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选随想     
吴建 《新闻界》2003,(4):58-59
从三月到六月,连续参加了四川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四川旅游好新闻奖评选、宣传四川好新闻奖评选及相关职称评审工作。评选之余,有一些想法欲谈一谈。一、关于摄影参加省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已有十余年,参加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也连续五届,其间还有全国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等活动参与,应该说对我国新闻摄影业界状况还是大致了解的。从今年的评选看,有几点不足依然十分明显。一是数码相机在媒体得到了大量应用,但部分记者却使用不当。从四川和全国的选评照片看,数码拍摄和…  相似文献   

2.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摄影作品之一。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因勇斗歹徒而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它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被《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这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先后刊用。曾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  相似文献   

3.
人物名片袁云,1963年7月生于浙江绍兴。1985年至今,一直在绍兴日报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现任绍兴日报社首席记者。被聘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副秘书长、浙江新闻摄影工委副秘书长。系新华社、中新社签约摄影师。2003年被浙江省记协、省残联评为“爱心记者”。2004年获得绍兴市“市长奖”提名奖,2006年被评为绍兴市宣传文化系统拔尖人才。2006年11月获浙江省新闻界最高奖“飘萍奖”。同年12月荣获首届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十杰”记者称号。20多年来,袁云有200余幅作品获省级以上大奖。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新的报道领域,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捕捉改革大潮中的精彩瞬间,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为此,我们请一批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1、您认为自己近几年在以摄影报道改革大潮中做了哪些比较成功的努力?有哪些比较好的作品? 2、您认为近几年新闻摄影报道改革大潮方面主要成绩何在?有什么新突破?还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3、您在从事这类报道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最苦恼的是什么?您认为新闻摄影在这方面的优势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办法在哪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4、您认为近几年来反映改革大潮的成功照片有哪些(请举出四五幅作品即可)?  相似文献   

5.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拍摄的许多照片中,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 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情感悲壮、催人泪下的《新婚诀别》强烈地向读者托出这样一个主题:人民警察为了人民的安宁,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和离别了幸福的家庭。 《新婚诀别》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争先登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幅新闻照片先后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及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7次。 在采访拍摄《新婚诀别》和后期发稿过程中,我的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6.
去年底,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评选揭晓。许多摄影界的朋友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发给了获优胜奖的10名摄影记者。问卷内容: 1、基本情况:年龄、职称、从事新闻摄影的时间? 2、常用什么器材、机身、镜头、胶卷? 3、目前你最满意的自己的作品有哪些? 4、除了本单位外,你的作品还主要向哪些报刊 投稿? 5、你在采访中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6、除了重大事件和日常报道,你最近关注什么 报道题材,或有什么大的报道计划? 7、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是 什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充实自己? 8、你有没有三年内放弃新闻摄影改行的打算?  相似文献   

7.
他,不是战场上的滚雷英雄,思想却饱含着共产产主义的精灵;他,不是80年代的朱伯儒,心底却白玉般地纯洁晶莹;他,不是红绿灯下的歌圣舞星,美名却在越来越多的人中间传颂。他是谁?斯人乃是从事新闻摄影工作40年,至今相机不离身的新乡晚报摄影部主任牛子祥。老牛现在是河南省新闻摄影协会常务理事、新乡市摄影协会主席,还担任着新乡市的政协委员。牛子祥从开始摄影工作至今,用了多少胶卷,洗印了多少照片已无法计算,就连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国内报刊上用过多少幅,获过几次奖也很难说清。比如说1986年,他在完成晚报日常图片稿件编发工作外,自己又为晚报拍摄见报新闻照片77幅,被省以上报刊  相似文献   

8.
本刊从这期起开辟“新闻摄影名家名作”专栏,介绍著名新闻摄影家的主要事迹、主要作品及其甘新闻摄影的认识与理解。编者的目的是使读者通过这一栏目了解新闻摄影应该是什么,新闻摄影记者该怎么样去工作以及新闻摄影独特的作用、特殊的贡献与独具的魅力。本栏目盼望得到读者的关心,您可以点“将”,还可以踢稿,我们愿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编者。  相似文献   

9.
查春明,39岁,1976年参军,1985年10月开始从事专职新闻摄影工作,现为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摄影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2000多幅,100多幅作品在全国性摄影比赛和评选中获奖,其中《告别军校》获第10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1993年和1996年连续两届获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  相似文献   

10.
冯明 《中国记者》2012,(6):120-121
新媒体的兴起使晚报及晚报新闻摄影同样面临生存的危机和挑战。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需要,晚报新闻摄影必须跟随晚报的变革一道前进,既做好做大传统社会新闻,也不断拓展思路,在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而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一批年富力强、献身于新闻摄影工作的女记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进取,奋发拼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们活跃于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之中,奔波于都市、乡村,有的甚至被派驻国外,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精彩瞬间。作为女性,她们的工作、生活状况怎样,对社会、对人生有怎样的思考,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本期调查会给你一些答案。本期调查问题如下: 1.作为女摄影记者,要以手中的相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您怎样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您最擅长拍哪些方面的照片? 2.请简述一次您最难忘的摄影采访经历,说说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3.您在关注哪些摄影理论问题?对新闻摄影界什么热点问题的争论比较关心,您是否介入? 4.您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常碰到哪些问题,有什么思考?所遇到的困难是否已找到解决的答案? 5.您怎样看待摄影记者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知识积累?怎样提高动笔能力?您认为这些对拍好照片有怎样的作用? 6.女同志从事新闻摄影这个有特殊要求的职业,需要顽强和毅力,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解决好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此,您有哪些感触?  相似文献   

12.
本期调查为“女摄影记者调查”结果的第二部分,调查问题如下: 1.作为女摄影记者,要以手中的相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您怎样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您最擅长拍哪些方面的照片? 2.请简述一次您最难忘的摄影采访经历,说说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3.您在关注哪些摄影理论问题?对新闻摄影界什么热点问题的争议比较关心,您是否介入? 4.您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常碰到哪些问题,有什么思考?所遇到的困难是否已找到解决的答案? 5.您怎样看待摄影记者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知识积累?怎样提高动笔能力?您认为这些对拍好照片有怎样的作用? 6.女同志从事新闻摄影这个有特殊要求的职业,需要顽强和毅力,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解决好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此,您有哪些感触?  相似文献   

13.
您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单位、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和新闻报道的领域。 1、您怎样看待女性从事新闻工作? 2、您对自己参加新闻工作以来的工作情况、业绩如何评价?您参加过哪些重大的或较难忘的采访活动? 3、男性和女性在客观上存在着生理和社会心理上的差异,您认为这种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您从事新闻工作? 4、您所在的部门女记者、女编辑的比例是多少,您认为她们的工作比起周围的男同志来说业绩如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科技新闻摄影编辑同志: 贵刊1990年第6期《科技新闻摄影要登台》一文,我看后还不太清楚什么是科技新闻摄影,它和其它摄影有什么区别,您能告诉我吗? 河北省沽源县委宣传部刘会林  相似文献   

15.
您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单位、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和新闻报道的领域。 1、您怎样看待女性从事新闻工作? 2、您对自己参加新闻工作以来的工作情况、业绩有何评价?您参加过哪些较大或较难忘的采访活动? 3、男性和女性在客观上存在着生理和社会心理的差异,您认为这种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您从事新闻工作? 4、您所在部门女记者、女编辑的比例是多少,您认为她们的工作比起周围的男同志来说业绩如何? 5.您是否认同“职业女性”这种说法,您希望社会从性别的角度还是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待您的创造?为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辑部与扬子晚报社联合举办的《晚报的新闻改革》征文,日前评选揭晓。这次征文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拓展和深化晚报的新闻改革为主题,从晚报的内容、形式、特色和观念更新等方面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对一些问题的阐述,不仅对改进晚报工作有用,而且对整个新闻改革也有一定意义。现将获奖篇目及作者姓名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读图时代”的报纸,讲究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笔者从事专业新闻摄影工作十多年,曾多次在省级以上新闻摄影评选中获奖,最为深刻的体会就是八个字:求真,标新,融情,示异。  相似文献   

18.
1993年4月,北京传来喜讯,我拍摄的一幅反映农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新闻照片在第十二届全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入选。对于我来说,从事摄影工作20多年,先后有摄影作品在第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泰国第十二届国际摄影展、上海第三届国际摄影交流展、国际环境摄影比赛等国内外  相似文献   

19.
我从省委机关报转到《楚天都市报》工作了两年。表面上看,同是搞新闻摄影报道,似乎并无什么差别,但在实践中,我深感两者不仅有不小的差别,而且必须在思想上完成这个“转轨”过程,才能更好地突现都市报新闻摄影报道的特色。 《楚天都市报》是省委机关报主办的一份省级新型城市晚报,它  相似文献   

20.
自1989年的政治风波以后,我国新闻界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报道的首要任务。在这种认识的指引下,我国新闻摄影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宣传报道上沿着时代主旋律与生活多样化结合的道路阔步前进。作为新闻摄影宣传报道的缩影和代表的优秀作品评选,是否也应该强调导向呢?即它对新闻摄影事业的引导、启发作用,似乎还没有明确的共识。实践证明,新闻摄影优秀作品评选中提倡、褒奖什么;反对、贬黜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