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钟春连 《文教资料》2008,(30):112-114
笔者认真拜读了弗洛姆<作为一种心理学和道德学问题的不从>(<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发现自己的求学、从教、再求学的各个阶段经历,在文章中有充分的映衬,由此展开了一些教育感想.  相似文献   

2.
<正>春旭男,1940年生,汉族,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中学一级教师。1963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梁山县银山公社任小学教师,后响应号召回郓城县东关大队东关小学从教,期间赴安屯、义和里从教五载,1984年重返东关小学担任初中部数学教师,1998年正式退休。一、一帆风顺的求学经历我出生于1940年,家住在离县城一里半地的高花园村(现为乐园社区东高园)。我是典型的"生在解放前,长在红  相似文献   

3.
赵恒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128-129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从教几十年来,我对此不断地潜心探索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乐"中求学;二、引导猜想,"思"中求学;三、鼓励质疑,"问"中求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激励学生质疑的方式或方法有以下几种:1.导入新课,激励学生提问;2.学习新知,激发学生提问;3.运用知识,鼓励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4.
粟艾华 《广西教育》2009,(32):23-24
说起教室,生活在校园里的人们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教师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学生十多年的求学之路,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莫过于教室。也许是太熟悉的缘故,若要问起教室对我们这些从教人之意义,除了教学场所外,更多的恐怕已是很难说得清楚,或许就没有思考过。其实,学校里的教室对从教者或求学者而言,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的家园。如果从更宽的视角来看,教室里承载了更广泛的教育意义,这里有欢乐与忧伤,有成长和发展,更有教育教学的无限性。  相似文献   

5.
刘祚昌先生(1921—2006年)出生在一个中国旧知识分子家庭,青年时代为追求科学、民主和救国的真理而四处漂泊,辗转求学,先后在北平辅仁  相似文献   

6.
一、氛围自由宽松,充满爱心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在我求学和从教的生涯中碰到过这样的老师:他们的知识不可谓不渊博,能力不可谓不高,教学艺术不可谓不多样化。但是他们的表情是严肃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文章从教—学模块、教—学环节两个角度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CAT)、QQ和英语作文批改网等信息技术工具融入翻译教学过程中,尝试构建新的信息化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陈长园 《中国教师》2013,(19):40-42
师德是教师在求学和从教过程中不断修养而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一直是学校德育、学校管理及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能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但部分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时见报端,致使我国师德水平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外语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工具、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上都发生了改变。针对高职英语课堂互动性和时效性低的问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把数字化多模态创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通过“目标定位(target-orienting)—资源整合(resources-integration)—课堂导入(activation)—知识内化(internalization)—成果检验(testing)”五个步骤,形成TRAIT教学设计模型,使教和学的过程转变成师生共同的创造性设计活动,创设师生共生、教学相长的生态环境,从教和学两方面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10.
答:义净(公元635—713年)俗姓张,字子明,河北范阳人,八岁时入齐州(今山东济南)西十里许的土窟寺为僧,勤学好问,在治学上有探本穷源的精神。但义净不以在国内求学为满足,还有志  相似文献   

11.
她曾带着一个美好的愿望,来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度过她的大学四年,然后回到故乡从教。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家人在教育系统强大的人脉而进重点中学执教,而偏偏倔强的选择了在浙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做着属于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邓习君 《上海教育》2002,(17):41-43
谈到巴西,就会联想到桑巴足球、情调海滩和狂欢节日。的确,走进这一美丽的国度,你的身心立刻会被这浪漫热情、悠闲洒脱的气息深深感染。同时也会惊诧于当地朴实而富有创意的建筑、发达的汽车工业以及活跃的金融市场。是怎样的教育造就了这样一个富有创新精神而不失生活情趣的民族?一位在巴西求学和从教十多年的华侨,结合孩子们在巴西求学和成长的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足球王国”的基础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九月,都会有大批新生走进学校,满怀憧憬地踏上求学之路。同新生入校的,还有补充到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年轻教师。曾经,我也是这样加入教师行列的。所以,年轻教师们,看着你们青春洋溢、激情满怀的样子,我就想起了从前的自己。如今,作为一名从教19年的中年教师,我愿意以多年的从教经历,跟你们分享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职业认同是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能否长期从教或终身从教。本研究以743名免费师范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免费师范生对教育政策的满意度、从教动机、职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满意度和从教动机高于或略高于一般水平,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在内部不同维度水平上差异显著,并在总体水平及不同维度上受年级等因素影响。(2)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满意度与从教动机、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从教动机在支持性政策满意度与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限制性政策满意度与职业认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政策满意度和从教动机对职业认同的中介效应模型在性别、生源地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围绕这些结果进行了解释和讨论,并在教育政策制定,免费师范生选拔、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与金永的面谈中,这位从教已逾三十年,操持重庆育才中学三年有余,业界关注颇高的校长,豪情畅言学校教育的爱和难,间或谈及年少趣事、求学艰难,更介绍自己潜心收藏、醉心中西文化的“幸福”感受,时而爽朗大笑,随即颔首沉思,性情之风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6.
名家时间     
丁玲(1904—1986),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早年在家乡求学。1922年至1924年,先后就读于上海平民女子学校、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1927年,处女作《梦珂》发表,不久又完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新儒学是以自省、自证、自见、自知为核心的生命哲学,这一哲学思想源于其家庭、求学、从教的人生经历及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社会变局;其生命哲学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则为自省自新、亲师取友、知行合一、胸怀天下的执著追求,其深刻意蕴对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师爱如船,责任如帆。如果将学生的求学比作一次航行,那么老师的爱与责任就是船和帆。 教师是天下最崇高的职业,同时也应具有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回顾自己十多年的从教路,风雨兼程、身体力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担任班主任工作,无怨无悔、脚踏实地,一干就是好几年。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师从教能力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总结多年培养小学教师的经验 ,进一步优化未来小学教师从教能力的培养过程 ,使 2 1世纪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真正具有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从教能力 ,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向师范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现实要求 ,也是 2 1世纪师范教育的需要。在 2 1世纪初对小学教师从教能力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就更具重要意义。在1992— 2 0 0 0年间 ,我们曾先后多次参加了鞍山市小学教师从教能力状况的调查工作 ,在调查中对小学教师从教能力现状的诸多了解 ,引发了我们对小学教师从教能力培养工作的深刻思考 !二、小学教师从教能…  相似文献   

20.
《湖南教育》2005,(1):F002-F002
具有典雅别致建筑风格的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简称一附小)创建于1903年,始称湖南师范馆附属小学堂,一附小曾是李维汉、谢觉哉、萧三、陈昌等从教的地方,又是任弼时、毛泽东、毛泽覃、廖沐沙、陶峙岳等求学的母校。因而,一附小长期以来享有“名校名师育名人”的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