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外开放存取期刊研究进展综述与发展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运动的蓬勃发展,全球开放存取期刊发展迅猛,数量和质量均稳步上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效益。文章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开放存取期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最新发展动态。对国外开放存取期刊的研究进展与动态的综述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期刊危机与开放存取的缘起,开放存取宣言、概念与实现途径,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与商业模式,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支持开放存取的国家战略和机构政策等。由于国内开放存取期刊的研究和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从文献、学术会议及活动、OA期刊和OA仓储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提出支持中国开放存取发展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放存取期刊平台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开放存取期刊平台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平台类型单一、重复建设、功能服务不完善、缺乏营利模式等种种问题,在剖析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平台定位以及业务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开放存取期刊平台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希望对开放存取期刊平台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内开放存取资源在线集成服务理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君  毕强  宋文凤 《情报科学》2012,(7):1103-1108
从开放存取资源内涵界定、特点、分类与分布,开放存取资源现有整合集成服务平台比较,开放存取资源整合集成模式分析,开放存取资源集成服务平台架构,开放存取资源元数据管理,开放存取资源信息组织,开放存取资源在线发现服务以及开放存取资源在线集成服务存在问题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开放存取资源在线集成服务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基于此对国内开放存取资源在线集成服务研究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未来开放存取资源在线集成服务研究趋势-基于领域本体的开放存取资源在线集成门户研究  相似文献   

4.
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开放存取是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的电子期刊出版方式,对中国和世界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开放存取出版实践方面的调研,结合对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编辑的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对中国出版界参与开放存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中国出版界应参与并推动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研究和制订开放存取期刊发展的政策,通过多种途径为开放存取期刊提供经费支持,明确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策略,同时保护作者和读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开放存取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存取消除了学术传播中的"期刊危机"与"认证危机".为了解我国开放存取研究的现状,笔者利用CNKI数据库对关键词为"开放存取"或"开放获取"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在对我国开放存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开放存取涉及到实体对象、开放存取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最后分别从国家层面、机构层面、个人层面对我国开放存取政策的制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开放存取期刊运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开放存取期刊的运营成本结构、经营收入来源等视角切入, 结合国际著名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商PloS, BMC等的经验,尝试研究开放存取期刊的运营模式,供中国开放存取期刊参考。  相似文献   

7.
尹达 《情报探索》2014,(2):57-60
从传播学视角探讨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的特点,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媒介及学术传播效果,以期明确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在学术传播体系中的地位及传播特性;进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开放存取期刊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开放存取期刊的定义、目录、特点、重要的开放存取期刊、版权问题和开放存取期刊与传统期刊的比较等六个方面对开放存取期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开放存取的定义,介绍了开放存取实现的模式,分析了开放存取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期刊方面的建设与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以发表在CSSCI和核心期刊的2004-2013年有关开放存取的507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年代分析,研究发现:2004-2008年开放存取研究呈现迅猛增长趋势,2009-2013年开放存取的研究趋势平稳,因此文章将开放存取的发展分为2个阶段,即开放存取研究的第一个阶段(2004-2008年)、开放存取研究的第二个阶段(2009-2013年)。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开放存取在每个阶段的研究热点,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开放存取文献的高产作者,以透析国内开放存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作者合作团体,从多方面揭示国内开放存取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金杨华  郭宁宁 《科研管理》2022,43(3):152-163
    组织双元是中国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也是国际学界探究新兴经济国家管理问题的重要视阈。以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469篇中国情境组织双元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揭示该领域国内外的主要学术群体、标志性文献和知识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国内研究者可归为双元创新、合作网络、双元领导等学术群体,国外研究者可归为复杂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资本等学术群体,国内研究侧重技术创新、知识管理和国际化、信息化、高层管理实践等,国外研究突出转型经济、新兴经济的特殊情境和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焦豪、王凤彬、魏江、Cao Q、Wang CL、Lin HE、Atuahene-GimaK等的相关研究成果是标志性文献;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不尽相同,国外关注人力资源实践、社会资本、并购与整合等,国内关注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知识网络、开放式创新等,当前国内外研究均进入新一轮的探索期,但国内研究表现出更强的发展潜力。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学者从世界管理理论创新的视角,深入思考中国双元问题的独特性,为服务中国企业的双元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探索和识别多年来中国国土整治研究的学科知识基础,揭示研究现状,发掘现有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运用高频关键词得出研究热点文字云,明晰该领域由概念演变与阶段划分、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设计、潜力分析、绩效评价、意愿研究、工程类型与措施7个主题模块构成;其次,通过对高被引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①现有研究主要聚焦工程措施、绩效评价等研究,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证性文章,且大部分研究结论都是针对所选典型项目区而言,得出的数学模型和评价体系适用范围较窄。②现有研究主要以项目尺度和行政尺度为主,关注点大多放在土地表层横向数据的对比分析上,时间点选取较少,研究尺度也较为单一。③现有成果过分强调实证类的研究,同时对国土整治中的人文社科领域关注不够;接着,从研究主题、研究尺度和研究方法3个方面作出展望:①重视生态保护修复与管护工作,积极探索地区统一的定量参照体系,开展理论创新研究,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②关注垂直方向的动态发展,发掘新的研究视角,开展长时间序列、多维空间尺度研究。③多注重工程技术与人文管理领域的相互结合,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化整治后效益研究。最后,关于未来国土整治的发展,提出强化信息工程技术应用、提升国土整治法律地位、拓宽多元融资渠道、集成关键技术和操作规范、开展景观生态专项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海燕  李磊  韩非 《科研管理》2019,40(4):256-263
针对陕西省现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管理阶段缺失、管理定位失误、管理效率低、电子政务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以革新传统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为目标,以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ESIA法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优化方案。在管理主体职责重新划分、管理阶段重新定义和大数据建设三大变革下,通过取消、简化、整合和自动化等手段,对流程角色、环节和内容等进行全面优化,使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化,管理主体职责更加明确,业务流程更加顺畅,流程自动化程度产生质的飞跃,协同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元极学三元学说,剖析《管子》的基本概念如道、宙合、精、德、中、智等的内涵,揭示时间、空间、精等是天地万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注重时、空、精的层次性、无限性,以及人的生命本和本性展发。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是国际重要水鸟停歇地,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水鸟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通过引用淡水对栖息地进行恢复,能大大提高水鸟的生境质量,增加水鸟的多样性。然而该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大,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淡水、海水和废水资源,发挥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净化环境的功能成为水鸟栖息地恢复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的水鸟多样性及其生境需求,归纳了水资源的应用现状。在淡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使用淡水、海水和废水3种不同水源补给湿地时,水鸟及其栖息地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水鸟迁徙、黄河来水的时间特征、水鸟栖息地斑块尺度和区域尺度需求特征、不同水源的用水现状、恢复效果及空间分布特征等要素,提出了综合利用海水、淡水和废水对区域和斑块尺度的生境类型进行配置的生态补水恢复模式,建议斑块尺度重点考虑水深及水面植被比例,区域尺度重点考虑水资源分布及自然和人工不同类型湿地的空间优化配置,最后从多样性维持以及不同水资源综合有效利用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结果旨在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水鸟生物多样性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基于第三方视角,对C市2012-2014年的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的产出效果展开绩效评价,探究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孵化效果,建设新型平台,创新投入模式,提升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发育现状与未来关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强烈、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敏感多变,是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山洪、雪灾、干旱和冻胀融沉等灾害的多发区。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水文气象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分布呈现为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沿深切的高山峡谷区成带状分布、地带性分布、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区集中分布的特征。灾害活动呈现高强度与高频率、突发性、季节性、准周期性、群发性和链生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与地壳运动活跃的环境背景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逐渐加剧,灾害风险也会随着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不断增加。进而分析了当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成灾机理、灾害防治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灾因素变化与灾害发育的区域规律、自然灾害动力学过程与灾变机理、气候变化与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巨灾演化规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适宜高寒区特点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关键技术等未来应该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需要开展的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地震、重力、形变、电磁等多种固体地球物理观测与研究,以及开展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多物理量的近地空间环境观测与研究。地球内部到外部空间的综合地球物理观测对认识地球本体和近地空间环境的结构、形成与演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规律及预警和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尺度地球物理台阵观测资料,获得了郯庐—大别构造带多尺度结构、变形和孕震构造特征。基于近地空间环境观测数据,揭示了中高层大气与电离层的精细结构和变化机制。这些研究为区域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研究、近地空间环境监测和空间灾害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世界各国的人口健康、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以及全球化进程都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同时也对全球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重大创新需求。应对世纪疫情的挑战,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科技强国及欧盟都不断尝试利用科技创新转“危”为“机”,积极在前沿技术、数字经济、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气候环境等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加快促进经济复苏。文章在介绍这些国家和地区科技战略新动向的基础上,归纳出全球在关注前沿技术、推进数字经济、重视生物安全与生命健康、强调保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共性战略谋划,并总结出数字化、智能化、人本化、生态化和国家化五大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前瞻性布局科技发展战略提出建议:摆脱疫情影响,实现科技自主自立自强;制定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数字转型;关注生命健康,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生态环境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