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衣裳一词,在我国古代,不仅指衣服和帽子,而且指中原民族的礼仪文明制度,所以春秋十一次衣裳之会,全是中原文明之国参加,边鄙之国如秦、楚、吴、越、燕、晋等国,都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因此,衣裳之会,不妨叫做文明之会.与衣裳之会并行相称是兵车之会,这是一种武装示威大会,其参加者,仍然都是中原文明之国的代表,没有那些边远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因此,兵车之会仍是文明国家大会,不过染上了一点武力威胁性质而已.至于白衣之会,那是死丧之会,中原文明之国、边鄙夷狄之邦均会逢此丧会.  相似文献   

2.
一、《殽之战》中,‘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的‘同姓’指什么? 课文注释说:‘同姓,指郑国。晋郑都是姬姓国家。’郑虽是晋的同姓之国,但在这里,‘同姓’指的应是滑国。滑,姬姓小国,鲁僖公三十三年为秦所灭,后因秦不能守  相似文献   

3.
中原文化是指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隶属于中原地区的地域文化;华夏文化是指华夏民族在其发展、成长过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中原文化不仅具有地域性、包容性、正统性等突出特征,而且中原文化是整个华夏文明之根,是传统华夏文化的主体,是现代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刘莉 《考试周刊》2013,(47):27-29
《中原音韵》的基础音系一直都是学界关注并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原音韵》之"中原"不是指元朝大都,而是元代初期以开封话为代表的河南话音系,这个论断可以从历史沿革、早期元曲的创作、音系对比等角度寻找论据。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及以后330余年接续不断的天灾人祸,导致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心的转移,中原文明由盛转衰。因此,中原文明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不在北宋,而在晋末的“八王之乱”。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安徽省大、中、小学跃进大会现在开幕了。这个大会是动员全省教育工作者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旗,向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进的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各级党委、政府管文教工作的负责同志、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代表等一万二千三百多人。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从我省来说,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历代瓷器精品》序周銮书英语中的china一词,既是中国的意思,也是瓷器的意思。china是昌南的译音。景德镇位于昌江之南,在古代曾有很长时间称为昌南镇。因此,外国人把中国称为"瓷器之国"。景德镇正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郭沫若"中华向号瓷...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成为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中华文化之源,在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进一步扩大中原文化对外交流,展示文化强省魅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林则徐、魏源,还有徐继,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通过与西方人直接交往,认识了西方,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这是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根本转折。在他们之前,中国人面对周边族群始终有一种文明上的自大,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等,其实都是中原文明优越感不自觉的外露。面对西方,中国文明在明末徐光启时代有过一个短暂的理性平和时期。那时的明朝尽管面临着天崩地解式的政治危机,但文明的自信在徐光启那一代中国人面前没有多大问题。中  相似文献   

10.
小梅 《黑龙江教育》2000,(10):46-46
法国:奶酪之国。  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篮。  卢森堡:钢铁之国、红土之国。  挪威:万岛之国。  瑞典:欧洲锯木场。  冰岛:冰与火之国、温泉之国。  爱尔兰:绿色宝石。  荷兰:风车之国、花卉之国、郁金香王国。  西班牙:旅游之国、橄榄之国。  保加利亚:玫瑰之国。  阿尔巴尼亚:山鹰之国。  瑞士:钟表之国、博物馆之国。  比利时:西欧的十字路口。  马耳他:地中海的心脏。  葡萄牙:软木之国。  芬兰:千湖之国。  白俄罗斯:万湖之国。  丹麦:童话之国。  拉脱维亚:香水之地。  奥地…  相似文献   

11.
中原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中原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原文明特有的务实性、包容性、延续性、世俗性等特点,使得中原文明能够将自己的以礼乐为代表的礼制文化传播给周边文化,且改变了周边文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从而稳固了中原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通过有关例证材料探寻郧阳丧歌的文化意蕴,着重传统文化中的宗教观和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深层蕴积,兼顾郧阳周边地区秦陕、中原等地域文化对郧阳丧歌外部景观之影响。进而分析郧阳丧歌有关文化成份在历史现实中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及至在文化现代化事业中之必然走向。文中所引歌谣材料大部分出自《丹江口市民谣分册》。丹江口市经济文化在郧阳地区首屈一指,其丧歌极为丰富几可囊括其它各县之所有,具足够的代表性。小部分材料得自笔者家乡竹山县得胜镇,该地区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丧歌材料甚为原始。  相似文献   

13.
丧葬习俗是不同民族在其殡葬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民俗。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崇尚“隆丧厚葬”和“入土为安”,晋东南地区处于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沿袭着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受传统丧葬习俗影响甚重,存在着一些弊端,对社会具有消极影响,需要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4.
自中国号称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既然是“文明”,于是乎,中国人的骂也就随之文雅起来,有拐弯抹角、措辞优雅的特点。而在国人中,倘若要组建一支“骂队”来代表中国之国骂,无疑,“骂队”里的“运动员”都将是文人。 文人能成为咱国骂之代表,那当然是由于文人们已具有做代表的能力。从哲学角度说,代表者,必须具有其所代表内容的普遍性。而文人们能用批判继承的方法,广采大江南北古往今来骂之精华,并发展之。他们不配做代表,谁配? 既然文人们是国骂的代表,那这些代表们总该有代表作吧!当然有!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不是吗…  相似文献   

15.
我参加过很多次教师节表彰大会,大会有个固定程序,让师德楷模代表发言。我也是师德标兵,记得参加评选的时候,一位好友说,记着把材料写好点,写感人点,能让评委掉了眼泪最好,我笑笑没有回答。每年的发言都一样催人泪下,什么因为自己爱岗敬业致使老母亲咽气的时候没有见到面,留下了终身遗憾,那个中年男教师一声娘啊,儿对不起你。  相似文献   

16.
两个荆楚方国,指的是殷商伯爵国荆楚和西周芈姓子爵国荆楚。殷商伯爵国荆楚,即西周初叶熊盈承袭的伯爵之国,西周芈姓子爵国荆楚,即鬻熊之后熊绎之国。两个荆楚方国除他们在若干年代前是同族源外,到了商周之际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三个鄂国,指的是姞姓之鄂、噩姓之鄂、芈姓之鄂。三个鄂国具有不同的族源、不同的迁徙路线、不同居住地和不同的历史进程。只有认真研究史料,准确地把握其历史时空,才能纠正目前一些研究失误,真正厘清荆楚文化的源流。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商丘作为“三商之源”和“华商之都”,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三商文化。三商文化所创造出的文明可以看做是华夏文明的基础,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三商文化的内涵需要总结,三商文化的精髓需要提炼,三商文化也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可怕的战争     
小米  多多 《小学时代》2008,(11):4-13
科技代表着文明,战争代表着灾难,一旦科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那么灾难就将毁灭文明。就像是一把不太对称的双刃剑,战争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战争可以快速推动科技发展,因此几乎每次技术革命都和战争有关。坦克、飞机、计算机、核技术、火箭航天技术等这些人类最伟大的科技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被各国迫不及待地运用到了军事领域。新的武器层出不穷,造成的灾难也巨大无比,但是如果没有战争的作用,人类的科技进步很难会像今天这样突飞猛进。战争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毁灭了人类还是推动了人类进步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了! 1981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同时,还举行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这次大会得到了教育部、中国物理学会的大力支持,是建国以来关于中学物理教学的一次空前盛会。参加会议的三百余位代表,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中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教师以及教研室、有关出版社、专业期刊等方面的代表,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歴時五天的江苏省社会主义建设先進生產者代表会議已經在2月24日勝利地完成了它的任务閉幕了。参加这次会議的代表共有770人,其中正式代表500人,列席代表205人,特邀代表65人,包括了全省工矿企業,交通运輸、基本建設等部門的先進生產者和全省科学、文化、教育、衛生等事業部門的先進工作者。这次会議可以說是全省社会主义建設各个战綫上的先進生產者和先進工作者的大会師。13名初等学校代表(其中列席代表1名)除无锡市的正式代表曹心谷因病缺席,未能参加会議外,其他代表都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很多賀电、贺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