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间词话》的大部分篇幅是用来品评历代词人得失的,这些评论是王国维词学理论提出和阐释的重要载体,也是理解和把握王国维词学理论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人间词话》中涉及对历代词人词作的评论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从朝代划分来看,王国维推崇唐五代、北宋词,而贬低南宋、明清词;从品评标准来看,王国维追求"真景物,真感情"之境界;从词派认同来看,王国维注重词人间的师承关系,力图革除清代词坛流弊。  相似文献   

2.
《人间词话》是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诗歌理论名作,高中诗词阅读鉴赏也常涉及,像"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境界说"。作者开篇就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历来多以"境界说"为其论述内容。我们对"人间"一词,从"忧生"、"忧世"意识、情感的真切和形象的鲜明作出新阐释,认为王国维选择以美育育人的人生之路,关注人生苦痛、抒发人性之真和语言应该"俗化"的审美标准,共同构成了《人间词话》中的"人间"意识,体现出他悲天悯人的"人间"情怀。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学界围绕《人间词话》展开了多角度、多层面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作品整理辑佚、境界说、具体作家评论、与西方哲学之关系。王国维在《人间词适》中品评了各个时代的词作,其词论明显透露出“重北宋轻南宋”的思想倾向。他的这种思想倾向主要与清代南北宋词之争和自身词学主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20,(1):31-36
中西文艺理论中有许多相通的观点,可以通过互释性研究的方法探究相似理论间的共通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与"自动化"则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境界说"提出的"隔"与"不隔"表现出多方面的共通性。二者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注重语言表达的真切自然,利用修辞展现作品的诗性美,同时追求纯粹直观的审美理念,以理论的张力与弹性尺度展现了对辩证发展美学观的坚持。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推崇五代、北宋词的一个重要原因,乃在于这一时期的一些优秀词家时有表现或触及人类生命共感的篇章或名句。王国维从哲学的高度感悟这些名篇或名句,通过对社会人生的广阔联想,阐发他自己对人生本质——欲望的理解。对唐五代名作,王国维常从“堂庑”或“气象”的角度给以肯定;对北宋词家,则有“风人深致”的赞许。王国维批评南宋词的原因之一,也应与南宋的词作触及人类生命共感的深度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7.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王国维对于诗词的境界,给以很高的评价,把它作为衡量作家和作品的标尺,并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认为文学作品只要有境界,就能显示出作家高度的气质和风格;表现出作品高超的艺术水平;从而写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佳句来。他甚至认为五代、北宋之词成就很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有境界,境界美。因此,在《人间词话》中,他较多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境界说,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对于其境界说,在学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本文只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研究其"境界说"内涵者甚多,而研究其提出者很少,从词学史角度对比去研究的就更少了。本文简要对比了"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大致梳理了《人间词话》中典型词家在王国维"境界说"理论背景下的优劣得失,旨在分析"词以境界为最上"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9.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有一段关于诗词作品“隔”与“不隔”的论述。王国维认为,无论是诗是词,写景抒情能做到自然真切才是“不隔”,否则就是“隔”。具体一点说,这里包含  相似文献   

10.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对文学命题。《人间词话》虽未有其准确含义,但这对概念自提出至今,有众多学者对其内涵进行探究。本文在前人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不隔"进行深入分析,阐释其中隐含的自然生命观,以及在自然生命观下回归生命主体,并探讨个人感觉表达的可能性,如何才能达到"不隔"之境。  相似文献   

11.
纳兰词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写景咏物自然流丽,直抒胸臆,天然去雕饰。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对纳兰词做出了极其精辟的论断: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人间词话》第52条  相似文献   

12.
<正>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奉他为宋词中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他的词格律严密,题材广泛,以空灵含蓄著称。著名学者王国维却认为姜夔算不上一流词人,在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对姜夔的词作多有批评。王国维认为,姜夔胜在"格韵高绝",甚至认为"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可惜的是,他"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  相似文献   

13.
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些观点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共同的求新目的使得“陌生化”和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始盛终衰”的文体演变观有着相通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隔”与“不隔”之区别全在于境界,而“陌生化”力图通过扭曲变形,让审美感受增强。审美感受过程越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由此而来的“陌生化”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也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在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词教学一定要把引导学生品味、体验意境当做根本任务,要使学生从与诗词意境隔的状态上升到不隔的状态。隔与不隔的问题首先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举例提出,朱光潜在《我与文学及其他》作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5.
姜夔是南宋大词人,一生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作格律严密,素以空灵含蓄著称,然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评价不高,其原因在于姜夔其人其词离王国维推崇的"境界"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6.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填词的成功给他研究词学带来了自信。王国维《人间词》的创作为《人间词话》奠定了感性基础,孕育了《人间词话》的文艺鉴赏理论。虽然《人间词》的艺术成就并未完全达到《人间词话》的理论高度,但王国维以自己的词学理论审视自己的词,努力使两者完全契合。如果说《人间词》以丰厚充实的内容抒写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及人生况味,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那么,《人间词话》则以全新的观念、方法评论、研究词,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中的核心理论。本文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语》手稿本全编与删定稿文本出发,对王国维的独拈出的"境界"一词的三个层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词论》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之比较研究徐安琪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们发现他纵论诸家词人词作,然对深婉灵秀、丰神绰约,令“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的《漱玉词》却保持绝对的缄默。以王国维之博大精深,确乎不能说这是一个偶然的疏忽。翻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