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首创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和形态。“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的关键在于推进大运河扬州段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与生成:以塑造大运河扬州段标识系统为重点提升物质空间建设的质量,以阐释大运河扬州段意义内涵为抓手拓展文化空间的深度,以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为路径形成和发挥社会空间凝心聚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程卫琴 《文化学刊》2015,(4):184-187
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平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地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根据《平遥县地名录》的记载,以平遥县的行政地名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这些地名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平遥地名所反映出的平遥人民独特的重宗族心态、传统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历史事件、民间传说、谐音雅化等文化内涵作了深入分析,力图较为全面地揭示平遥地名的文化学价值,进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平遥。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重要地理类文化典籍《洛阳伽蓝记》涉及大量地名,中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之一,因而成为翻译重点。本文参照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词"翻译策略分类法,以《城内》篇中地名为样本,采用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华裔美籍学者王伊同采取的地名翻译策略。王伊同偏重文化保留性翻译策略,尤其音译、语言翻译和注释,但偶尔也采用归化法;其翻译手法灵活圆通,注释详尽可靠,颇受好评。王译有助于西方专业读者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要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从而成为城市的重要产业,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必须在文化视角下考察扬州旅游业的转型,对扬州文化旅游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三个跨越的导向和4个提升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1,(2):160-160
高磊在《大众文艺》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中国地名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历代扬州建置沿革,多有志书记载,这是前人之功,也是今人研究之本。但志书往往只能记其大概,难免有缺有误。整个宋代扬州建置多次变更,纷繁复杂,而诸史料之间又多矛盾之处。李昌宪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虽也对扬州区划沿革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但疏漏颇多。本文旨在对两宋三百年间扬州行政区划沿革进行细致的考述。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地名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研究山西太原的地名可增强对太原地名的认知,探索太原地名的来历,了解太原地名的真正含义。本文将从五方面对太原方言地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作出解读,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扬州在春天是那样神秘,那样诱人,届时各地游子携妻呼伴拥到扬州,争相观看令人神往的琼花。琼花是扬州的象征,扬州琼花天下独有,你若要看正宗琼花非要到扬州不可,扬州人以琼花自豪!琼花芳容琼花是落叶小乔木聚八仙的一个优良变种,质地纯洁,性格高雅,它既喜爱阳光又耐得阴寒,几十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时代蓬勃兴起的"朝阳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扬州作为一座地处文化强省、拥有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之城,在历史性与现代性转型中后继无力,其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本文立足产教融合的视阈,从分析扬州文创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出发,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对扬州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力图建构一种促进扬州文创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新格局,为扬州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的斗争中构建的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化符号。江苏扬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悠久。该文概括扬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取得的成绩,摸清家底,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广泛弘扬红色精神,及时征集口述资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缺乏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居民参与程度低、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等。因此,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资源投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推广奖励机制、创新宣传方式等建议,以促进扬州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扬州运河的演变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成为运河与扬州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自吴王夫差挖邗沟、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运河在扬州与长江交会,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运河的凿通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清代扬州加强了自己的转运地位,成为南漕北运的咽喉和国家中部各省食盐的集散地。运河的变迁对扬州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突显了扬州作为东南漕运中心、盐业集散中心与中外友好往来重要港口的枢纽地位,繁荣了扬州运河沿岸的市镇经济,接通了苏南苏北的联系,形成了扬州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文化景观建设是宜居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扬州作为联合国公布的中国少数几个宜居城市之一,这些年来在此方面已做了较大努力,但从扬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来看仍嫌不够。如对盐商和徽派文化的展示,对清代帝王巡游活动的展示,以及对扬州明月文化的体现,对古九州之一的历史余脉的体现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尤其应该注意对地域文化精髓的深层展示,以增强宜居城市的个性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韩华 《文化学刊》2011,(3):151-155
民俗语汇为语词中国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掌录》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训诂材料,这些词语保留了中国古代生动的民俗风貌及文化。论文将以《掌录》中的民俗语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语文学、田野民俗材料的收集作业、民俗语汇的动态发展三个角度来对《掌录》的民俗语汇训诂考证加以分析,从而探寻此书在民俗语汇研究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名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延长县地理位置独特,建县历史悠久,地名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如反映陕北川塬沟壑峁梁的地形地貌特点,反映当地的物产、环境,反映陕北丰富多样的文化存在。延长地名主要是基于地理、宗族、方言、心理等因素命名。探索延长地名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是陕北语言文化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清末民初扬州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社会阶层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官员、商人、文士三类城市主导群体的宅园为典型案例,分析比较其功能特征与布局模式,归纳探析扬州宅园艺术特征与扬州文化内涵,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为当代城市宜居空间的设计与表达提供资料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习总书记提出的"义利并举、义利适度"的正确义利观,对于中国的外交及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扬州具有2 5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涌现过众多代表正确义利观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本文研究分析扬州传统文化与正确义利观的契合,说明扬州传统文化与正确义利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韵文学刊》《扬州师院学报》《扬州文化研究论丛》《王念孙、王引之年谱》《扬州当代诗词选》等书刊所载任中敏先生诗歌作品62篇,为严申榜、易元福主编之《任中敏先生诗词集》及王小盾、陈文和主编之《任中敏文集》所未载。今将其加以整理考订,略加案识,公诸同好。使读者于任中敏先生之生平、交游、创作等有更为全面深入之了解,亦可助他日《任中敏先生诗词集》再版补辑之用。  相似文献   

18.
宋立  黄大昭 《职业圈》2007,(11X):14-14,9
该研究以江苏扬州城区水域的旅游形象设计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剖析并整合滨水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我们分别从水域生态环境形象、城市文化形象、商业经济形象等方面来阐述,以整合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为核心,从而拓展滨水城市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9.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末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独扬州西湖瘦”,扬州瘦西湖,又以“二十四桥”引人流连忘返。多年前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时,曾经谈起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他说,“我小时候一直寻找这二十四桥,直到前些日子家乡来人告诉我,二十四桥如今已恢复了原貌。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总能在文学作品中看到扬州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以不同的形式与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试通过对宋词和"三言二拍"中对扬州的描写进行比较分析,从语言表现、结构安排等方面来看二者的异同,探讨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文学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