300余年,以强烈的吸引力、广泛的社会触角、强大的社会功能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也对诸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分隋唐五代卷、宋代卷、辽金元代卷、明代卷和清代卷五卷,以大量资料和扎实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科  相似文献   

3.
唐代,鼓吹乐发展到高峰,五礼制度的规范、鼓吹署的建立,乐工数量大大增加等因素,都推动唐代鼓吹乐的发展。认真分析唐代鼓吹乐在唐代礼乐、燕乐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梳理中国古代鼓吹乐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图书编撰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从官方修书,私人著书、图书内容,编撰形式、编撰理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个时期图书编撰的成就,还分析了产生这些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图书编撰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从官方修书、私人著书、图书内容、编撰形式、编撰理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个时期图书编撰的成就,还分析了产生这些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隋唐洛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城内里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该城历经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和北宋,加之其间洛河泛滥和变迁,各时期里坊的数量和部分里坊的位置发生变更,致使古代文献中对城内里坊名称、数量说法不一。弄清里坊的数量和历史变更关系,对研究隋唐洛阳城的最初规划思想和历代变更脉络具有重要意义。惠训、道术、道德三坊北临洛河,在古文献中屡次出现和引用。本文通过大量考古资料,结合古代文献对三坊的初设、位置、历史变更等进行论证,认为惠训坊为隋代初建东京城内之里,后在其北增设道术,唐代将两坊合称"道德",武周时曾改为"道训",后复为"道德",并延至宋。通过对惠训、道术、道德三坊变更脉络的梳理,可为确定隋唐城内洛河的走向、漕渠的入口及城内里坊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出版文化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是章宏伟新近结集出版的出版史论文集,分上下两编,上编研究中国古代出版史,下编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活动。 本书虽然是单篇论文的结集,却有统一的构思和体例,并不使人感到零散杂乱。例如:上编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两宋出版业的四篇考述,都包括社会概况、图书政策、图书形态或形制、编校活动、出版物、图书贸易等方面的内容(隋唐五代和两宋增加“刻书事业”),已涵盖构成出版活动的编辑、复制、发行三要素,颇符合现代比较公认的出版定义。上编还有《论毛晋》、《中国古代编辑发展历程》和《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三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明、清出版业和古代出版技术的发展概况。读者从上编收入的七篇论文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发展全貌,上编也可以说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古代出版史。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度与隋唐五代的图书出版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史上,影响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因素至关重要.隋唐五代时期,科举制度的诞生成为这一时期图书出版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因.科举文化对于隋唐五代的图书类型、图书复制技术、图书贸易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这一时期极富特色的图书出版景观.  相似文献   

9.
选举史研究是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古代社会曾先后出现过贵族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几种不同的选官制度。其中的察举制起源于西汉的文帝、景帝和武帝之时,终止于隋唐之际,前后实行长达800年之久,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察举制度的变迁史,对于研究秦汉帝国的官僚政治和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的兴衰以及隋唐科举制度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察举制度的研究,史学界已有许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书文化历史悠久,古代藏书家为传承典籍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藏书史专家陈德弟教授的《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一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系统考述先秦至五代藏书家事迹的专著,该书按朝代共分六章,全面考述了自先秦迄五代见诸传世和出土文献的藏收家四百余人,并作简要评述,同时提供了相关研究资料。全书史料丰富,评论公允,启迪后学。  相似文献   

11.
第五节隋唐五代时期的重要著作四、史学、地理学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唐代设馆修史制度的确立,对史书编辑工作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被封建王朝列为“正史”的“二十四史”,成书于唐、五代时  相似文献   

12.
乐部西来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梳理其历史可知,胡乐的零星西来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自两汉至隋唐,有愈加频繁的趋势,举凡乐舞、乐人、乐谱和乐律知识,皆纷沓而至,尤以龟兹乐部和粟特九姓乐舞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至于乐部东传,同样是文化传播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梳理其历史可知,唐代是中国乐部东传日本最频繁的时期,其中音乐制度的影响尤为巨大,日本的雅乐寮、鼓吹司、内教坊即在唐朝太乐署、鼓吹署、教坊的影响下建立;而宋代则是中国乐部东传朝鲜的最频繁时期,其中大晟乐的传入,改变了朝鲜乐部的构成;而北宋教坊大曲的传入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保存于朝鲜史书中的曲本材料在中国大多已经失传。  相似文献   

13.
张桂芬 《兰台世界》2012,(12):78-79
隋唐时期,皇家藏书数量十分可观,在我国古代图书典籍收藏整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以隋唐为例,对我国古代皇家藏书收藏整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图书典籍搜集整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纵观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远古乐舞时期、钟鼓之乐时期、歌舞伎乐与文人音乐时期和市民音乐勃兴时期。从公元前6000年至夏朝为远古乐舞时期,该时期以音乐节奏为主,歌舞乐三位一体。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21年前后为钟鼓之乐时期,出现了专业的乐师和音乐教育。公元前475年前后至公元960年前后即秦汉到隋唐五代为歌舞伎乐与文士音乐时期,这期间,乐府"兴盛于秦,鼎盛  相似文献   

15.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出版(公元581——960年) 第五节隋唐五代时期的重要著作五、文学、艺术隋唐五代文学,主要是唐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已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唐诗  相似文献   

16.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11):8-12
隋唐时期进入到了中国古代文档名词的稳定发展期,文档名词出现的数量、频率都有所提升,出现文档名词的文献范围也扩大,种类与内涵也有所丰富。本文以隋唐时期229部典型文献为检索对象,对检索的11个重点文档名词的出现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统计与分析,并且按照"文"、"薄"、"籍"、"书"、"案"、"牍"、"卷"七大族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卷"族名词的产生是这一时期文档名词的重要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至清代时期逐一剖析古代官修目录演变轨迹,其间呈现的义例、著录、分类方法等将对其他目录形式发展与完善起到重要参考价值,指出我国古代由政府主持的官修目录对于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产生虽以西汉末年刘氏父子《别录》《七略》为标志,但至宋代以前仍未有目录学的理论专著。南宋绍兴间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亦非偶然现象,在此之前隋唐五代就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论述这一时期目录学理论的系统化,以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录学这门传统学科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规律。一、关于目录学意义的初步阐述隋唐以前的书目著作中,往往在其序言或提要中涉及目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但是关于目录学的意义和作用,却未能论及。隋唐时期的有关文献开始深入地论述这一问题,并且成为这一时期目录学  相似文献   

19.
"先问亲邻"制度是我国古代对于不动产交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法律依据,是古代社会以家族为基础本位的农业社会制度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法律制度,文章就针对此问题进行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图书贸易文化是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中国图书贸易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经历了先秦至汉代的萌芽、曹魏至唐朝的发展、五代至北宋的繁荣和南宋至清代的缓慢发展四个阶段,与中原古代政治、经济、学术、教育等因素相互影响,具有根源性、正统性、开放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