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实施一年级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使我感受很深.别看“小小”的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想把它盘活、盘顺,实属不易。它使我认识到:数学教学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生活和一种情感。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一年级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归纳为八个字,现将这些想法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一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在化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占有相当比例,据我校高一年级段过关考试化学成绩统计,化学成绩处于50分以下的学生占26%.为了能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原因,以便在教学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我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有关情况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黄伟梅 《广西教育》2007,(10A):45-45
良好的班风有利于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并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教的这个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我担任他们的班主任。六年来,这个班学生能遵守纪律、自主学习、讲礼貌、讲文明,使我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切都缘于这个班有良好的班风,它让我感受到教学给我带来的乐趣。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呢?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刘芳 《陕西教育》2011,(9):49-49
又顺利送走了一届六年级学生.我如释重负。想想今年要教一年级了.我心花怒放。因为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从事小学毕业班教学的教师来说.我自认为一年级教学任务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怀着十足的信心与热情走进一年级的教室.看见孩子们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庞.听见那奶声奶气的话音,我更加激情澎湃,母爱的温柔全被点燃。  相似文献   

5.
目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当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我们老师也感到头痛。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四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在我市实验已经三年,在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中,有的年级是北师大版,而有的年级是浙教版,这也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下面是八年级“分式”第一课时的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案例,从中体现了授课教师对两种教材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又一次新的尝试。学校按惯例将举行创新课堂教学比赛。当时,我正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我们使用的是新改编的实验教材,比过去增加了识字量。我想借这个教学比赛的契机尝试将单调的识字教学做出创新的“彩儿”来,  相似文献   

8.
刘翔宇 《辽宁教育》2000,(10):28-30
一二年级是小学写字教学打基础的阶段,对完成小学写字教学的任务至关重要。我所教的二年级是我县小学写字教学改革的起始年级,在近一年半的写字教学改革实践中,我研究并运用了一些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方法,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活化教学是小学知识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在提升教学吸引力、增强教学实效性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文章着眼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通过探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开展优势、实践误区,分析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及《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10.
铛、铛、铛……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课本,非常自信地走进五年级一班的教室,开始了教学.  相似文献   

11.
孔子告诉弟子曾参:“吾道一以贯之。”我的课堂就是“一以贯之”:想方设法引领学生沉思静读、自求博取。2000年我教一年级时。借鉴“韵语识字”的教学经验,一学期学习人教社语文课本和韵语两本教材。2006年,我又一次教一年级。教法更加大胆,课堂上不是读两本三本书.而是二十本三十本书。然而“主旋律”依旧:力求教法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力求尽早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十几年,现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六年多,深深体会到高中一年级的化学课教学.是处于初中、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的阶段。由于初、高中老师间缺少交流.高中教师不十分清楚初中化学教学流程和方法。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脱节现象较严重.搞好初中与高中一年级的化学教学上的几个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高一学生能否尽快适应高中阶段新的学习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在初中三年级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中进行一些探索和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十六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时上完一节课,自我感觉好极了,觉得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更重要的是教学效果非常好。再回想起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那种时候我感觉做一位教师真的是好伟大。特别是当把学生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送出校门的一刹那,我觉得自己好充实,好欣慰,有谁能记得这些孩子们刚进校时的童真和无邪?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一年级学生“认识数字5”时,我利用童话故事.采用形象直观的画面导入新课.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活出自我     
1977年9月17日,我站在纳什维尔伟大奥利歌剧院的舞台侧面,这是我首次在乡村音乐的圣母教学登台亮相,准备唱两首歌,那年我22岁,而我早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基奥瓦上一年级时就梦想着当歌星。一个男子走过来对我说,  相似文献   

17.
吉春亚 《江西教育》2014,(12):10-13
记得是教改初期,因为年轻的激情与活力写了许多文章,借助刊物表达自己对“本真语文”的认识——感恩。教学刊物是激发我思考的动力,是我与大家相识的平台,是促进我成长的阶梯。从教30余年,每天都在讲台上,从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循环往复,实践的经验告诉我:本真是语文教学永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从事了多年五年级教学,今年接任了三年级,一下子感觉学生小了好多。望着一张张天真的小脸,我心里着实欢喜了一阵子: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这群小可爱们有个很大的弱点: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任你千呼万唤,我自犹抱琵琶面对此情此景,我只能叹口气,指名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好没兴致。  相似文献   

19.
在上小学的时侯,我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非常陌生。直到工作以后,我所教的第一轮教材是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时,我用我的小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了“千米的认识”.但直到这时.“千米”在我面前仍像蒙上了一层薄纱,依然模糊不清,我把这之前对“千米”的认识称为第一发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生物必修1课程——《分子与细胞》(以下简称新课程),教材选用人教社版本。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颇有感触,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