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是建设合肥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满足市民多元化学习需求的需要,是落实国家和合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要求,是完善合肥市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线学习》2022,(1):62-63
学分银行制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从2015年开始,在广东省相关部门和广东开放大学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以及粤港澳教教育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建立终身学习档案95万多个,存入学习成果1400多万个,制订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规则13...  相似文献   

3.
学分银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抓手,能够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重要支持。加快学分银行建设是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学员注册、组织架构、学分管理、学分转换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试行与实践,也遇到了发展中的问题。制定标准,开发平台是推进省域学分银行建设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成人教育》2020,(1):75-79
终身学习账户制度是学分银行建设的先行步骤,为学分银行的运行提供基础支撑,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终身教育视角出发,根据学分银行建设目标要求,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自学考试终身学习账户制度的构建途径、运行机制与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终身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必需之举。在全球一体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新时代终身教育体系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提高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新时代终身教育体系应当从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快开放大学和“学分银行”建设、推进终身学习的文化载体建设、构建有质量的人工智能终身教育生态系统链等多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6.
作为韩国振兴终身教育的重要制度之一,韩国学分银行在过去十五年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终身学习全球化和韩国振兴终身教育第三个五年规划的背景下,未来的学分银行需要在继续保持高等教育补偿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功能,积极推动终身学习多样化,从而转变为兼具福利性与服务性的充满活力的终身教育制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韩国学分银行应从制度统合、体系完善、质量强化以及加强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促进终身学习的全民化、生活化、国际化,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习型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由此看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来,我国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也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学分银行"可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个人构建终身学习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可以满足个人学习的多元化及个性化多方面的需求,为我国各类教育搭建可行性桥梁。  相似文献   

8.
"学分银行"(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储蓄功能及特点,以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时间、自愿选择学习地点的教育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制度的创建,不仅代表着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架构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终身教育视野下学分银行制度内涵与特点的分析、学分银行运行规则与机制的探究、学分银行认证机构及建设的意义与目的的研究等,为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上海开放大学的建设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背景下,学分银行建设作为多方共赢的终身学习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但学分银行的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各种问题和冲突的.文章利用文献法与调查法,归纳了学分银行建设的阻力并对此进行了归因,提出了通过立法明确学分银行权力、促进教育机构协同办学、推进民间资本进入改善质量、顺应创新创业潮流鼓励学习者参与等策略,消解学分银行建设阻力.  相似文献   

10.
江苏开放大学是一所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主动承担全省社会教育的龙头和领军责任,依托系统资源与网络平台,构建了覆盖全省的支持服务体系;坚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设了过程性、个性化的支持服务模式;承建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利用远程开放教育建设地方特色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行了系统性、体系化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从终身学习的视角讨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研究趋向.建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让终身教育为终身学习服务,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重要内容有三:一是正规教育的改革,即国民教育体系的改革;二是非正规教育的发展;三是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化社会重要途径的深入探讨以及我国第一家(上海)"学分银行"的设立,"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有着较高的实践价值,有利于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有利于不同教育形式的相互衔接立交桥的搭建;有利于适应社会成员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强化教育与管理的服务职能;有利于促进继续教育改革,是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培养模式和社会成员学习方式的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扮演着主力军的作用。不同类型继续教育学习获得的课程学分进行互认和转换,是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通过在一个区域建立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为在更大范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建立乃至建立学分银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不仅是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借鉴国外构建教育"立交桥"的主要做法,并结合我国的探索、实践,笔者就如何构建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终身教育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求进行调整,即开始向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变。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任务越来越迫切,而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是其基本的要素。该文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实践发展为基础,提出学分银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本要素。通过现实分析,提出了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制度目标,并进行了宏观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学分银行已成为我国各地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从我国各个区域建设学分银行的实践情况来看,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还有对学分银行的实际运作。文章主要从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实体建设和中高职衔接两个方面介绍了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期对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构建“学分银行”是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出了国家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学分银行"实现了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资源共享,为终身教育思想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学分银行"的建立能实现继续教育的学分累计与转换,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是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9,(7)
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关键词读解在我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在许多地区蓬勃兴起的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已初步具备了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乡村建设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银行作为终身教育"立交桥",在国内最早出现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中,它能够促进广大乡村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学分银行与学习型乡村之间存在交互耦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学分银行能够促进乡村培训规范化,助力乡村教育精准帮扶,搭建高校与乡村的桥梁,并激励乡村居民学习。可以通过建设具有乡村特点的服务体系、终身学习档案库、标准体系和网上服务大厅引导和激励乡村居民学习,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20.
构建学分银行是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发展必由之路,是政府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抓手,学分银行能实现学分连接、存储、互换,并承认学习的成绩,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有助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发挥和共性问题的解决。对构建新型学习制度,促进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